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精选文档
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近年来,在经济转型的加速进程中,各大城市争建金融中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随着区域经济新政的不断出台,各区域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金融业发展又是其中的开路先锋,金融中心建设理所当然成了区域经济中心的首要选择,并形成“资金洼地”,释放金融聚集效应,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很大,很可能需要形成几个金融中心,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进行辐射。
深圳将和香港一起成为辐射我国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
上海将成为辐射我国华东地区的金融中心。
北京除了将成为全国的金融调控中心外,还将为华北地区提供金融支持。
福建要在全国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中异军突起,就必须依靠地区优势,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两岸的金融交流与合作正随着经贸的高速增长不断深化,2010年6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深化两岸金融业交流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福建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前沿,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已赋予海西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明确表示支持海西区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
渠道和形式,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为海西区建设筹集资金
福建省正处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和利用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筹集大量建设资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筹资是金融市场的最原始功能,包括直接或间接吸引资金用于区
域内;通过大额资金进出集散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存量,其中相当部分可用于区域内;通过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进入,有利于活跃和丰富本地区资金流量和增加营运资金。
(二)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发展对台离岸金融,通过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
如目前服务贸易方面的金融需求,航运金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都属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转变过程当中不断提出来的新的金融需求。
同时,金融中心的构建所伴随的大量资金的聚集与流入,将极大地刺激经济的迅速增长及其相应的结构调整,同时促进如旅游、房地产、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如英国金融业40%以上的产值(增加值)是在伦敦创造的,金融业在伦敦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接近20%。
政府可以从税收和离岸银行业利润以及其他费用收入中获得收入,
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外汇收支状况,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0年两岸金融业务金额合计高达4415亿美元,比2009年大增四成,如果能通过对台离岸金融市场实现直接兑换,那么汇兑创造的GDP将超过40亿美元(假定汇兑手续费为1%)。
(三)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扩大就业,吸引高素质人才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金融机构的进入、开业和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当地配套的专业人员,如会计师、律师、银行管理人员和公司秘书、房地产商等高级管理工作人员和因此派生的一般工作人员,直接促进就业。
同时,金融中心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则为扩大就业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及与此相伴的先进理念,同时又会大大推进区域内金融从业人员及相关行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理念的更新。
(四)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推进金融创新实现两岸金融业的对接
离岸金融本身就是最大的金融创新,它进而又促进金融创新。
对
台离岸金融市场管制松、竞争激烈、风险大,为金融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刺激了大量国际清算和风险防范创新工具的产生,如实现新台币自由兑换、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定、浮动利率债券等。
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同时有助于解决台湾企业在大陆“融资难”的问题,实现两岸金融业的对接,助推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发展。
(五)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有利于推动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发展和中资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发展,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提供了很大便利。
离岸金融市场资金成本低、快捷方便、提供的资金量大,自然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重要融资场所;而跨国公司规模大、实力雄厚、信誉较高、贷款风险相对小等优势使得离岸金融市场愿意对它们放款。
正是离岸金融市场提供的大量资金融通使得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投资、收购和兼并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离岸金融市场是中资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重要平台。
在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客观现实下,离岸业务在支持中资企业跨国经营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离岸金融中心赚的钱在汇入国内前不用付任何税金,同时,境内的离岸中心的另一个好处是安全。
借助中资企业在我国形成的良好信用关系,离岸业务可以在本土有效地满足企业的境外资金需求,解决了企业境外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离岸银行可以帮助企业搭建境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的桥梁,满足跨国经营企业的高端金融服务需求。
二、福建发展对台离岸金融的优势
综观世界各国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历程,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必须具备一定基本的条件,如社会政治形势稳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
比较成熟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
度和金融机构,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现代化科学以及充足的国际金融专业人才。
事实上,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从1989年才开始发展,至今还未形成规模和市场,需要大量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如巴哈马,开曼等较小的离岸金融市场就有少则数
百家,多则近千家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因此,福建迫切需要培育和吸引众多的中外金融机构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可以选择厦门特区,集中优势金融资源,逐渐形成离岸市场,进而形成有影响的区域金融中心。
(一)宏观条件已初步具备
厦门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厦门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
厦门作为开放型港湾城市,法规健全、税收优惠,出入境自由,通关手续简便,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逐年递增,逐渐成为大量外汇的集散地。
厦门保税区发展良好,目前厦门保税区已形成机电产品配送、进出口石材分拨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三大特色物流,是中国东南地区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
(二)金融业已初具规模
厦门已经形成一个以银行业为主导,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行业逐步发展,其他相关金融配套行业为补充,功能较为完备、运行较为稳健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拥有中、外资银行业机构各17家(含代表处);证券公司1家、台资证券
公司代表处2家、证券营业部32家、证券服务部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4家;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10家;保险公司主体28家、保险分支机构134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26家。
此外,厦门还拥有18家境内上市公司、53家担保公司、10家创投公司和28家典当行等,金融服务及其配套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厦门市金融业增加值将力争实现年平均增长16%,从2010年的145.8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0亿元左右。
(三)环境与区位优势
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风景旅游城市,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以和谐、温馨、宜居享誉海内外。
厦门和台湾仅一水之隔,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城市,在对台交往中始终发挥着先行先试和前沿平台的作用。
在文化交流上,厦门与台湾同属闽南文化,有着密切的“五缘”联系;在经济合作上,厦门有着丰富的对台交往经验,
是大陆台资企业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在金融合作上,厦门是福建五个新台币兑入与兑出业务办理城市之一,目前已有多家台湾金融机构来厦门落户,进一步推动厦台金融服务产业对接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四)人才优势
厦门是金融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之一,不仅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研究基础,而且有着良好的金融文化氛围和金融人才储备,这些都为厦门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同时,厦门毗邻台湾的地缘优势和华侨众多的人缘优势也为其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