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国号汉,史称蜀汉。
洛阳
成都
蜀
魏
建业 今南京
吴
蜀
吴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称帝 定都:建业(南京) 国号:吴,史称东 吴或孙吴。
2.西晋的短暂统一(266--316)
(1)短暂统一
灭吴
①②曹灭魏22蜀66权63年 年臣,,司马曹司昭魏马发权炎兵臣代司魏马称昭帝篡司号晋发,马位,兵国炎史灭号代称魏蜀晋西称。,晋帝史,称国西晋。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④劳动力、技术:北民南迁带来丰富劳动力良和先畴进亦生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
产技术、工具(根本)。
之间,不能比也。…丝绵布帛之饶,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 覆衣天下。——《宋书》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2)表现 ①农业:开垦荒地,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曹魏翻车)
施肥图
北朝(439-581)
北 东魏 魏
西魏
北齐
灭
北周
隋朝 隋 朝
南朝(420-589)
灭
统
一
宋齐梁陈
时代特征: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南北经济逐渐平衡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文化认同日趋强烈
为统一奠定基础
1.三国鼎立(220--266)
①魏国: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
220年②,蜀曹汉操:之2子2曹1年丕刘称帝备,,都成都; 定都③洛阳吴,国国:号2魏22。年孙权,都建业。
东汉 军阀割据
末年
朝廷内部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社会底层
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统治集团
军阀割据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纷纷组织武 装,修筑坞壁占据底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东汉末年相继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中平六年(189年) ,董卓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占 据京城,废少帝立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北方民族南迁
(3)影响
①促进江南地区的社会进步;
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原人民南迁
西晋末年 人口南迁
东晋 南朝
经济重心南移
安史 之乱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人口南迁 江南开发 技术进步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年—479年
南 朝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建 康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今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南京)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魏晋的门阀政治固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文化颓废 玩梗,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颓废中是否有生机?
东晋门阀士族是在皇权与贵族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关系下得以发展的 一种特殊的政治模式。它的存在使得东晋政权得以苟存,在中原大乱时保 证了东晋的百年偏安,促进了江南长江流域的开发,为北方与南方的一进 步融合提供空间。 观察对比: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有什么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①.政特治点::按隋唐门第分享科均举田特制制权,世逐渐代消任失重要官职;
②经济:自给自足、实力雄厚庄园经济;
③社会: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崇尚清谈(即不谈国事、不谈民生、
空谈玄理),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4.庶族:
不属于士族的家族称庶族(寒门),大多为
普通中小地主。
2.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 (1)从刘裕称帝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 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均定都建康.
③灭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西晋
公元280年
公元263年
公元266年
2、西晋的短暂统一(266--316)
(2)西晋的统治
①五族内迁 时间:东汉末到魏晋时期。 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②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史称“八王之乱”。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3)西晋的灭亡(316年)
牛耕
曹魏翻车
水碓
龙骨翻车
(2)表现 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曹魏翻车)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青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显著发
展。(南朝灌钢法)
南朝灌钢法
东晋“织成履”
(2)表现 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曹魏翻车)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青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显著发 展。(南朝灌钢法) ③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今广东广州)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汉代手工业分布图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3.南方经济开发
(北1民)原南因迁
①北自民然南条迁件:民江族南融自合然补条充件优了越劳。力技术 材料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
②南社方会拥环境有:发南展方经相济对的安定优,越北自方然长条期件战乱不; 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 ③南政方策相:统对治和者平轻与徭统薄治赋,者注的重重经视济扶发植展。余也粮 。…栖地亩广,户野不丰夜…扃带,盖海东傍种西植湖双之,季极稻,盛推广小麦
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
政治、经济东汉等方面豪特强权地主,形成源了头一个特殊的
社会阶层,三国称为士九族品。中正
2.原因:(曹魏)
制
形成
((12))历经史济东::晋东土汉地以兼来并豪严强重地,主经鼎势营盛 力庄的园发经展济。。
((34))政政治治南原保朝因障::皇九低刘级裕帝品士夺依中族权赖正士制族为衰支政落 持治。保障。
——何兹全《三国史》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展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
三国 (220-280)
东 汉
魏吴 蜀
西 晋
(266-
316)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民族矛盾尖锐
西晋短命而亡
1.东晋的统治:(317-420年) (1)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 晋朝,史称东晋。 (2)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九品中 正制。 (3)灭亡
420年刘裕篡夺皇位,代晋称帝,改 国号宋。
历史纵横: 士族专权
1.含义:
士族又称门阀,自士族三沿国革、西晋以来,一些
荒淫
西晋被内迁匈奴灭,中国历史进
贪婪
入政权分立时期。永嘉南渡(北方人民南迁)
奢侈
残暴
土地被兼并 赋税徭役沉重 无生命安全保障 生活凄惨悲苦
统治者贪奢残暴,百姓生活凄苦
阶级矛盾加剧
内部 宗王争权,八王之乱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外部
气候转冷,胡人主动南下
五胡内迁 出于控制和利用的需要, 被汉族统治者强制内徙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 国号汉,史称蜀汉。
洛阳
成都
蜀
魏
建业 今南京
吴
蜀
吴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称帝 定都:建业(南京) 国号:吴,史称东 吴或孙吴。
2.西晋的短暂统一(266--316)
(1)短暂统一
灭吴
①②曹灭魏22蜀66权63年 年臣,,司马曹司昭魏马发权炎兵臣代司魏马称昭帝篡司号晋发,马位,兵国炎史灭号代称魏蜀晋西称。,晋帝史,称国西晋。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④劳动力、技术:北民南迁带来丰富劳动力良和先畴进亦生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
产技术、工具(根本)。
之间,不能比也。…丝绵布帛之饶,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迅速 覆衣天下。——《宋书》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2)表现 ①农业:开垦荒地,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曹魏翻车)
施肥图
北朝(439-581)
北 东魏 魏
西魏
北齐
灭
北周
隋朝 隋 朝
南朝(420-589)
灭
统
一
宋齐梁陈
时代特征: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南北经济逐渐平衡 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文化认同日趋强烈
为统一奠定基础
1.三国鼎立(220--266)
①魏国: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
220年②,蜀曹汉操:之2子2曹1年丕刘称帝备,,都成都; 定都③洛阳吴,国国:号2魏22。年孙权,都建业。
东汉 军阀割据
末年
朝廷内部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社会底层
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统治集团
军阀割据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纷纷组织武 装,修筑坞壁占据底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东汉末年相继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中平六年(189年) ,董卓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占 据京城,废少帝立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北方民族南迁
(3)影响
①促进江南地区的社会进步;
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原人民南迁
西晋末年 人口南迁
东晋 南朝
经济重心南移
安史 之乱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人口南迁 江南开发 技术进步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宋 刘裕 420年—479年
南 朝
齐
萧道成
479年—502年
建 康
梁 萧衍 502年—557年 (今
陈 陈霸先 557年—589年 南京)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魏晋的门阀政治固然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文化颓废 玩梗,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颓废中是否有生机?
东晋门阀士族是在皇权与贵族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关系下得以发展的 一种特殊的政治模式。它的存在使得东晋政权得以苟存,在中原大乱时保 证了东晋的百年偏安,促进了江南长江流域的开发,为北方与南方的一进 步融合提供空间。 观察对比: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有什么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①.政特治点::按隋唐门第分享科均举田特制制权,世逐渐代消任失重要官职;
②经济:自给自足、实力雄厚庄园经济;
③社会: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崇尚清谈(即不谈国事、不谈民生、
空谈玄理),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4.庶族:
不属于士族的家族称庶族(寒门),大多为
普通中小地主。
2.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 (1)从刘裕称帝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 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均定都建康.
③灭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西晋
公元280年
公元263年
公元266年
2、西晋的短暂统一(266--316)
(2)西晋的统治
①五族内迁 时间:东汉末到魏晋时期。 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②八王之乱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史称“八王之乱”。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3)西晋的灭亡(316年)
牛耕
曹魏翻车
水碓
龙骨翻车
(2)表现 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曹魏翻车)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青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显著发
展。(南朝灌钢法)
南朝灌钢法
东晋“织成履”
(2)表现 ①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曹魏翻车)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青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显著发 展。(南朝灌钢法) ③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今广东广州)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汉代手工业分布图
魏晋南北朝经济形势图
3.南方经济开发
(北1民)原南因迁
①北自民然南条迁件:民江族南融自合然补条充件优了越劳。力技术 材料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
②南社方会拥环境有:发南展方经相济对的安定优,越北自方然长条期件战乱不; 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 ③南政方策相:统对治和者平轻与徭统薄治赋,者注的重重经视济扶发植展。余也粮 。…栖地亩广,户野不丰夜…扃带,盖海东傍种西植湖双之,季极稻,盛推广小麦
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
政治、经济东汉等方面豪特强权地主,形成源了头一个特殊的
社会阶层,三国称为士九族品。中正
2.原因:(曹魏)
制
形成
((12))历经史济东::晋东土汉地以兼来并豪严强重地,主经鼎势营盛 力庄的园发经展济。。
((34))政政治治南原保朝因障::皇九低刘级裕帝品士夺依中族权赖正士制族为衰支政落 持治。保障。
——何兹全《三国史》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 展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
三国 (220-280)
东 汉
魏吴 蜀
西 晋
(266-
316)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民族矛盾尖锐
西晋短命而亡
1.东晋的统治:(317-420年) (1)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 晋朝,史称东晋。 (2)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九品中 正制。 (3)灭亡
420年刘裕篡夺皇位,代晋称帝,改 国号宋。
历史纵横: 士族专权
1.含义:
士族又称门阀,自士族三沿国革、西晋以来,一些
荒淫
西晋被内迁匈奴灭,中国历史进
贪婪
入政权分立时期。永嘉南渡(北方人民南迁)
奢侈
残暴
土地被兼并 赋税徭役沉重 无生命安全保障 生活凄惨悲苦
统治者贪奢残暴,百姓生活凄苦
阶级矛盾加剧
内部 宗王争权,八王之乱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外部
气候转冷,胡人主动南下
五胡内迁 出于控制和利用的需要, 被汉族统治者强制内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