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考复习之成语运用常见错误ppt课件幻灯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西 方文化;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思想的传播;清政府发 展近代工商业的影响
人民当家 作主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 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 目标,现代化建设的蓬 勃发展
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中国第一架飞机 中国第一条航线 中国境内第一个电报机房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中考复习之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ppt课件
•常见题型:选择题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1、褒贬不当 2、用错对象 3、不合语境 4、语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 求精,锱铢必较。
分析:“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 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贬义褒用不当。
例句:.种种人身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 出现在公众面前。
分析:“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 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 出来。褒义。而句中“种种人身安全问题”是贬 义,褒义贬用不当。
2、用错对象
例句: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 精神值得提倡。 分析:“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 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注意:同学、 朋友、同事之间讨论问题或请教长着不能用“不耻 下问”。用错对象
繁荣
改革开 放以后
电视普及,且电视 电影节目多样化
看电视已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不可 缺少的内容
住
出现欧式洋房或 中西合璧的豪宅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改革婚姻制度和婚丧
习俗风尚 仪式;社交礼仪简化,
增添新节日
衣着朴素 食物简单 住房拥挤 实行统购包销 保障基本物质 生活需要 但未能解决 温饱问题
由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1988“菜篮子工程” 1995年城镇“安居工程”
休闲方式多样化 生活质量提高 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社会风尚逐 步形成
例句;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 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分析:“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不合语境, 改为“抑制不住”)
4、语意重复
例句:创文明班级是全班人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
分析:“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 别人。与前面的“不能”重复。语意重复。
例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村民们七嘴八舌 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 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 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 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 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例句: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 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之中。
分析:“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 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这里形容树木不当, 用错对象。
3、不合语境
例句:班会课上,老师再三强调了本次活动的重 要性,真是故弄玄虚。
分析:“故弄玄虚”:①故意玩弄,使人迷惑。 ②用欺骗的手段来欺骗别人。③故意用难以捉摸 的言辞,使人感到高深莫测。本句中没有故意玩 弄活用欺骗方法。不合语境。
形成
1873年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20世纪前期期
发展
《红色中华》《新 华日报》《解放日报》
新中国 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
繁荣 改革开放后
恢复了生机,出现 欣欣向荣的景象
影响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分析:“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 “众说纷纭”意思一样,语意重复。
5、望文生义
例句:央视“激情广场”在银杏公园激情上演, 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分析:“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 疲倦,不是开心高兴的意思,望文生义
例句: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将新车设计得八 面玲珑,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影视事业的发展
阶段 时期或时间
代表作品
影响
形成 1905年
1931年
发展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
定军山
标志着中国 电影开始起步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结束 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渔光曲 风云儿女
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第 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插曲为《义勇军进行曲》
1958年
北京电视台 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分析;“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 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望文生义。
2018-第五单元--中国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考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 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外因 西学东渐:鸦明片和战生争活后方,式西的方涌的入思;想文化、物质文
政治变革:戊一戌届变三法中、全辛会亥等革重命大、历新史中事国件成的立推、动十;
轮船招商局
唐山到胥各庄 1909年 冯如 1920年 北京----天津 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
台湾 20世纪初 南京
中合国作近探代究交通、通信技术发展的原因:
外来技术的传入;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政府的大力提倡; 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等。
报刊业的发展
阶段 时期或时间
19世纪中前期
内因 经济发展:吸促收进三经次济科的技发革展命,的提成高果社、会改生革产开力放;等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知识 动荡中近代生活发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结构
生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衣
西装、中山装、旗袍
食
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