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力学易错剖析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一般中学生百米速度在7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物理课本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是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17.如图所示,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A.手对弹簧的拉力B.墙对弹簧的拉力
C.弹簧对手的拉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
弹簧形变产生的力,即弹簧的弹力,施力物体为弹簧,因为是手拉弹簧,受力物体是手,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弹力的概念,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关键。
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
小红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要知道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即在竖直方向上她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为一对平衡力;由于人与自动扶梯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人是不受摩擦力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受力且发生弹性形变,在恢复原状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5.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等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课桌的高度略大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100cm=1.0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自行车速度在 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1.以下为小明的物理笔记摘录,正确的是
B、回形针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B不符合题意;
C、钩码的质量已知,当挂在橡皮筋上时对橡皮筋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在相等的拉力作用下伸长的长度不同,即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此装置对比分析得出答案。
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是为了防止弹簧、挂钩等与外壳产生摩擦或卡壳,这样会影响正常的测量,所以是正确的;
C、使用前应调整指针,使其指在刻度盘的零刻度线上,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正确性,所以是正确的;
D、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要竖直拉,测其它力时,则要求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弹簧与外壳的摩擦,所以是错误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一只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物理课本大约是26cm,故A错误;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体重大约是G=mg=50kg×10N/kg=500N,故B错误;人步行的速度大约1m/s,故C正确;人体正常体温是37℃,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25℃,故D错误,故选C。
10.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C.小球运动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D.小球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A不符合题意;
B、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形变逐渐变大,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B不合题意;
8.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生动体现这一规律的卡通图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货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将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C.脚将静止的足球踢出去,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D.两个人的推力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0N符合实际;C正确;
D.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达不到10m/s,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直径约为0.3~0.4 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1.0 m
C.初中生的体重约为50 N
D.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0 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详解】
A、分子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0.1nm=10-6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7.如图所示,在电梯里,一名背书包的学生在随着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学生是静止的
B.学生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学生对书包做了功
D.学生所受到的重力和她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学生相对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相对于地面学生是运动的,故A错;学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学生对书包施加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书包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学生对书包做了功,故C正确;学生所受到的重力与她对电梯的压力方向是相同的,不是平衡力,故D错;应选C。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易错剖析含解析
一、力学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运动几下
C.使用前应校零
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拉着
【答案】D
【解析】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由弹簧的弹性限度决定的,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拉力不再成正比,所以是正确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用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向两端拉弹簧测力计,与只拉一端效果是相同的。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拉一端时,另一端也必须有力的作用,因此,弹簧测力计不可能显示两边的拉力之和,而只会显示一个力的大小,即5N。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是挂钩上力的大小,与挂环上力的大小以及弹簧测力受到的合力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 D.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3.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C.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D.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路面受到压力是自行车施加的,A不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支持力是自行车施加的,B不符合题意;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摩擦力是自行车施加的,D不符合题意,
C、由图乙可知,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动能先变大后变小,C符合题意;
D、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受竖直向上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大于弹力时,合力向下,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随着弹性形变的增加,弹力越来越大,当重力和弹力相等时,合力为零.小球继续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减小.由此可知,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小球速度最大,即小球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 D不合题意.
12.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D.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绝不会慢到5s跳一次;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70cm左右,170cm=1.7m;绝不会达到165m;故B错误;
C.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体的重心
D.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都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所受重力大小无关,故B错误
C.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体的重心,正确;
D、质量与位置无关,重力与位置有关,所以一个物体在不同地方,质量不变但重力要变,此选项错误;
点睛:分析图中的物理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看其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得到答案.
9.要想学好物理,学会估算很重要。下列对身边的物理量估测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8dmB.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150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D.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约为37℃
A.游泳时,产生了使人前进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跑步时,脚应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此时足球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
D.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
【答案】B
【解析】
A、游泳时向后用力划水人就前进,手对水施加向后的力,水同时对人施加向前的力,人才能够前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B、跑步时,脚应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C、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此时足球不在受到脚的踢力,故C错误;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6.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A.课桌的高度约为800cmB.中学生100m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D.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500N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是零,所以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重力计算公式G=mg分析即可.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B.物体质量的大小跟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
D、小球落在弹簧上,在a-b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小球速度不断增大;在b-c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因此在b点时,小球所受弹力等于重力.
6.如图所示,各用5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 )
A. 10N B. 5N C. 0N D. 10N或0N
故选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牙膏盒相当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A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解答】A、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不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不存在弹力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只要两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间就会产生弹力作用,弹力的产生并不只局限于弹簧,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产生弹力的条件可知,要产生弹力,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C符合题意;
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A、小球下落到弹簧上时,弹簧被压缩,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将机械难转化为弹簧的势能;
B、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弹簧被压缩,形变逐渐增大;
C、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由小变大到达b点后,再由大变小,根据物体具有的动能与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判断小球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