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年度急救用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急救用药概述
Chapter
急救用药定义与目的
定义
目的
0102
0304
心脑血管急救药物
消化系统急救药物
呼吸系统急救药物
镇痛及麻醉急救药物
常见急救药物分类
急救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用药原则注意事项
02
心肺复苏与急救药物Chapter
判断意识与呼吸
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喊患者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同时判断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观察胸廓起伏。

如患者无意识、无呼吸,
立即呼救并准备心肺复苏。

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
上,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
双手重叠,掌根置于胸骨
下半段,用力向下按压,
使胸骨下陷5-6cm,然后
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
颌法开放气道,确保呼吸
道畅通。

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
续1秒以上,看到患者胸
廓隆起即可。

每进行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
人工呼吸。

呼救与准备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基本流程
常用心肺复苏药物介绍
肾上腺素
阿托品
利多卡因
胺碘酮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
胺碘酮
药物使用时机与剂量掌握
03
过敏性休克及急救药物选择Chapter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有过敏原接触史,结合临床表现及血压、
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可迅速作出诊断。

首选治疗药物及作用机制剖析
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
辅助用药和预防措施建议辅助用药
预防措施
04
创伤止血与疼痛缓解用药策略Chapter
创伤止血方法概述及药物选择依据
创伤止血方法
包括直接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填塞止血等,应根据创伤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
适的方法。

药物选择依据
根据创伤类型、出血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选用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如止血敏、
维生素K等。

疼痛评估标准和治疗原则确定
疼痛评估标准
治疗原则确定
镇痛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比较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其他辅助药物
05
中毒解救与特殊情况下急救用药方案
Chapter
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可能导致呕吐、腹泻、休克等症状。

食物中毒
药物中毒
有毒气体中毒
毒蛇咬伤与毒虫蜇伤
过量或误服药物,如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等,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吸入,可能导致窒息、昏迷等严重后果。

毒素进入体内,可能引发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全身中毒症状。

常见中毒类型及其危害程度评估
特效解毒药物使用方法介绍
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
治疗。

针对特定毒物,使用特
效解毒剂,如纳洛酮用
于阿片类药物中毒的解
救。

严重中毒患者可考虑血
液灌流、血液透析等血
液净化治疗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给
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
乱等。

抗菌药物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特殊情况下(如孕妇、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用药
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解毒药物,同时
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儿童用药
根据儿童体重和年龄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
的药物,尽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

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减少药物剂量,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同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根据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加重肝肾负担,
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06
急救用药安全与不良反应防范Chapter
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示
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时,
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药效增
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有毒物质或加重
副作用。

配伍禁忌
指某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可能产生
沉淀、变色、气体释放等物理化学变
化,或导致药效降低、失效或产生毒
性反应。

提示内容
在使用急救药物前,务必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后果。

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
报告制度
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发现的
不良反应进行及时上报,以便相关
部门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处理。

重要性
家属沟通
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
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急救药物使用知识的教育,包括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用
药依从性。

技巧分享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患者教育和家属沟通,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注意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顾虑,给予耐心
解答和引导。

患者教育及家属沟通技巧分享
THAN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