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翼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专题训练
1.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①小虾有一幅钳子。
②龙一鸣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一顶黄色的帽子。
③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茄子、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④早上,奶奶买回了母鸡一只。
⑤燕子有一双翅膀剪刀似的。
2. 注意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1)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反问句)
(2)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用划线的关联词语写句子)
(3)小女孩安静地整天在家里躺着。
(缩写句子)
3. 选择修辞手法填在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反问②拟人③比喻④夸张
1.鸟儿在枝头上唱着欢快的歌儿。
______
2.红红的番茄,一只只挂在棚架上,好像一盏盏彩灯。
______
3.人类怎能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呢?______
4.会场拥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______
4. 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随时在习作中运用。
①《草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______
②《白杨》:“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______
③《再见了,亲人》:“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友谊?______
④《桥》:“近一百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______
5. 判断正误。
(1)《忆江南》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词。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违反自然规律,往往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
果。
(4)“那孩子望着通向村子的道路,好像是在等谁似的。
”这句话是比喻句。
(5)“耽”字用音序查字法,首先应查音序B。
6. 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
(用画线的词造句)
(2)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这句话把______比喻成了______。
你来仿写一个比喻句吧:______
7.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修改病句)
②祖国的宝岛台湾风景秀丽。
祖国的宝岛台湾物产丰富。
(关联词连句)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中国人民的心怎能不一齐欢跃起来?(改为陈述句)
8.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布谷鸟“布谷、布谷”赚叫着。
(改写成拟人句)
②秋天,高粱熟了,稻子也熟了。
(改写成拟人句)
③昆明湖的潮水很平静。
(改写成比喻句)
④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改写成比喻句)
⑤这是最佳路径。
(改为反问句)
⑥你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努力。
(改为反问句)
9. 句子训练营。
(1)小草长出来了。
(改为拟人句)
(2)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
(缩句)
(3)庆龄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改转述句)
(4)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后的日子,父亲便四处拾粪。
有时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好几次都憋得我难受极了。
在父亲的精心侍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已经黑得发亮了,一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
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1)选文中“能翻出蚯蚓”说明______。
(2)这块地由原来的______变成______。
为了这变化,父亲______,“我”是______。
(3)画线句子是______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那块地的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11.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那人身材高大,头戴笨重的铜盔,身穿厚厚的铠甲,腿上包着铜护膝,肩上扛着铜制长枪。
______
(2)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
”______
(3)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
______
12. 按要求写句子。
①如果荷叶能派上大用场,不开花又有什么关系呢?(改为陈述句)
②苏茜把创可贴递给史密斯太太。
(改为“被”字句)
③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祖母一脸欣然,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修改病句)
13. 下列句子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
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
③高高的麦垛堆上天,凑上太阳吸袋烟。
______
④桂林的山水怎能不叫人迷恋?______
14. 读句子,哪些是写静态的,哪些是写动态的,请在横线上标明。
①火烧云红通通的。
______
②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______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______
④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______
⑤火烧云的样子很多。
______
15. 按要求写句子。
(1)西湖的景色秀丽迷人,我怎能不喜欢?(改为陈述句)
(2)满池的荷花随风飘动。
(改为拟人句)
(3)桂林的山真险啊,险得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照样子,写句子)桂花真香啊,香得______。
(4)在联欢会上,李强演唱了非常动听的歌声。
(修改病句)
16. 判断对错。
(1)"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句中运用了动作描写。
(2)“形态万千”的意思是:有一千种或一万种形态、姿态。
(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流线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17.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纪念海力布。
(扩句)
(2)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缩句)
(3)嘴里含着那颗宝石。
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4)海力布对大家说:“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改为转述句)
(5)听了海力布的故事,非常感动。
(修改病句)
18.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于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③“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A .①反问;②比确;③夸张
B .①设问;②拟人;③夸张
C .①反问;②拟人;③引用
D .①设问;②比喻;③引用
19. 判断下列语段所使用的表达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随时在习作中运用(在学习第1-4组课文中我们领悟过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环境渲染等方法)。
①《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______
②《祖父的园子》:“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______
③《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______
④《再见了,亲人》:“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______
20.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抢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这句话通过()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A .动作
B .心理活动
C .神态
D .外貌
21.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
(改为比喻句)
(2)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划线词造句)
(3)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不无道理的。
(改为肯定句)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再仿写一句话______。
(5)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修改病句)
22.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
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不超过45个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看她。
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吴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吴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等吴老师批改完再由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吴老师时,对吴老师说:“______。
”
23. 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把贫瘠的黄土坡开辟成了绿油油的菜园。
(改为“被字句”)
(2)一截小瓜苗从砖缝中长出来。
(改为“拟人句”)
(3)蝙蝠到处乱撞。
(扩句,至少扩两处)
24.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小黄人”的眼睛大大的,像两个圆圆的球一样。
它的头发是用绳子做的,又细又少,真有特色。
它的身子像一颗黄色的胶囊。
它的双手双脚都很小,头重脚轻,真好玩。
______
②父亲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______
③顶碗的少年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______
25. 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毫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改为反问句)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
(修改病句)
26. 给下列句子选择对应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设问
C.排比D、比喻
(1)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大,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______
(2)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______
(3)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______
(4)风儿唱着,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______
27. 下列句子所标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对比)
B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夸张)
C .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反问)
D .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比喻)
28. 课文的语言真有趣。
读下面的句子,再仿写。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雨点儿______。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春风一吹,______。
白雪一落,______。
29.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
(改为拟人句)
②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
③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用划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30. 按要求写句子。
(1)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
(缩句)
(2)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改为陈述句)(3)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仿写排比句)(4)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
(改变语序,保持句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