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研究综述
李大钊的民主思想是他思想中的精华,也是指导他政治活动的思想支柱。
近年来,对李大钊民主思想的研究,更加注重深层次地分析其内容和特色及其所起的作用和时代意义。
但几乎所有的文章、综述都是围绕李大钊个人笼统而论,有关李大钊民主思想的研究虽也不绝如缕,却没有专门的研究综述。
鉴于此,本文将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一、关于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分期的研究
李大钊民主思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对于其具体分界点学界意见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以十月革命为界,这也是学术界大多研究者的观点,如任启瑞在《简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的民主观》一文中认为,李大钊的民主思想可以以十月革命为界来分期研究。
李小林也认为:“以十月革命为界,他的民主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划分为前期民主思想和后期民主思想。
”;第二种观点认为以1918年为界,如任建树认为“李大钊的思想发展可以以1918年6月为界限,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又可分作两个阶段:1915年以前,他是一位坚强赤忱的爱国主义者,反帝爱国是他的思想主流。
1916~1918年的上半年,他是一位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后期,他迅速地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张小平在《李大钊思想研究》中也认为,应以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的发表作为李大钊由前期民主主义者转向后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第三种观点认为以1919年为界,如张启安在《浅谈李大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主张以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分界点来划分李大钊思想的前后两个时期。
二、关于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形成依据、原因的研究
1、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形成依据的研究
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不同论述。
张启安在《浅谈
李大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认为关于东西文明差异的观点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于风政在《论李大钊的早期民主思想》中认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并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小林则认为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主要是受了中国传统民本主义的影响,但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与时代精神。
2、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形成原因的研究
大多研究者首先都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此问题的。
任建树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政权却落入袁世凯手里,这便是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形成的背景条件;于风政也认为:“袁世凯凭借武力,始则专权,继则称帝,民主共和,空有其名;官僚政客勾结军阀,结党营私,政党政治竟成闹剧。
”这一现状使其开始认真思考在中国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問题;而张启安则认为李大钊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是他前期民主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内容、特点的研究
1、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内容的研究
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是指导他早期政治活动的思想支柱。
总结学界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研究发现其前期民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民彝”思想。
这是其民主思想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方面。
祖雷在《论传统文化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影响》中指出,李大钊民主思想的核心是“民彝”思想,并对“民彝”的重要性做了解释;谭献民、郭国祥认为,李大钊在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后,觉察到了传统思想的局限性,于是开始致力于研究西方进步学说,由此,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彝”思想,即:“将西方的天赋人权、个人主义与东方‘民为邦本’‘入世有为’思想互相融合”。
(2)崇尚个性自由,主张代议制。
这是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的重要内容。
祖雷在总结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时,认为“个性自由”和“代议政治”是其主要内容;余建新在《李大钊五四前后的民主观》中也认
为李大钊的民主表现为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而自由则被视为是其民主的基础;持这一观点的还有于风政,他认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将“公民的自由”当成民主政治的基石。
(3)“唯民主义”的民主观。
朱德建在《李大钊民主思想评述》中对此做了较为详尽的概括,认为李大钊的民主观以“唯民主义”为核心,重视民众的地位及作用。
并进一步指出,这种民主观是“以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的,特别是他对英雄和群众关系的正确分析。
”李小林也认为,李大钊通过考察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发展历程,得出西方先进制度的精神是唯民主义的结论,是他早期民主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
(4)重视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鞭挞英雄主义。
于风政《论李大钊的早期民主思想》一文对此做了详细概括。
他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制,使李大钊意识到民众首先要在思想、政治上觉悟起来,才能维护、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利。
也就是说,民主政治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然而要怎样才能启发人民的民主觉悟?于风政认为一要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二要铲除崇拜心理,即:否认英雄主义。
(5)主张自由的政治,而非多数人的政治。
李小林认为李大钊反对将民主解释为多数政治,而是主张尊重少数人的权利,以便实现真正的平等,既反对少数对多数的专制,也反对多数对少数的压制。
也就是说,强调民主政治是自由政治而不是多数政治,构成了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体系的一个主要内容。
2、对李大钊前期民主思想特点的研究
于风政认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主要呈现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强调民主政治是自由政治而不是多数政治;二是接纳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但也注入自己的新思想,使之更贴近当时中国的实际。
任建树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李大钊虽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但并不盲目崇拜。
而李小林则将其前期民主思想特点概括为“英雄主义”和“人治”两方面。
朱成甲则认为,李大钊早期
文字中“强烈的‘反满’民族情绪多处可见”,而这便成为了他早期民主思想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对李大钊民主思想的研究比较全面,且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再单一;研究者们也开始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更加注重其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但纵观以上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多都只论及到了李大钊民主思想的内容、特点及其评价,而对其后期民主思想形成的依据研究则比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