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训练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15·盐城三模)“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阻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2.“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3.(2015·淄博三模)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

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D.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
4.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

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代
5.(2016·泰州月考)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

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D.办理军政要务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7.(2015·郑州期末)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B[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强化,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逐渐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
2.D[依据材料“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可知内阁不是国家的决策机构,故A、B项错误;内阁成员仅备皇帝顾问,不置官属,所以位子并不高,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可知内阁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故D项正确。

]
3.B[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内阁权日重”“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可知,明代中后期,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权力也越来越大,反映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故C项错误;明朝初期,丞相制度被废除,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4.D[根据题干中“外朝中枢机构”“内廷臣属或机构”可知该朝代应该存在内、外两种中枢机构,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完整的朝廷机构,故A项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只存在一种机构,故B项错误;元朝实行一省制,不存在内外中枢机构之分,故C项错误;清代在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独立于六部成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形成内外中枢机构,故D项正确。

]
5.A[依据材料“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

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

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故A项正确;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但只跪奏笔录,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办事效率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着重强调军机处办理军政要务的职责,故D项错误。

]
6.C[明代内阁没有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的权力,故A项错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没有决策权,故B项错误;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这两个机构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故C项正确;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无权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故D项错误。

]
7.D[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与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符,故A项错误;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与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符,故B项错误;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与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符,故C项错误;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力,由此可见与从秦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违背,故D项正
确。

]
8.(1)地位:副丞相(丞相助手)。

职能:执掌奏章;监察百官(负责监察系统)。

(2)突破:设置谏官;劝谏皇帝。

(3)表现:废谏院;中央监察独立(监察与行政分离);地方形成三重监察;形成完整的法规。

(4)特点:监察权力与皇权相连(维护专制);逐步严密。

原因:为君主专制服务,属于人治。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找出御史大夫的地位是“掌副丞相”;第二小问据“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回答。

第(2)问据材料二“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以皇帝为监察对象”“为对君主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概括回答。

第(3)问据材料三“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形成地方三重监察”“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台规》”回答即可。

第(4)问,第一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严密,但始终是为皇权服务;第二小问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这就决定了监察制度作用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