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引论翻译笔记-第五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SLA与社会环境
【真题:语言社团;反馈】
交际能力
P100
言语沟通民俗学:
交际能力:一个说话者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社团里知道自己需要说什么。
不但包括词汇语音语法结构,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说对谁说和在既定环境里适当的表达。
还包括说话的人应该指导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应该具有保证顺利地和别人交流的能力。
语言社团:一组人;用同一种语言;
因此,多语者属于多个语言社团。
非本族语的人讲话和本地人相差很大,即使他们属于同一个语言社团。
比如包括语言结构组合的不同,对话、写作等规则使用不同,同一个词汇意思不同。
P101
外语[FL]:在当地环境下学习二语,没机会与该语言的语言社团进行互动(除非出国),且没有机会完全融入该外语的社会,学习这种语言大多是课业要求。
附加语[AL]
P102
微观社会因素
学习者语言的变异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变异是指在语言的产出过程中,把语言的不系统的不规则的变化当做次于语言系统规则模式的变异性特点。
交际环境的多个维度:
语言学环境:语言形式和功能的成分
心理学环境:在语言加工过程中,起始阶段要倾注多少注意力,从控制加工到自动化加工;
微观社会环境:环境与互动特征与交际部分相关,并在此过程中被产出、翻译、协商
宏观因素:政治背景下,哪种语言应该学习,社会对某种语言的态度。
适应理论[accommodation theory]:说话者会随着说话对象的说话方式改变自己的语调难易。
工作地点影响语言输入的性质和群体认同性。
自然变异:中介语的产物,是习得二语语法的必要步骤
Ellis 变异的性质随着学习二语的深入而变化:
1.一个简单的形式被用于多种功能
2.其它形式一开始会用于中介语
3.多种形式被系统化地使用
4.无目的的形式被摘除,自由变异的清楚使中介语更加高效
P105
语言的输入与互动
P106
一、自然输入的修改
语言输入对一语二语都是绝对必要的。
外国式谈话[foreigner talk]:一语学习者对二语学习者说话时调整说话的语气速度来适应二语者的语言。
同一些简单高频的词等。
特点在表
当老师的会适应学生;对学生说的英语像对婴儿说的话;对二语者大声说话是无益的;书面语言被简化成短句;口语也被简化。
也就是说,简化并不是很必要的事情。
P108
二、交际的修改
社会的互动对一语习得是必须的,对二语习得不是。
一语者跟二语者对话时的交际的修改是很有帮助的。
几种修改方式:【表5.3】重复、改述、详细阐述、补足断句、句式替换、纵向建构、理解核实与提问。
P110
三、反馈
二语习得提高的另一种方式是地道一语者对二语者的反馈,使其改进语言。
一语习得过程中反馈不是必要的,但在二语中是必要的。
对错误的反馈是消极反馈,有直接改错和间接改错(质疑的语气、改述)。
四、从内化到认知加工
修改和合作促进SLA,因为它是输入变成认知加工。
L2要求外部输入与内部加工之间进行动力的相互影响[interplay]
缺陷:反馈视角忽视了单纯靠阅读与听力自学二语的人。
P111
互动是语言的起源[genesis]
社会文化理论[S-C Theory]:互动不单单促进语言学习,而是语言学习的起因。
所有的学习都是一个社会的过程,都是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大背景下的。
区别:
与语言学不同:不强调二语的语言结构,强调通用机制以外的学习者活动;
与心理学不同:不强调大脑内部结构,强调外部影响;
与社会学不同:互动不单单是促进因素,而是基本因素,首要因素。
根据此理论,学习发生在大脑的简单活动转变为高级阶段[higher order]的过程。
这种转变包括象征性中介[symbolic mediation]:是学习者当前脑力状态与高阶功能之间的连接,是平常学习的路径。
P112
一、人际间的互动
什么是人际间的互动
Experts是指什么
临近发展区说[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发展的潜在区域,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发展该区域。
超过了学习者当前状况的脑力功能须要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先显现出来才能再独立发展之。
Vygotsky提出了社团学习
支架理论:指纵向的、一语与二语者之间的一种修正了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一语者提供大量的对话材料,学习者会用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其中重点要提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参与者。
象征性中介需要的条件:面对面的交流;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势、图标等来完成。
二、内心互动[intrapersonal interaction]
内心互动:学习者自己思维的交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个人谈话:孩子常用,成人用于控制思想行为,由L1/L2表达出来[verbalize],只有说出来才有通向思
与inner speech 的区别
结论:将输入用内心互动进行加工,以此建立其能力
个人写作:个体记录语言的形式和特征帮助他们记忆、组织想法、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是通过社会中介活动。
有人学的好在于,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社团学习,他们接收到的调和过的[mediated]教师指导较多,他们运用外部帮助程度高。
无互动的习得,无习得的互动
P117
无互动的习得:
为什么有人语言运用特别好却没有突出的语言学能力?
以下几点帮助其运用语言,却不增加语言学能力:
1.背景知识和经历帮助其组织信息
2.对整个事件的目标、参加者、彼此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的理解
3.语言以外的[extralinguistic]环境:物质[physical]设定与物体
4.对话的体裁知识
5.姿势、面部表情
6.语调的韵律[prosodic]特点
无习得的互动:如果没有需要也没有动机,即使有互动,也不会习得。
P119
宏观社会因素
一语和二语的世界和本国地位
对于一些移民来说,政府支持其学习英语,逐渐会落下一语。
一语对政治认同[identification]、凝聚力[cohesion]和国家建设[nation-building]是很重要的;
二语对征战、营造帝国[empire-building]是很重要的
学习某种二语跟它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是象征性还是实用的,其经济、军事实力。
自我归属与认同
语言的界限的作用是形成身份认同的群体,有的语言群体强化他们的界限[reinforce their boundaries],排除非本语言的人进入该群体。
文化适应模型[acculturation model]:学习其文化,适应其价值观与行为方式[behavioral patterns]。
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是否有动机取决于移民或少数民族[ethnic minorities]是否从文化上语言上都融入[integrate into]主流[dominant]社会。
增大社会群体间距离感,抑制二语学习的因素有: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的占领;高度种族隔离[segregation]的群体;偏向保留自己生活方式的群体;
社会机构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社会机构是建立在法律、习俗之上的,他约束政治领域、宗教领域、教育领域。
政治力量、授权会对SLA有影响,决定我们是否有机会接触到二语。
最明显的语言社会控制形式就是一些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语言的官方或非官方的规定。
语言相关的社会控制在像法律与社会服务这样的机构中常造成公然的[blatant]歧视。
这会产生消极的影
少数性的语言也会造成受教育障碍,因为入学机构要求掌握“正规[proper]”语言,否则申请会被拒。
上大学或者职业学校,常常需要掌握外语--一般是英语。
所以有钱人和社会会决定人们是否有习得二语的机会。
学语言的机会或障碍还会受到其他政治因素影响。
学习二语从语言学心理学上讲都是积极地,但是从社会学来讲就是一个问题了,因为:学习二语可能丢掉一语、疏远[alienation]一语甚至使一语消亡;通过二语学习某项科学的人可能难以用一语表达他的知识,无法和本国的科学家交流。
【机构一般会起到哪些作用?】
社会的分类
人们根据与社会相关的维度进行分类,比如年龄性别宗教种族教育程度经济条件,这样的分类影响着人们的经历、旁人对他们的看法和期望。
而当不同类型的人学习二语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条件和旁人(本国的和目标语言国的)对他们的态度和看法[perception]也不一样
拿年龄来说:年龄不仅是生理的,也是社会的,年轻的和年长的学习者的条件和应用机会是不同的。
一些社会条件[settings]可能对太小的孩子不利,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的常识基础教育,直接通过二语学习知识比年龄大些的孩子困难大。
虽说二语学习中较小的孩子有优势,但是在动机够强的情况下也会被较大的孩子超过[overridden]
拿性别来说:也是一个社会因素。
学校学习中,女孩儿比同龄男孩儿有优势,而且不限于小孩子。
拿种族来说:当地与目标语群体的历史的与当前的关系会对学习二语造成界限与认同。
相关的两方面:两个群体历史的关系渊源和当前的经济实力与优劣势。
由此产生了两种结果:
增加性双语能力[addictive bilingualism]:占主导地位的群体学习占次要地位群体的语言,不会威胁到他们的一语能力和种族认同。
消减性双语能力[subtractive bilingualism]:次要地位的群体[subordinate group]学习主导地位的群体的语言,往往会造成种族认同感的丢失和一语能力的损伤[attrition]。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孩子出生的家庭、所属的社会群体、所生活的文化环境。
场依赖型--合作性强--农村--低经济水平
场独立型--竞争性强--城市--富足[affluent]
学习策略与文化有关
二语习得是正式的、指导性的学习还是非正式的自然性学习。
非正式-需要和目标语人接触互动;正式--在学校、社会机构里,为了满足一些需要、信仰、价值观和习俗。
总结:学习环境与学习者生活的国家、历史、文化、地缘政治地位[geopolitical position]、社会经济分类[categorization]--它反过来也跟历史的、制度的[institutional]、政治的权力与限制有关--决定着语言。
本章总结
为了交际学一门外语除了需要指导它的语言学形式和组织结构,还需要有恰当使用这种语言的技巧。
P103
第六章视频-第六章-1-10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