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202111051217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含分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抵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是()
A. 4.8 m/s
B. 5 m/s
C. 4.25 m/s
D. 2.75 m/s 【答案】A
【分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经过的总行程:s= 2×60m=120m ;
由 v=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 1===15s;
下坡所用的时间:t2=== 10s;
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 总= t1+t2=15s+10s=25s;
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为:
v===4.8m/s。

故答案为: A
【剖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行程、时间的对应.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参观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涨时,能透过玻璃赏识
到漂亮的湘江风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答案】C
【分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A 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B 不正确.
C 正确.
D 不正确.
应选 C.
【剖析】判断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剖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
间的地点能否发生变化,假如变化,就运动了,假如没变化,就静止.
3 .如下图,一小钢球从圆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开释,接踵经过B、 C两点,且AB=BC,则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忽视空气阻力的影响)()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钢球在 AB, BC两段内运动的均匀速度相等
C. 就 A, B,C 三点而言,小钢球在 A 点拥有的机械能最大
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
【答案】 D
【分析】【解答】解: AB、小钢球从 A 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
大(速度愈来愈大),动能增大,故A、 B 选项错误;
C、斜面圆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拥有的机械能不变,故 C 选项错误;
D、 AB、 BC 两段的高度相等,所以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故 D 选项正确.
应选 D.
【剖析】质量一准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状
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
依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愈来愈大,高度愈来愈低,剖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
变化状况,联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剖析.
4.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向来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米/ 秒.甲运动10 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 米.在如下图的乙的 s﹣ t 图()
4 秒,速度为 0.4 a、
b、 c 三条图线中,
A. 必定是 a B一.定是 c C可.能是 b D可.能是 a 或c
【答案】 B
【分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 =0.4m/s ,所以甲运动10s 经过的行程s 甲 =v
甲t=0.4m/s× 10s=4m,所以图象中b 图线表示甲的 s﹣ t 的图线;
由 a 图线知,经过 8m 行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 s a=4m,与甲车经过行程相等,故 a 不是乙的 s﹣ t 图线;
由 c 图线知, 6s 内经过距离小于2m ,所以甲乙距离大于 2m,切合题意,故 c 必定是乙的
s﹣t 图线,
应选 B.
【剖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行程,进而判断出甲的s﹣ t 图线,再依据甲
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行程剖析比较.
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优秀习惯,物理老师倡议同学们对身旁一些常有的物理量
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沟通的一些估测数据,你以为估测数据中切合实质的是()
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25W
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 沐浴水的温度约60℃
D. 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凸面镜的焦距约
50cm
【答案】 B
【分析】【解答】解:
A、25 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1.3m/s , 4km/h=4×m/s ≈ 1.1m/s,故 B 切合实质;
C、沐浴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 C 不切合实质;
D、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采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 或10cm,故 D 不切合实质.
应选 B.
【剖析】依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知识的认识,逐个剖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6.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下图的图象不可以表示以下哪两个物理量间的
关系()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行程与时间
【答案】C
【分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A 错误;
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 B 错误;
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与质量和体积没关;故密度与质量不行正比;故C 正确;
D、匀速行驶汽车的行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 D 错误;
应选 C.
【剖析】依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本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
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切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
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段歌词包含多个科学道理,此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A. 竹排B青.
山C地.

D河.岸
【答案】 A
【分析】【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往常不可以以被研究的物体自己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与有地点变化的青山以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 正确.
应选 A.
【剖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能否有地点
变化.若地点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地点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是静止的.
8.小利参加体育测试时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质符合的是()
A.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是10g B同.桌同学跑
完800 米所需时间是 20s
C. 他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 D加.试时当地均匀气温约为60℃
【答案】 C
【分析】【解答】解:
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双运动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
B、中学生 800m 跑的成绩在200s 左右.故 B 不切合实质;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在50cm左右,跑步时的步幅大概是步行时的 2 倍,在100cm=1m 左右.故 C 切合实质;
D、我们地域夏天酷热,最高气温超出35℃,但不会达到60℃,均匀气温更远低于60℃ .故 D 不切合实质.
应选 C.
【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
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
9.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 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
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
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
D.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
增添
【答案】 D
【分析】【解答】解:
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地点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静止的,所以 A 错误;
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 B 错
误;
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
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添,加油机的
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所以所以 D 正确.
应选 D.
【剖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地点能否
发生了改变,假如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假如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动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 =动能 +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
10.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对于该项考试的器械规格及其设
置,以下数据最靠近实质状况的是()
A. 篮球质量约为2kg
B. 篮球直径约为40cm
C. 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
D. 相邻的两排标记杆相距1m
【答案】C
【分析】【解答】解:
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 ,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行能达到
40cm.故 B 不切合实质;
C、由图知,测试场所中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故 C 切合实质;
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 D 不切合实质.
应选 C.
【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
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据ρ=m / 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
热容越大,汲取的热量就越多
D. 据R C. 依据 v=s/t 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行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头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 C
【分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没关,至于物体的资料相关,所
以 A 不切合题意。

物体汲取热量与三个要素相关,所以 B 不切合题意。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头的
电压以及经过导体的电流没关,只与导体的资料,长度,横截面相关。

故答案为: C。

【剖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
性、弹性等 .
12.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育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术是做好物理实
验的基础,以下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A. 用托盘天平丈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均衡时可调理均衡螺母
B. 用实验室温度计丈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再读数
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均衡实验中丈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
零 D. 用刻度尺丈量物体长度,可让整刻度线瞄准被测物体的一端【答
案】 D
【分析】【解答】 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均衡,要增减砝码或挪动游码来使天平
的横梁均衡 ,不可以调理均衡螺
母.A 不切合题意 .
B、温度计读数时 ,假如从液体中拿出 ,其示数会遇到外界温度的影响,B 不切合题意 .
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均衡实验中丈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 ,倒置时仍旧需要调零,C 不切合题意 .
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瞄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D切合题意 .
故答案为: D.
【剖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 2)调理均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均匀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理游码在标尺上的地点,直到横梁恢复均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温度计使用:( 1 )使用前应察看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
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固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 )要检查指针能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丈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放手后,指针能否回到零刻度,(4)丈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 察看读数时,视野一定与刻度盘
垂直 .( 6)丈量力时不可以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察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丈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野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准丈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丈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
13.以下估测切合实质的是()
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0cm
B.一颗鸡蛋质量约为10g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 1.1m/s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0℃
【答案】C
【分析】【解答】A、一般学生课桌高度在1m之内,大概0.8m(即80cm);不会达到150cm; A 不切合实质;
B、 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1 个鸡蛋质量约为50g, B 不切合实质;
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 1.1m/s , C 切合实质;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D 不切合实质。

故答案为: C。

【剖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对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的估测,一般学生课桌高度在 1m 之内,大概0.8m; 1 个鸡蛋质量约为 50g;成人步行速度约为 1.1m/s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7℃,注意生活经验的累积。

14.以下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A. 人体感觉舒坦的温度约37℃C. 家庭住宅的空间高度约3m )
B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
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
10s
【答案】C
【分析】【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
B、书桌的高度在
C、一层楼的高度在
37℃左右,感觉舒坦的温度在23℃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
80cm 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 左右.故 B 不切合实质;
3m 左右,家庭住宅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 左右.故 C 切合实
际;
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 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 D 不切合实质.
应选 C.
【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
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
15.如下图,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同样的水平川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
相等速度挪动同样的距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23
,这三个力的作用点挪动距离分别
、F 、F
是 s1、 s2、 s3,挪动速度分别为 v1、 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A. F : F : F =2: 1: 4 s : s : s =2: 1: 4
B. F : F : F =4: 1: 2 s : s : s =2:4: 1
123123123123
C. F1: F2: F3=2 :4: 1V1:V2:V3 =2: 1: 4
D. F1: F2: F3=2: 1: 4V1: V2: V3=2: 4: 1【答案】 D
【分析】【解答】由图可知,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战胜摩擦力做功,假定物体与水平面的摩
擦力 f,物体挪动的速度为v0,运动的时间为t ,则对这三个图剖析可得:
( 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可以省力 ,所以依据二力均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挪动的速度v1=v0,作用点挪动的距离s1=v0t。

(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省一半的力 ,
所以依据二力均衡 ,此时拉力 F2= f;可是费 2 倍的距离 ,拉力的作用点挪动的速度v2 =2v0,作用点挪动的距离 s2 =2v0t。

( 3)丙图 :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所以是个费劲杠杆,费 2 倍的力,省 2 倍的距离 , 所以 ,F3=2f,
拉力的作用点挪动的速度v3= v0,作用点挪动的距离s3= v0t 。

综上剖析 :F1: F2:F3=f: f : 2f=2: 1: 4,
v1: V2:v3=v0: 2v0: v0=2: 4: 1
s1: s2:s3=v0t: 2v 0t: v0t=2: 4: 1
故答案为: D。

【剖析】( 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二力均衡的条件能够知道物体所受
的拉力等于物体遇到的摩擦力 ,而后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色,分别求出F1、 F2、 F3,即可比较其大小;
( 2)依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色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16.如下图,此中读数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的长度为 3.5cm
B.物体的重力为 2.8N
C.液体的体积为60mL
D.秒表的示数为30min
【答案】C
【分析】【解答】解: A、物体左边与 1.00cm 对齐,右边与 3.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
度为 3.50cm﹣ 1.00cm=2.50cm .此选项错误;
B、弹簧测力计上1N 之间有 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为 0.2N.此时指针指在“3处”,所以物重为 3N.此选项错误;
C、量筒的分度值为1ml ,液体的体积为60cm 3.此选项正确;
D、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2 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 30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0s,即秒表的读数为
30s.此选项错误.
应选 C.
【剖析】① 使用刻度尺丈量物体长度以前,要察看能否从0 刻度线量起,开端端没从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看作“0刻”度,读出尾端刻度值,减去前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② 使
用弹簧测力计时,第一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野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③ 使用量筒
丈量固体体积时,固体的体积等于固体放入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体积之差.④ 停表的中间
的表盘代表分钟,四周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17.第 24 届冬奥会将于2022 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

如下图,当运动员衣着滑雪板在
水平雪地长进行滑行训练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互相作使劲
D.滑雪板遇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均衡力
【答案】 C
【分析】【解答】 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地点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
止的。

A 不切合题意;
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准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
防备陷下去。

B 不切合题意;
C.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互相作使劲,二者等值、反向、共线、
不一样体不是均衡力,是一对互相作使劲, C 切合题意;
D.滑雪板遇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知足二力均衡的条件,不是
一对均衡力, D 不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剖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
可.
增大压强方法 :(1) S 不变, F↑;( 2)F 不变, S↓( 3)同时把 F↑, S↓.而减小压强方法例相反 .
二力均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向来
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均衡时协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一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力时,也同时遇到后者对它的力).
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猎豹的速度为 1.8km/min ,雨燕的速度为50m/s ,猎豹运动更快
B.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一定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箭走开弓弦后,能飞翔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遇到向前的动力
D.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遇到均衡力的作用
【答案】 B
【分析】【解答】依据题意知道,猎豹的速度是 1.8km/min=1.8 ×1000m/60s=30m/s ,雨燕的速度是50m/s ,所以雨燕速度更快, A 不切合题意;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
方向一定同样,运动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即二者之间的相对地点才不变,相互相对静止,
B 切合题意;箭走开弓弦后,不是遇到向前的动力,而是因为惯性才持续飞翔相当远距离
的, C 不切合题意;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是处于
非均衡状态,遇到的是非均衡力作用, D 不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剖析】将速度单位换算一致,再比较大小;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
.
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独一量度.
物体均衡状态:物体遇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
说这几个力均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均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均衡.
19.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下图。

摄影过程中车可能()
A. 向西加快
B. 向东加快
C. 向西减速
D. 向东减速【答案】 C
【分析】【解答】由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地点判断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图中杯中的水
判断车向西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 C。

【剖析】先依据车相对于广州塔的地点判断车的运动方向,再依据杯中的水(水拥有惯
性,即水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判断车的运动状态。

20.以下图是一款既能健身又低碳的“共享单车”,它是互联网、智好手机、GPS定位系統和单车的资源整合,对于“共享单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增大
压强
C. 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子是静止的
D. GPS 经过电磁波把单车的地点信息传
递统信息办理中心
【答案】 D
【分析】【解答】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准时,经过增添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来增大
摩擦力的;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以行驶的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
房子相对于单车的地点发生了变化,房子是运动的; GPS 是经过电磁波把单车的地点信息传达
给信息办理中心的。

故答案为: D。

【剖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添接触面的粗拙程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
力面积一准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准时,增大受力面积;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要
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地点能否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挪动通讯、卫星都是
用电磁波传达信息的。

21. 2017 年 10 月 28 日,荆州国际马拉松赛激情开跑. 这是荆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
最广的一次国际体育赛事,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生态、人文、健康、创新、开放的荆州.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某选手冲线后没有立刻停下来,是因为遇到惯性力的作用
B.运动员鞋底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假如为了增大压力
C.奔跑中的运动员看到路旁的树向退后去,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D. 某选手跑前1km 用时 5min ,最后 100m 用时 20s,该选手跑最后100m 均匀速度大
【答案】 D
【分析】【解答】 A.选手冲线后没有立刻停下来,是因为他有惯性,而不是遇到惯性力的
作用, A 不切合题意;
B.运动鞋的地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而不是压力, B 不切合题意;
C.奔跑中的选手看到路边的树向退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C 不切合题意;
D.v1==3.3m/s,v1==5m/s,所以该选手最后100m 均匀速度大, D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剖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独一量度.
增大有利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 )使接触面圆滑和减小压力;(2)用转动取代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 5)让物体之间离开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
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
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 求得均匀速度,比较即可.
22.以下相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遇到的力也就越大
C.电梯匀速上涨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
D.踢出去的足球,能持续向前转动,是因为足球遇到了惯性的作用
【答案】 A
【分析】【解答】解:A、用桨向后划船,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水对桨施加向
前的反作使劲,于是船就会向前运动,故 A 正确;
B、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就是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速度为必定值,与所遇
到的力没关,故 B 错误;
C、电梯对人有向上的力,并且向上挪动了距离,故 C 错误;
D、踢出去的足球,因为惯性,仍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而不是遇到惯性,故D 错误.
应选: A.
【剖析】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所遇到的力没关;
C、功包含两个必需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D、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以下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