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主要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重点词有始有终:念书、思虑、改
革。
其主要教育思想简介以下:
(一)“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师生观
李希贵以为学校的力量,第一来自教师。
只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辅
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
“我以为关注学生应当先从关注教师开始。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
学生美好的人生。
这个目标,只好经过教师来达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任何关爱,只好经过人的传达,才显得真实、感人,谁都没有方法改变。
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讲堂
举手投足间,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
他能够春风化雨,也能够让学生‘近墨者黑’。
”
李希贵以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实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
生为主体”的目标。
(二)“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的素质教育观“教课纲领、教科书规定了应赐予学生的各样
知识,可是没有规定应赐予学生的最重要的同样
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培育真实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育出来的人都
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世。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到现在感觉震惊的话。
他在高
密一中实行素质教育,正是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
在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以着眼将来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足尊敬学生个性,以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讲堂民主化的教课方式相联合,
获得了优异的教育教课成效。
如启动“中学生自我铸造工程”:各样比赛、评选,学生社团活动,
自办电视台,有体育节、文化技术节等。
还面向全体供给可选择的教育:开设34 门选修课、 37 门活动课,如三名活动(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
讲堂教课民主化:创建能力培育的土壤,多向
沟通,每堂课留出 10 分钟,鼓舞学生提富裕挑战性的问题,睁开自由议论等。
因此他提出的校训是
“为四十岁做准备”,而不不过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要修业生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课改革——“语文实验室计划”
在任高密一中校长时,李希贵进行了语文教改,实行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取了老师、学
生们的踊跃必定,收到了很好的教课成效。
“语文实验室计划”最醒目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用两
课时达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其他的四课时让学生到自修室去念书。
在自修室里,装备了中学
阶段必读、选读、参照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本。
在这里,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图书报刊进行阅读学习。
自修室同时装备有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等教课器械,由教师经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达
知识信息。
(四)学校管理改革——“四制改革”
1990 年,高密四中 6 个毕业班 300 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只有两名同学超出了本科录取线,超出专科线
的学生也寥寥可数。
就在此时,李希贵当上了高密四中的校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老师们
的“房屋、炉子、老婆、孩子、票子”等一系列亲身利益上大做文章。
实行了“四制改革”( 校长
负责制、教师聘用制、构造薪资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 ) ,这在当时仍是新惹祸物。
以后,高密四中形成
了“分层聘用,双向选择”的聘用体制。
这个体制规定,在聘用过程中,校长只聘用学校的中
层部门负责人,教员工由中层部门负责人选聘;特别重要的是,中层部门与教员工的选择是双向的,任
何一个教员工都能够面向全校全部中层部门的任何一个岗位填报志愿,而中层部门的负责人也有
聘与不聘的自主权。
在这样一个体制下,一个教员工被聘用到一个什么岗位,或许说能否被聘用,多
数没有在公正不公正的问题上兜圈子。
李希贵以为“一个好的体制,就意味着好的导向。
要想让
老师们的智慧会合,要靠优异的体制。
”
在调到高密一中任校长后,对教师的聘用做了进一步改良,其核心是“成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
价值观上”。
在高密一中,聘用制规定了10 个不一样的教师级别,即见习教师、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初级骨干教师、中级骨干教师、高级骨干教师,副主任教师、主任教师、特级教师。
每个职
务都要执行相应的职责,像热爱学生、有较好的师德涵养、担当一门课的全程教课任务等是
教师的基本职责。
在此基础上,每多达成几项更高要求的职责,即可高聘一级。
重要职务的聘用有特
别规定,如应聘初级骨干以上职务,一定能够开设一门选修课,或指导一个兴趣小组;如应聘副
主任以上职务,一定能主持一项教科研课题,并获得必定的研究成就。
分派制度与聘用职级相对应,职级不一样,酬劳不等。
李希贵介绍说,“这个方案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教师的踊跃性导向了对学生
的尊敬和教师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如在聘用方案的指标中,第一项就是学生相信票的多少;
而“权重权衡法”则把老师们的踊跃性从争讲堂时间变为了争讲堂效益。
这样一来,在高中学校常
有的老师争抢时间、学生加班加点的现象消逝了。
在一中,人人都努力研究教课方法,提高讲堂教
课效率。
这个体制也让大家理解了一个基本道理:不占用学生的自主时间,是尊敬学生的最基本要
求。
李希贵简历
李希贵,男,时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
主任、副教育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 ,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
项国家级课题,此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
省人民政府优异教课成就一等奖;第一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
在国家级报刊发布《让语文修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加
教育部更新教育观点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点学习概要》编
写组等项工作。
荣获全国劳动典范,全国优异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呼。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应激烈;近来第一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
从表面上看,他
是一个矛盾联合体:神情严重,却经常趣话连篇;语速迟缓、行事沉着,却对教育改革热忱如火、
雷厉流行。
从 25 年行进入教育界到现在,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重点词
有始有终:念书、思虑、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希贵改变传统的教课方式,向学生放权益、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经过大批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做校长,李希贵说管理的最高境地是“让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
“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做局长,李希贵经过体系改革,把权益放给校长;又撤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
校进步行动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