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 浙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2.了解溶液的组成,知道溶质、溶剂的概念,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常见溶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合作,掌握分类的方法
2.联系日常生活,寻找科学亮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体会合作的快乐
2.联系生活情景,认识到科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难点: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体会溶液的特点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具准备】
材料:蔗糖、泥土、高锰酸钾、碘、酒精、水、盐、色拉油、牛奶、可乐、香蕉水、教具:多媒体、小烧杯、玻璃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
提问:相信同学们都喝过糖水,那么,我们的糖在放入水中为什么会逐渐消失在水中呢?糖去了哪里?
预设:到水里面去了
过渡: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二、观察实验,探索新知
过渡: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种物质,它们分别是糖、泥土、色拉油,将它们放入水中,搅拌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烧杯,看看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是如何分散的。

提问:哪位同学已经观察好了?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
预设:糖完全分散到水中,泥土沉在底部,色拉油浮在水面上
评价: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完整。

追问:其他同学有补充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泥土有部分是悬在水中的
评价:完全正确
过渡:通过这3个小实验,同学们应该已经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它们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

总结:我们把静置后不分层的称为溶液,会分层的称为浊液,浊液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PPT定义:溶液:我们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
提问:对照定义,再观察一下我们三杯液体,将它们归归类?
预设:糖水是溶液,泥水是悬浊液,色拉油是乳浊液
评价:更为完整的说应该是色拉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液体,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举例并且将你所说的液体归类,给大家2分钟时间。

预设1:海水是溶液
预设2:可乐、雪碧是溶液
预设3:……
过渡:大家举得例子都很有特点和针对性,那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液体,请你给他们归归类?(PPT呈现图片:血液、钡餐、牛奶、肥皂水、硫酸铜溶液……)活动:老师演示书本实验,分别将高锰酸钾和碘放入水中;再将高锰酸钾和碘放入酒精中
请以4人为单位小组合作,强调学生在教师实验过程中注意用眼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用笔记录,完成书本活动的书写,学会分析对比。

提问:观察高锰酸钾和碘分别放入水形成的2种液体属于哪一类?
预设:高锰酸钾在水中形成溶液,碘在水中形成悬浊液。

追问:那这两种物质在酒精中又形成什么状况了呢?
预设:高锰酸钾在酒精中形成悬浊液,碘在酒精中形成溶液,
总结:我们发现碘能在酒精中形成溶液,高锰酸钾能在水中形成溶液。

过渡:学会区分了浊液和溶液,并且知道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物质,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那我们的溶液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总结:刚才我们接触到的溶液有:糖的水溶液、高锰酸钾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我们把像糖、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称为溶剂。

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提问:思考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溶液?并分析它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
预设1:盐水,溶质是盐,溶剂是水
预设2:矿泉水,溶质是矿物质,溶剂是水
预设3……
过渡:同学们思维都很活跃,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请看PPT:河水、矿泉水、啤酒、碘酒、米酒……。

并且完成表格有关于溶质、溶剂的填写。

投影: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可乐的成分表,同学们观察它里面的溶质组成有哪些呢?
预设:……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好多种,那么它们的状态有哪些呢?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预设:固体、液体、气体
演示:老师这里有一瓶可乐,摇晃之后发现里面有很多小气泡,如果我打开瓶盖它们就会冲出来,那么它们是什么状态的?属于溶质还是溶剂呢?
预设:气态的,溶质
总结:液体和气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学会了分析溶质和溶剂,也知道了它们溶解在一起所得到的物质叫做溶液。

那么我们的溶液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观察我们这几杯溶液,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总结溶液的特点。

预设:学生在这里存在很大困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得出溶液的特点。

总结: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着重讲解均一性和稳定性并且强调混合物的原由。

过渡:PPT呈现有关于油漆、水彩颜料、圆珠笔墨等留在衣服上污渍的图片
提问:有些同学衣服上会留有圆珠笔或者水笔留下的污渍,却无法用水洗掉,这是什么原因呢?
预设:圆珠笔的笔墨不能溶解在水中
提问:那这些污渍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去除呢?
预设:这里学生可能不知道。

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汽油、酒精等溶剂可以溶解这些污渍,告诉学生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溶剂,但是除了水还有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溶剂。

课外拓展:衣服干洗的原理,通过视频播放。

三、自主学习,提取信息
让学生快速阅读P23的活动,从中提取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并且与同桌享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情况做一个补充和完善,把有关于药品取用的知识讲解完成。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来谈谈本节课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师生共同评价与交流,以突出重点、渗透方法。

作业:完成相应课后练习,请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查看书籍等方式,获取更多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