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的能量交换考点1地壳物质循环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3
thank
you!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4
A.桂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属于③类岩石 B.石油和天然气多储藏在④类岩石之中 C.②类岩石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有密切关系 D.a 过程可以表示火山喷发现象 解析:由于 c 表示外力作用,可以推知③为沉积岩,
④为变质岩,②为岩浆岩,b、d 过程为变质作用。石油
和天然气多储藏在沉积岩中,
②类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 答案:AD
沙量受植被覆盖率影响,汛期和流量受补给类型影响。
答案:C
3.可能含有完整古生物化石的岩石是( ) A.岩浆岩 B.变质岩 C.花岗岩 D.沉积岩 解析: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
答案:D
4.在板块张裂处可形成( ) A.海沟 B.裂谷 C.岛弧 D.海岸山脉 解析: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而海沟、
答案:C
6.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独特的高原风光
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这种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抬升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火山喷发
解析:青藏高原主要是由于受板块的挤压、碰撞,地
壳隆起抬升,形成了高大连绵的雪峰独特景观。
答案:A
►双项选择题 7.若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c 表示外力作用),则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侵入岩 解析:只有沉积岩中才会存在生物化石。
答案:B
3.(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37)自然界中,煤炭主要 储藏的岩层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解析:煤炭是远古时代繁盛的植物及其堆积物在地壳
变迁中被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碳化过程而形成的,贮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出露地表的岩浆会冷却形成喷出岩。
答案:B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其 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3)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 褶皱山脉;垂直运动会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单项选择题
1.图甲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 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乙),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 图乙中的(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路南石林的岩石为可溶性的石灰岩,属于沉积
岩。沉积物指向的乙为沉积岩。故选 B 项。
答案:B
2.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是( ) A.含沙量 B.汛期 C.流向 D.流量 解析:内力作用影响地势的高低,所以影响流向。含
8.下列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 的热量 B.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C.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D.冰川侵蚀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
解析: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 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C 错;冰川侵蚀属于外力作用,D 错。
答案:AB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考点 地壳物质循环
1.(2012 年 6 月·广东学考,19)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 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变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变质岩。
答案:C
2.(2014 年 6 月·广东学考,15)某考察队在野外考察 时,发现某地岩层中含有大量古生物化石,说明此岩层 属于( )
岛弧、海岸山脉都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答案:B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距离将逐步
扩大的是( )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非洲和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解析:非洲和南美洲因为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
裂,距离扩大;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故非
洲和欧洲之间的距离应缩小。
因为亚欧板块向东运动,美洲板块西移,太平洋的面 积变小,故亚洲与北美洲之间的距离应缩小。南、北美洲 属于同一板块,其距离变化应不大。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3.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 输。 (4)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例 1】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完成(1)~(2)题。
煤地层的岩石类型只能是沉积岩。
喷出岩与侵入岩属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形成,不可能 存在煤炭;变质岩由于经过高温高压变质,即使原来是沉 积岩,在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后,其中的生物化石已经破 坏,因此变质岩也不可能存在煤炭。
答案:D
4.(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32)出露地表的岩浆形成 的岩石属于( )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基础: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与岩浆之间的相 互转化。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的分类:A 是岩浆岩;B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C 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备考导航]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3 年 6 月·广东学考,4)由图可知( )
A.甲为变质岩 C.丙为岩浆岩
B.乙为沉积岩 D.丁为岩浆
(2)(2013 年 6 月·广东学考,5)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
转化过程的是( ) A.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 B.由甲到丁为外力作用 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生作用 D.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
解析:第(1)题,由外力作用推知甲为沉积岩,由变 质作用推知丙为变质岩,则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第(2) 题,由乙到丁,由甲到丁,由丙到丁均为重熔再生作用, 由丙到甲为外力作用,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
答案:(1)D (2)D
判断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的技巧 技巧一: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 岩浆,因此找准岩浆是基础。 技巧二: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 生物活动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或遗 迹,而岩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