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东漳堡乡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东漳堡乡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参考答案:
考点:9C: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现状,关键信息是“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解答: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不知国会为何物,甚至连精英、乡绅也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国民党获胜并非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B项正确.
材料显示传统已经有所改变,故排除A.
此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被废除,故排除C.
选举不能体现民主化的发展情况,故排除D.
故选B.
2.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3.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无数让人们难以忘怀的乐曲,失聪后还坚持创作了名曲《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

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D.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参考答案:
考点:启蒙运动;浪漫主义音乐.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新兴自然科学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格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哲学家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
解答:“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表明是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故C正确;
贝多芬音乐洋溢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故A错误;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4. 目前,世界上已经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有①美国②俄罗斯③中国④英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5. “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材料中“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6. 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

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

这种变化说明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参考答案:
B
材料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无关,排除A;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由“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到“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反映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B正确;C 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

【名师点睛】
本题容易错选D,需要明白改革和开放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7.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个体企业”、“雇工”可知,该企业属于公有制以外的类型,结合时间改革开放初期,故D项正确。

A项“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材料无法体现。

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故C项错误。

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名师点睛】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
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这则材料说明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B.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
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
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参考答案:
A
9. 宋代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朱熹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参考答案:
A
【详解】南宋时期朱熹在理学基础上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及“正君心”等思想,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A正确;孔子是儒学开创者,B错误;孟子是对儒学发展者,C错误;董仲舒对儒学发展,促使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D错误。

【点睛】理学的开创者是北宋五子,集大成者是朱熹。

10.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C.“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故A正确,排除。

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错在“最主要”,当时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国防和科技实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当时“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故C正确,排除。

“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故D增强,排除。

【点睛】“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11. 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
东 D.董必武
参考答案:
B
12. 《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

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此材料中的规定
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
参考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使嫡长子的政治地位得以强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和中央集权无关,不会催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王权至上”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加强了而非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B.汉朝乡村大量出现“草市”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参考答案:
B
14.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参考答案:
B
15. 口号印证历史,下列口号出现的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国民大革命时期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抗日战争时期
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
C
【详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军疯狂的“大扫荡”时,毛泽东动员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解决经济困难时期提出的口号,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增多,形成了对反革命势力的燎原之势,故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阶段的口号,故排除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D错误,所以排除。

【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

题干中的口号提出肯定是在特定的时间或者时代提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与时间的匹配要正确。

要想做对,需要从口号的字面意思去回忆这是关于什么的内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处于什么时代。

例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口号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之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发动多次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也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转而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从而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正确革命道路,这个口号就是在上述过程中提出来的。

16.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场战役:“……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的经过,主要考查了解一战中重要战役的影响.
答案:根据所学,为了减轻凡尔登战役的压力,以英国为主发动了对德的马恩河战役,马恩河会战的意义在于:它使法国避免了军事上的全面崩溃,重新组织起一条新防线,从而稳住了西线,粉碎了德国先西后东,对法国、俄国实行各个击破的“施里芬计划”,使德国陷入它所竭力想避免的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使双方陷入艰苦的拉据战,因此符合材料所说的“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因此本题A项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
故选C.
17. 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参考答案:A
18.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
B
19.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参考答案:
A
20.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A.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D.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A
21.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保护私有财产
B.人人生而平等
C.对抗中央王权
D.反对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不能进是指国王无权干涉臣民的私有财产,体现的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而非人人生而平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是受限制的,不能体现对抗中央王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而非反对君主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保护私有财产
22. 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A.量子论和相对论 B.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C.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参考答案:
A
23.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

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参考答案:
B
24.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

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参考答案:
D
25.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
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
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
D.它促使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崛起
参考答案:
B
26. 东汉规定,各地“孝廉”推举名额必须与人口成比例,这种地区名额限制的规定为宋代之后科举制所沿袭。

明清时期实行分省录取之制,即使文化、经济最落后的省份,也依然有最低的名额保证。

从这种名额限制、分省录取的做法可以看出
A.“国家取士,唯才是择”的公正性完全是骗人的
B.科举制的最大意义在于网罗最优秀的人才参加政府管理
C.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完全取决与皇帝的个人好恶,缺乏任何客观依据
D.科举制中各地名额限制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参考答案: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A项中“完全”是骗人有失公允,太绝对化,不符史实,排除。

从材料中反映的名额限制,分省录取,可以看出照顾了落后地区,不一定是全国最优秀人才的选拔,B项排除。

科举制下标准是以考试为形式,以真才实学、知识为基础的选拔人才制度,不是以皇帝个人喜好为准,C项排除。

各地名额限制,照顾地区差异,能利于中央和地方的交流,D项正确。

27. 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理念论 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参考答案:
A。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人文主义的起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事物呈现的样子不同取决于呈现对象的不同,换言之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取决于人们自身,级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A项。

28.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 其“收效”主要体现在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据材料“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收效”主要体现在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B正确。

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不能代表君主立宪制,故A错误。

责任内阁制是在光荣革命后才逐渐确立,故C排除。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故D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光荣革命
【名师点睛】光荣革命,是指在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和玛丽即位,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终。

29. 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

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

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C.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属于人臣的典范,后人宣扬周公的圣人形象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进而推广自己的主张,C正确;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历史人物的同期记载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一定真实可信,排除B;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

30. 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行销达一万六千份,蒋介石是这本刊物的经常读者,毛泽东自称受这本期刊影响深远。

此刊畅销是因为其
A.反映国共两党的心声
B.代表社会主流舆论
C.启蒙救亡的爱国立场
D.指导中国救亡运动
参考答案:
C
【详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并且国共两党在指导思想上并不完全一致,故A错误;《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影响,但同样也会受到封建势力的反对,并没有成为社会主流舆论,故B项错误。

《新青年》杂志是在思想文化方面向封建势力展开进攻的“根本之救亡”运动,具有坚定的爱国立场,符合了当时仁人志士的救国理想,因而在社会上畅销,故C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发起者的最初目的是启蒙民众的思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欣赏下列书法、绘画作品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张旭的书法图2 颜真卿的书法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书法作品各有何艺术特点?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⑵上面这幅画的名称叫什么?它属于什么画种?此画种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材料三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这一点已经由经验证实,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⑶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答案:(1)风格: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讲求规范法度。

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强盛的盛唐气象。

⑵《清明上河图》。

民间风情画(风俗画)。

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
⑶书法、绘画的不同特点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又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当时也有人当面指责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材料三:李斯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国以富强,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宗室贵戚”的实质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影响?
(4)材料四是从哪些角度评价商鞅的?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当坚持怎样的标准?
参考答案:
(1)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2)奴隶主贵族。

轻视教化,严刑峻法。

(3)促成了秦国的强盛,扩张了领土,为秦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4)历史人物的品行和作者个人的好恶。

我们应该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主要评价标准.
33. 碑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泰山,随行群臣刻石立碑,歌颂始皇功德:“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主要“功德”。

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拒绝了部下要他做国王的请求,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

1787年,在他主持下,制宪会议制定了第一部新宪法。

在担任了两届总统后,华盛顿拒绝再次参选连任,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制的先例。

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的市中心建立了一座高约168米的纪念碑。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人民为华盛顿建立纪念碑的原因。

材料三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八福巨大浮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缩影,昭示着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和渡江战役是其中的三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