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快拉、突击三种单个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解决低球起板这一关键技术中,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与目前欧洲流行的横板弧圈打法各有利弊,拉弧圈球由于摩擦系数大、易于制造击球弧线,而且不怕来球的强烈下旋,但由于横握拍手腕不灵活,对下旋短球(近网球)较难抢拉,只能以搓或撇一板来过渡。
直拍快攻打法由于以速度为主,对于下旋短球的处理比只能拉弧圈那样便于发力,但其优点是手腕比较灵活,对下旋短球的处理比只能拉弧圈的横拍方法更多,因此直板快攻打法必须掌握好低球起板的技术,才能争先上手,先发制人,发挥直板快攻打法以快制慢,以快制转的战术,才能与欧洲弧圈抗衡。
正手快点
当球来时,右腿向前迈出,身体探入球台内,手臂向前伸(上述动作一步到位)。
在来球的高点期,手腕有一个
小的后摆动作,在来球的高点期向前击。
根据不同旋转,拍形和击球部位要有一定的调整。
如果来球是上旋,那么拍形稍前倾,手臂稍抬高,要高于球,击球的中上部,手腕迅速向前压;如果来球略带下旋,拍形垂直,击球的中部,手腕有一个向前稍微向上的动作,然后向前压;如果来球下旋比较强烈,拍形应稍稍后仰,击球的中部或中部偏下,向上前方用力。
击球完毕后,身体迅速还原,准备第二板。
在运用“快点”技术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判断准确:准确的判断的是乒乓球击球环节的第一个环节,这在运用“快点”技术时尤为重要。
因为短球离网近,击球时调节弧线的难度也大。
所以在击球前必须对来球的旋转性能、旋转程度以及来球的落点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判断错误,就无法正确还击。
如果对方是搓过来的短球,那是下旋球,区别只在旋转程度,但如果对方是发球,那就会有转与不转、上旋或下旋……等区别,就更要注意判断准确。
击球动作:由于来球是近网短球,因此击球时上身要贴近球台,前臂伸入台内,球拍拍面后倾,这样才能触球的中下部,在球拍触球的瞬间,利用手腕的转动来磨擦球以制造击球弧线。
击球线路:线路、落点变化,是现代乒乓球技术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只有线路活、落点刁,才能出敌不意,使对手防不胜防。
由于“快点”本身技术难度大,故一般是回击斜线较多。
但也要适当地有以直线
快拉技术:提拉在60年代之前是对付削球的基本技术,但随着欧洲两面弧圈打法的出现,为了争先上手,限制对方拉出旋转强烈的弧圈球,“快拉”便成为直板快攻打法的一种重要技术。
快拉(俗称“小上旋”),主要用于对付
低而转的下旋长球或中台球。
由于来球较长,不易以短还短,如果以搓球过渡,对手便会抢先拉出弧圈球而使自己陷于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快拉便成为直板快攻打法争先上手,遏制对手拉出旋转强烈的弧圈球的一种重要技术。
快拉应具有动作小、速度快、线路活的特点。
所谓速度快是指侧身、让位,出手的动作都要迅速、突然,这样才能迫使对手来不及反拉,而只能以挡球防御,为自己下一板进攻提供机会。
动作小是和其它技术如突击、扣杀……等相对而言的,也是区别于用以削球的提拉技术。
由于快拉只是用于作为一种争先上手,为一板进攻创造机会的技术,故必须动作小,发力集中,还原快,这样才便于下一板的发力进攻;线路活是指拉球的线路要灵活多变,不仅要有斜、直线的变化,而且要有长短的变化。
这样,在实战时才能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和当时的站位……等情况而灵活运用。
正手快拉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约半脚距离,两膝弯曲,重心稍前。
引拍时,重心放在右腿,腰和髋带动手臂向右后下方引拍,手腕自然放松,拍形垂直或稍前倾。
来球下旋比较强烈时,拍形垂直;下旋一般时,稍前倾。
手臂自然弯曲,右肩稍微略低,在来球的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向前挥拍,以磨擦为主,略为有撞击,手臂向前上方挥动。
在击球瞬间,小臂加速收缩,以磨擦为主,结合撞击。
击球后,手臂因为惯性动作挥至头的左侧,身体重心也由右腿移到左腿。
然后迅速还原,准备第二板。
突击技术:突击是中国直拍快攻打法区别于外国运动员的一种有独到之处的重要技术,不仅以拉旋转较强的弧圈为主的欧洲横板运动员不会使用,即便同样是直握板的亚洲其它一些国家(如韩国、朝鲜、日本等)由于握拍方法的区别也很难使用。
突击是一种力量轻于扣杀、大于快拉的进攻性技术,故人们把它常叫作中等力量突击。
突击多用于进攻线路较长而旋转又不是很强的来球,它不仅能为连续进攻创造机会,而且往往能直接得分,把突击与快拉结合起来运用,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即本身既可以根据来球的情况灵活运用,又增加了对方防御上的困难。
正手突击下旋球(打磨结合)
又叫低球起板,是进攻型运动员、特别是正胶、生胶运动员对付下旋球的一种主要进攻技术。
两脚开立,左脚稍前,重心稍低,引拍时不要后摆太大(在身体一侧稍靠后一点就行),右肩稍低,前臂自然弯曲,手腕放松,拍形视来球旋转的强弱调整:若下旋强时,拍形垂直;下旋一般时,稍前倾。
击球时,在球的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期,击球的中部或中下部:下旋强时,击球的中下部,下旋弱时,击球的中部。
以撞击为主,略微带些磨擦。
击球瞬间,前臂快速收缩,要有一个暴发力。
手腕根据来球的旋转强弱程度进行调整:旋转强时,稍有向上动作;旋转一般时,多向前,然后在腰、腿带动下,挥至头的左侧。
其中,腰部和腿部要配合发力,主要是在击球瞬间有一个暴发力。
同时,要在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击球,重心略低。
此项技术难度较大,击球力量掌握在
50℅—70℅。
适用范围
突击是起台内及半出台下旋球的重要方法,在双方对搓中使用得最多!(注意此时的对搓应是控制性的,以不让对方抢先上手为目的的对搓,否则也就没有什么突击的意义了!)虽说专业比赛中搓的使用越来越少,但对于我们业余爱好者来说,搓仍是用得较多的中性接球方法———既能防守,也能进攻!搓中结合转与不转往往能够直接得分。
比赛中我通常采用如下方法伺机找寻突击的机会:①用近似下旋的手法发不转球!此时对方回搓过来的球一般半高,这种情况下大家谁都不会轻易放过的;即使回过来的球较低,如与网差不多同高抑或比网还稍低时,只要不是特别强烈的旋转,仍可果断起板攻击,努力找好击球时机,尽量打上升后期及高点期,笔者通常这样做,成功率较高!②对搓中用“托”的手法主动制造不转球给对方,如对方想拼命搓加转时容易出界或者出现如上的情况,此时突然起板,命中率会很高的。
③对发至本方反手位的下旋球,在准确判断弧长、旋转的前提下,也可突然反手起板打斜线!(对发来的强烈下旋不宜采用突击,以下会述及!)④反手位的侧身突击,最好打对方的反手大斜线,因为业余选手通常此时步法不能很好到位,多是被迫采用挡的回球方式,由于角度过大很难打我正手直线,往往回到我的反手位,此时已侧身的我不必太担心正手位的空档,仍可连续攻击第二板!打直线偶而用之,也能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但要注意此时应缩短打出距离及适当降低弧高,否则此类球极易出界!
不宜采用突击的情况
就象任何一种进攻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有它的适用范围一样,突击对于下列情形不宜采用或者说应慎用!如对方发过来的、用力加转搓回来的、及用力削回来的强烈下旋球(俗称“重”下旋!)就不宜使用突击的方法!理由很简单,此类球是对方发力完全,摩擦充分形成的重下旋,突击时的瞬间爆发力难以抵消掉重下旋,此时往往导致球落网。
当然采用弧圈球等等的方法回击不在本篇谈论之列!
如何更好的掌握好低球起板的技术环节?击球时间,对方来球在本方球台弹起,球从着台点上升到回落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上升期、高点期和下降期,运用各种技术回接来球,击球的时期也不完全一样,在下旋起板的训练中,注意研究击球的时间,对提高低球起板的命中率是有好处的。
我们知道,每个来球着台后弹起到回落的高点期都有所不同,球弹起后,高点期与球网平等的或比球网高的,我们称它为反弹弧线的高弧线,低于球网的称为低弧线。
高弧线的来球反弹前冲力小,低弧线的来球反弹冲力大。
掌握住反弹弧线来球这两大特点,在下旋起板训练中,对高弧球的来于击球的时间应用高点期,对低弧线的来球击球的时间应用上升期。
击球的动作要尽量前迎,前臂带动手腕,用中等爆发力。
掌握好了击球时间,下旋起板的命中率也会提高一步。
同时下旋起板要突出突然性和快速变化,在训练时要强调突然性,只有起板具有突然性,才能使手防不胜防。
狠抓下旋起板的优点线路不放,一般选手有反手侧身位起板都比较好,这就是主要的优点起板位置,要精练,始终抓好,同时掌握好对方的心理、心虚下手,而不敢轻易给对方正手位的规律。
下旋起板的时机,一是发球创造时机。
自己在掌握发球权时,要尽量发短球,弧线低,不出台、下旋强烈的球,对方不能上手进攻而只能回搓来接,这样为自己的下旋起板创造时机。
二是接发球创造时机。
在接发球时,要控制好落点和角度,使对手不能进攻只能用搓回接,这样在对方搓回时,进行下旋起板进攻。
三是搓球创造时机。
在对方不进攻对搓当中,自己要加强落点变化,搓短球或挤大角度,加强旋转变化,搓转不转球或低弧线球及加转球,使对方不能进攻,为自己下旋起板创造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