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练习题[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到应用题我们并不陌生,小学就开始做了,思路其实都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解题方法别具一格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找到等量关系“=”,左边=右边,这个式子始终围绕着所以应用题的宗旨。
再一个就是类型问题,应用题就那几个类型,万变不离其中,以不变应万变,学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除了多练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灵感,学习的过程就是让自己不断的与大自然融合的过程,结合实际很重要!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出能正确表达整个题数量关系的一个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并将这个相等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主要是找数量关系的一个相等关系,你主要是多做题,就会提高你的解题水平
例1. 某商场将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30%,然后再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结果每台彩电比原售价多赚了112元,求每台彩电的原价应是多少元?
分析相等关系是:实际售出价-原售价=112(元)。
解设每台彩电的原售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
解得:x=2800
答:每台彩电的原售价是2800元。
例2. 为了鼓励居民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如下的计费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按每度0.5元计算;每月用电超过10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0.4元计算。
(1)若某用户2006年7月份交电费72元,那么该用户7月份用电多少度?
(2)若某用户2006年8月平均每度电费0.45元,那么该用户8月份用电多少度?应交电费多少元?
分析:
(1)由计费方法判断7月份交电费72元时,用电量超过100度;(2)由0.5元>0.45元>0.40元知,该用户8月份用电超过100度。
解(1)100度的电费为0.5×100=50(元)。
因为72>50,所以该用户7月份的用电量超过了100度。
设超出x度,则0.4x =72-50,x=55.
故该用户7月份共用电100+55=155(度)。
(2)设该用户8月份用电x度,则应交电费为0.45x元。
因为8月份平均每度电费0.45元
<0.50元,所以8月份的用电量超过100度。
根据题意,得0.5×100+0.4(x-100)=0.45x.
解得:x=200.则0.45x=0.45×200=90(元)。
答:该用户7月份用电155度,8月份用电200度,应交电费90元。
练习
育英中学七年级(2)班决定派小聪、小明两人选购圆珠笔、钢笔共22支,捐给结对的山区某学校同学,他们去了商场,看到圆珠笔每支5元,钢笔每支6元。
(1)若他俩购买两类笔刚好用去120元,问钢笔、圆珠笔各买多少支?
(2)若圆珠笔9折优惠,钢笔8折优惠,在所需费用不超过100元的前提下,请你设计出一种选购方案。
(参考答案:(1)圆珠笔12支,钢笔10支;(2)答案不惟一,如圆珠笔18支,钢笔4支;圆珠笔19支,钢笔3支等。
)
【爸爸教学概念】
1、读懂题意,把不相关的语言精简掉,现在应用题考得不是数学,而是语文的阅读能力,还要有转化问题的能力。
2、巧设未知数。
一道应用题中可以把几个量都设为未知数,但是哪一个更为简便,要仔细斟酌。
例如:甲乙二人速度之比为3:2,在求甲乙的速度时,我们可以设甲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为b千米/小时,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或者设甲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则乙为2/3a千米/小时,这样虽然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有分数;或者设甲的速度为3a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a千米/小时
可见最后的设法最好。
根据不同的题目设出未知数。
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此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二个未知数,而只能列出一个方程,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还有隐含条件,比如人数、物体的个数,都要是正整数,这就是隐含条件,尤其在不等式方程中要用到。
还有就是分式方程要验根
5、写清单位和答话。
这一步往往被忽视,其实这一步恰恰反映出你是否读懂了题目,是否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什么,在考试中是要站分数的。
6、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例如:1.两车站相距275km,慢车以50km/一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1h 时后,快车以每小时75km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那么慢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快车相遇?
设慢车开出a小时后与快车相遇
50a+75(a-1)=275
50a+75a-75=275
125a=350
a=2.8小时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车行3h后,因遇雨,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km,结果到乙地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min,求甲乙两地距离。
设原定时间为a小时
45分钟=3/4小时
根据题意
40a=40×3+(40-10)×(a-3+3/4)
40a=120+30a-67.5
10a=52.5
a=5.25=5又1/4小时=21/4小时
所以甲乙距离40×21/4=210千米
3、某车间的钳工班,分两队参见植树劳动,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从甲队调16人到乙队,则甲队剩下的人数比乙队的人数的一半少3人,求甲乙两队原来的人数?
解:设乙队原来有a人,甲队有2a人
那么根据题意
2a-16=1/2×(a+16)-3
4a-32=a+16-6
3a=42
a=14
那么乙队原来有14人,甲队原来有14×2=28人
现在乙队有14+16=30人,甲队有28-16=12人
4、已知某商店3月份的利润为10万元,5月份的利润为13.2万元,5月份月增长率比4月份增加了10个百分点.求3月份的月增长率。
解:设四月份的利润为x
则x*(1+10%)=13.2
所以x=12
设3月份的增长率为y
则10*(1+y)=x
y=0.2=20%
所以3月份的增长率为20%
5、某校为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宿舍住7人,呢么有6人无法安排。
如果每间宿舍住8人,那么有一间只住了4人,且还空着5见宿舍。
求有多少人?
解:设有a间,总人数7a+6人
7a+6=8(a-5-1)+4
7a+6=8a-44
a=50
有人=7×50+6=356人
6、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之比是7:5,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解:设乙速度为X,则甲为5分之7X
0.5(X+5分之7X)=1(1表示两地距离)
所以X=6分之5 5分之7X=6分之7
再设甲追上乙时间为Y
则6分之7Y-6分之5Y=1
所以Y=3
即甲追上乙用3小时
1.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15个,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名?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
设小组成员有x名
5x=4x+15+9
5x-4x=15+9
2.
某中学组织初一学生进行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
试问
(1)初一年级人数是多少?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解:租用45座客车x辆,租用60座客车(x-1)辆,
45x+15=60(x-1)
解之得:x=5 45x+15=240(人)
答:初一年级学生人数是240人,
计划租用45座客车为5辆
3.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20h完成,乙单独做需12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h,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完成,甲,乙两人合作的时间是多少?
解;设为XH
1/5+1/20X+1/12X=1
8/60X=4/5
X=6
甲,乙两人合作的时间是6H.
4.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53,以知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3,丙数比乙数少2,乙数是(),丙数是()
设甲数为4X.则乙为3X.丙为3X-2.
4X+3X+3X-2=53
10X=53+2
10X=55
X=5.5
3X=16.5
3X-2=16.5-2=14.5
乙为16.5,丙为14.5
5.粗蜡烛和细蜡烛的长短一样,粗蜡烛可燃5小时,细蜡烛可燃4小时,一次停电后同时点燃这两只蜡烛,来电后同时熄灭,结果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长的4倍,求停电多长时间?
设停电x小时. 粗蜡烛每小时燃烧1/5,细蜡烛是1/4
1-1/5X=4(1-1/4)
1-1/5X=4-X
-1/5+X=4-1
4/5X=3
X=15/4
6.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求这个三位数.
设十位数为x
则100×(x+1)+10x+3x-2+100*(x+1)+10x+x+1=1171
化简得
424x=1272
所以:x=3
则这个三位数为437
7.一年级三个班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一班娟了152册,二班捐书数是三个班级的平均数,三班捐书数是年级捐书总数的40%,三个班共捐了多少图书?
解:设⑵班捐x册
3x=152+x+3xX40%
3x=152+x+6/5x
3x-x-6/5x=152
4/5x=152
x=190…⑵班
190X3=570(本)
8.a b 两地相距31千米,甲从a地骑自行车去b地一小时后乙骑摩托车也从a 地去b地已知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28千米问乙出发后多少小时追上甲
设乙出发x小时后追上甲,列方程
12(X+1)=28X X=0.75小时,即45分钟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找”:看清题意,分析题中及其关系,找出用来列方程的____________;
(2)“设”:用字母(例如x)表示问题的_______;
(3)“列”:用字母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根据__________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6)“答”:答出题目中所问的问题。
二、基础题,请你做一做
1. 已知矩形的周长为20厘米,设长为x厘米,则宽为().
A. 20-x
B. 10-x
C. 10-2x
D. 20-2x
2.学生a人,以每10人为一组,其中有两组各少1人,则学生共有()组.
A. 10a-2
B. 10-2a
C. 10-(2-a)
D.(10+2)/a
三、综合题,请你试一试
1.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2. 小明的爸爸三年前为小明存了一份3000元的教育储蓄.今年到期时取出,得到的本息和为3243元,请你帮小明算一算这种储蓄的年利率.
3.小赵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0元.”你能列出方程吗?
四、易错题,请你想一想
1.建筑工人浇水泥柱时,要把钢筋折弯成正方形.若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00平方厘米,应选择下列表中的哪种型号的钢筋?
型号 A B C D
长度(cm)90 70 82 95
思路点拨:解出方程有两个值,必须进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因为钢筋的长为正数,所以取x=80,故应选折C型钢筋.
2.你在作业中有错误吗?请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原因.
6.3.2 行程问题
一、本课重点,请你理一理
1.基本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基本类型:相遇问题; 相距问题; ____________ ;
3.基本分析方法:画示意图分析题意,分清速度及时间,找等量关系(路程分成几部分).
4.航行问题的数量关系:
(1)顺流(风)航行的路程=逆流(风)航行的路程
(2)顺水(风)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逆水(风)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题,请你做一做
1、甲的速度是每小时行4千米,则他x小时行()千米.
2、乙3小时走了x千米,则他的速度是().
3、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则甲、乙一小时共行()千米,y小时共行()千米.
4、某一段路程x 千米,如果火车以49千米/时的速度行驶,那么火车行完全程需要()小时.
三、综合题,请你试一试
1.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时走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时间两人相遇?
2. 甲、乙两地路程为18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每时走15千米,另一人骑摩托车从乙地出发,已知摩托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若两人同向而行,骑自行车在先且先出发2小时,问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追上自行车?
3.一架直升机在A,B两个城市之间飞行,顺风飞行需要4小时,逆风飞行需要5小时 .如果已知风速为30km/h,求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四、易错题,请你想一想
1.甲、乙两人都以不变速度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在同一地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00米/分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3/2倍,问(1)经过多少时间后两人首次遇(2)第二次相遇呢?
思路点拨:此题是关于行程问题中的同向而行类型。
由题可知,甲、乙首次相遇时,乙走的路程比甲多一圈;第二次相遇他们之间的路程差为两圈的路程。
所以经过8分钟首次相遇,经过16分钟第二次相遇。
2.你在作业中有错误吗?请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原因.
6.3.3调配问题
一、本课重点,请你理一理
初步学会列方程解调配问题各类型的应用题;分析总量等于_________一类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所在.
二、基础题,请你做一做
1.某人用三天做零件330个,已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做3个,第三天做的是第二天的2倍少3个,则他第一天做了多少个零件?
解:设他第一天做零件x 个,则他第二天做零件__________个,
第三天做零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个,根据“某人用三天做零件330个”
列出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______________.
答:他第一天做零件________ 个.
2.初一甲、乙两班各有学生48人和52人,现从外校转来12人插入甲班x 人,其余的都插入乙班,问插入后,甲班有学生______人,乙班有学生_______人,若已知插入后,甲班学生人数的3倍比乙班学生人数的2倍还多4人,列出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请你试一试
1.有23人在甲处劳动,17人在乙处劳动,现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劳动的人数是在乙处劳动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2. 为鼓励节约用水,某地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水费:如果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20吨,那么每吨水按1.2元收费;如果每月每户用水超过20吨,那么超过的部分按每吨2元收费。
若某用户五月份的水费为平均每吨1.5元,问,该用户五月份应交水费多少元?
3. 甲种糖果的单价是每千克20元,乙种糖果的单价是每千克15元,若要配制200千克单价为每千克18元的混合糖果,并使之和分别销售两种糖果的总收入保持不变,问需甲、乙两种糖果各多少千克?
四、易错题,请你想一想
1.配制一种混凝土,水泥、沙、石子、水的质量比是1:3:10:4,要配制这种混凝土360千克,各种原料分别需要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此题的关键是如何设未知数,然后根据部分和等于总体的等量关系来解题.其中水泥占20千克.
2.你在作业中有错误吗?请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原因.
6.3.4 工程问题
一、本课重点,请你理一理
1.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 工作总量
二、基础题,请你做一做
1.做某件工作,甲单独做要8时才能完成,乙单独做要12时才能完成,问:
①甲做1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②乙做1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③甲、乙合做1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④甲做x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⑤甲、乙合做x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⑥甲先做2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乙后做3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甲、乙再合做x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____
_。
三次共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结果完成了工作,则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请你试一试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还需要几天完成?
2.食堂存煤若干吨,原来每天烧煤4吨,用去15吨后,改进设备,耗煤量改为原来的一半,结果多烧了10天,求原存煤量.
3.一水池,单开进水管3小时可将水池注满,单开出水管4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完。
现对空水池先打开进水管2小时,然后打开出水管,使进水管、出水管一起开放,问再过几小时可将水池注满?
四、易错题,请你想一想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单独做5天,然后甲、乙合作完成,共得到1000元,如果按照每人完成工作量计算报酬,那么甲、乙两人该如何分配?
思路点拨:此题注意的问题是报酬分配的根据是他们各自的工作量。
所以甲、乙两人各得到800元、200元.
2.你在作业中有错误吗?请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原因.
6.3.5储蓄问题
一、本课重点,请你理一理
1.本金、利率、利息、本息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1)利息=本金×利率
(2)本息=本金+利息
(3)税后利息=利息-利息×利息税率
2.通过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基础题,请你做一做
1.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14.80元,则原定价是________元。
2.盛超把爸、妈给的压岁钱1000元按定期一年存入银行。
当时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1.98%,利息税的税率为20%。
到期支取时,利息为_______
税后利息________,小明实得本利和为__________.
3.A、B两家售货亭以同样价格出售商品,一星期后A家把价格降低了10%,再过一个星期又提高20%,B家只是在两星期后才提价10%,两星期后_____家售货亭的售价低。
4.某服装商贩同时卖出两套服装,每套均卖168元,以成本计算其中一套盈利20%,另一套亏本20%,则这次出售商贩__________(盈利或亏本)
三、综合题,请你试一试
1.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
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利息税的税率为20%,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0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2.青青的妈妈前年买了某公司的二年期债券4500元,今年到期,扣除利息税后,共得本利和约4700元,利息税的税率为20%,问这种债券的年利率是多少?(精确到0.01%)
3.一商店将某型号彩电按原售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诉后,执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10倍处以每台2700元的罚款,求每台彩电的原售价?
四、易错题,请你想一想
1.一种商品的买入单价为1500元,如果出售一件商品获得的毛利润是卖出单价的15%,那么这种商品出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精确到1元)
思路点拨:由“利润=出售价-买入价”可知这种商品出售单价应定为2000元.
2.你在作业中有错误吗?请记录下来,并分析错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