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彰显个性(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如何彰显个性(2)
例文4:
春天的觉醒福建一考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题记料峭春风吹拂柳枝,我和妻牵着驴儿来到了生命中的一个驿站——黄州。
太守知道我是一个官降三级的落魄文人,也懒得来迎接我,只把我和妻安排在了一个残落的院子里。
“呵呵!”我摇摇头对妻说,“就把它叫做定慧院吧。
”
京城里的大人们到底没有忘了报复我这个狂傲的小子。
大概是因为在大殿上把李定大人的文才比得一败涂地吧,大概是和皇上出猎时和舒大人比咏赋惹得舒大人他满脸溅沫吧。
于是,我的诗句中的一个“狎”字成了讽刺皇上兴修水利的罪证。
“哈哈哈!”我兀自大笑起来,恶狠狠地把书桌上的狼毫统统折断。
“呼……”一阵寒风吹得桌上的文卷满屋乱飞。
“我斗不过你们。
”我痛苦地喊道。
大风吹开了小屋的门,屋外站着的,是泪流满面的妻。
……“岁月如同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晃一年过去了。
一年来,我悉心经营着院后一块小小的菜地。
日子虽然慵懒,倒也风平浪静,毫无波澜。
每当妻捧着文房四宝向我走时,我总是避而不见,尽管心在隐隐作痛。
……终于有一天,鲁直兄和佛印兄来看我了:“黄州地界上有一座好山,何不去攀登一下?”“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何乐而不为呢?”
我从锄头间抬起头来,愉快地答应。
于是,我、妻、佛印兄、鲁直兄在山脚下出发了。
山路崎岖蜿蜒,荆棘遍地。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
在山腰时忽然春雷滚滚,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我懈怠了,没有力气再登顶了。
鲁直兄回过头来,吟道:“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说罢,朝山头冲去。
我的心猛地下绽开,文思如泉涌般冲来,我对道:“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我奋力加快了步伐,劈荆而行。
……终于登上了山顶,我们四人手挽着手,俯视着山脚。
我对着对面的山头大喊:“我是苏东坡!”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已经摆脱了荆棘的枷锁。
【亮点透视】
作者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将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宋代,以的形式表面上记叙了一次战胜懈怠的春天之旅,实则写了苏轼由苦闷到觉醒,由寄情山水找回自我,摆脱枷锁的心情飞跃。
这里的春天可谓一语双关。
例文5:
两把钥匙一扇门海南一考生天似镜,风如纱,竹涛阵阵,流水综综(淙淙)。
正是个好日子,李白与阮籍同到神的脚下寻找快乐幸福之门。
神睁大眼睛看这两个人:李白,腰挂酒葫芦,身着白青纱,胯下小毛驴,顶上飘飘发,不时用手抚一下那长长的山羊须;阮籍,坐在只眼老牛的破车上,酒瓶东倒西歪,头发凌乱如草,衣
服上半只扣子也没有,用一支树枝挂住,潦倒非常。
神引他们进了一个房间,各给他们一只破耳壶,壶中装有半壶酒。
阮籍摇一摇又往壶里看一眼,叹气道:“神怕是偏心这西域浪子,我只有半壶酒罢,他却有一壶吧!”李白笑了笑:“神看来是对我们很好呢,我有大半壶仙酒,喝,味道一定美极了!”
神饶有兴趣地看了两人一阵子,微微一笑,把他们带到一个分叉路口,让他们各自走去。
李白的路不好走。
棘刺丛生漫路,泥淖的山石路让小毛驴弄伤了脚,他从驴身上落到了泥水中,青白衫顿时一片黄一片黑,儿从树丛中惊飞。
他哈哈一笑:“这回酒可醒了,可以好好走路,再说,六只脚总比四只跑得快。
”他又呷了一口酒。
走了不久却碰到断崖,无路可走了。
他吟了一句:“无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毛驴,你可不必受我压迫了,有缘再会“!说罢动手往山下攀爬。
阮籍也不如意。
正当他看着那半壶仙酒叹气时,一只猴子抢走了他用来遮风挡雨的破帽子,他想抢回来,却打翻了大多半的酒,人也倒在路旁,棘刺刮破了皮肉,鲜血直流。
他又叹:”唉!天不助我呀!“爬上车走未几刻,断崖在眼前出现了。
他顿时悲从中来,忆起伤心往事,哭天抢地地喊了起来:”叫我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眼前一黑,他晕倒在车上。
李白历遍艰辛,终于爬到了山下,眼前是一片从未见过的美好境地;金色的树枝,宝石的果子,银白的叶片,云雾缭绕,影
丛丛,神正笑着对阮籍说些什么,他跑了过去。
神于是宣判他们寻找的结果。
点了点他们的酒壶,一阵红光闪过,两人手中多了一把钥匙,一把刻着”悲观“,另一把刻着”乐观“,李白成功地打开了门,而阮籍,无语叹息。
神笑着说:”乐观就是劈(披)荆斩刺的一把刀,悲欢则是阻道的石。
你们也看到了各自的结果,乐观,则幸福快乐,悲观,则无所事成。
“顿时,两人心中,风清气爽,豁然开朗。
【亮点透视】
本文虚拟了李白、阮籍两位才子探索的经历,形象地揭示出由于思维方式的迥异而导致结局的天壤之别,巧妙切合了题意。
文中并未出现思维方式等字眼,却可感到考生的写作意图十分鲜明,表现出考生较强的想象力。
全文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水到渠成。
[!--empirenews.page--]
例文6:
给孟母的一封信湖南一考生敬爱的孟母:
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位母亲,有个调皮不争气的儿子,前两天我儿子的班主任把我叫了去,让我好好管教一下他,省得他又闯祸!我一问怎么了。
你猜,那小子他说啥?他居然说他要成为像您儿子孟轲那样有学识有品德、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人---天哪,怪不得要我好好教训一下他!像您儿子那样刚直又有点愚蠢的人能在当今这个花世界中生存下来吗?孟母啊,孟母!你可
害苦了我,你干吗要把你儿子教成那样?真是误人子弟。
首先,你就不该”孟母三迁“。
大姐,你可知道二十一世纪房价有多高?搬得三次家,那还不破产?我家又一穷二白的。
告诉你,周围环境不好就不好,小孩子家干嘛要为他操这么多心!像我家,对门一家全是”筑长城“的能手;左边一家干的是算命骗钱的营生;右边一家搞的是制假售假的行当……这环境虽够不上高雅,但足够让咱儿子学得一身的本事--拍马屁,抽老千,坑蒙拐骗……这世上谁要不会这两手本事还真难立足!可你呢?居然从一个商人家旁搬走!拜托!要是你儿子孟子学会那商人的两面三刀和口是心非,他早就飞黄腾达了。
哪像现在这样饿得面黄肌瘦还要整日满口”舍生-取义“,酸不酸啊!
其次,就算搬家,你也不能搬到一群书呆子旁边。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你这么做,不是存心要儿子就成个废物吗?像咱老姐,神机妙算,算准她儿子会当官,就搬到了市高干楼旁的一间房子里,整日要盘算着如何拐个千金小姐,让她儿子攀附凤。
他朝一日升迁,岂不快哉?如今这年头,靠裙带关系上去的多,哪管你是不是满腹经纶,哪管你是什么”亚圣“。
再次,你好死不死干嘛要剪断你的机杼?那可是好不容才织成的绵缎--好大的一笔钱!干吗为了要你那逃课的儿子而毁掉,多浪费啊!如今的小孩他想上学,他父母还心疼不让去呢!早早下海,干些致富的营生,不比当一个处处碰壁的大学者要强得多?其实你的儿子本来挺聪明,知道爱惜自己要逃课,你居然用断丝
这么卑鄙的手段把他往火坑里推,我都不忍心呀。
总之,你呀,你就是个笨蛋母亲,把儿子教成个大鸿儒却不能发财升官。
哼,我一定不要我儿子这么不成器!我要他成为新世纪的英才!
一个未来的母亲某年某月某日【亮点透视】
寓言于谐,用反讽的方法揭示了触目惊心的家庭教育问题,虚拟”一个未来的母亲“站在世俗的角度,对孟母教导的重重行为给予”反驳“,读来让人发笑,但这笑绝不是轻松的笑,而是”含泪的笑“,它启示着我们不能仅仅去为了一点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
家庭,从学习孟母开始。
例文7:
水的成长江苏一考生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的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地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
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
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
而
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
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甚至人类的生命。
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
渐渐的河流明白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他们涌起河水,静静地舔着大山的脚底,好让大山站麻了的双脚放松放松。
儿女也明白了,他们端着一盆温热的水,放在刚下班回家的父母脚边,为他们脱下鞋,用水温润着父母的双脚,用手感受他们趾间的粗糙。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
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那种微笑。
渐渐的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
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
终于,河流来到了入海口,曾经雀跃灵动的它,汇入了深沉的大海,学着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此时百万吨级的轮船载着货物载着旅人在它广阔的洋面上行驶着。
【亮点透视】
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
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
作者构思十分精巧、生动。
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
清新自然,思路明晰,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例文8:
只缘身在此山中山东一考生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
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
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
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太傅此言差矣。
“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
岂不闻秦爱纷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
才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
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
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曰:弊在赂秦。
由此观之,秦在
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收贿。
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收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
“”非也,非也。
“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鉴太宗十思疏。
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
“(他很自信地说)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愕,”没有“。
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豕贪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
呜呼,秦国方统—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
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
“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
”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
不败之地。
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
散会!“【亮点透视】
作者别出心裁,巧用讨论会的形式将古代名士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关于秦帝国的灭亡,贾谊、杜牧、苏询、魏征、孟子、项羽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个性,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所学的,顺手拈来,涉笔成趣,篇末水到渠成借用孔子的,紧扣文题,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题引用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empirenews.page--]
例文9:
单纯陕西一考生我常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看问题时单纯些,我们会更快乐。
雨天借伞雨,大雨。
我撑着伞在路旁等车。
车来了,一位妇女抱着小孩子挤下了车,没带伞,竭力用手护着小孩的头。
我几乎没有考虑就把伞递了过去,她先是诧异,但接过了伞:”明天,在这儿,我还你伞。
“我应一声”好的“,忙挤上了车。
想到她母子免受了雨淋之苦,我很快乐。
第二天,那妇女没来,我想,她大概有急事走不开。
朋友知道此事,不无嘲笑地说:”怎么样,伞没了吧,她把你骗了。
“我回答:”我只知道她真的很需要一把伞,你过帮助别人的快乐吗?“给乞丐钱某日与朋友上街,见路边一老年乞丐,衣着破烂,神情哀伤,十分可怜。
我想,他一定需要帮助,摸一
摸衣兜,没有零钱,于是掏出一张五元的纸币,放在他面前的破碗中。
老年乞丐抬头望着我,浑浊的双眼露出感激之意。
朋友见状,指着我的鼻子责备:”你傻呀,你不知道现在很多人装乞丐骗钱吗?你还给那么多,你想过没有,他可能比你有钱!“我笑了笑:”我只知道这个老年乞丐很需要帮助。
你看见他的眼神了吗?能看到受苦乞丐的感激,你不快乐吗?“邀陌生人到家一日,在一家音响店,我看见了自己喜爱的CD,只剩了最后一张,伸手拿下它的刹那,另一手也伸了过来,随即又缩了回去。
看得出,他也很喜欢这张CD,因为他的表情很沮丧。
付了钱,我走向他:”去我家一起听,好吗?“那人一脸狐疑,半天没有说话。
但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善意和诚意,便随我到了我家。
进门后,母亲极为吃惊,我没多说什么,便放开了。
很美的旋律萦绕在我和他周围,找到知音的快乐充溢在我心中。
事后,母亲忧虑地说:”万一那人是……“”事实并非如此,对吧!“我说,”有朋来家,不亦乐乎!“我们的思维方式总习惯把世界看得很复杂,把人看得很复杂,其实,改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像孩子一样单纯地去看世界,我们会快乐许多,幸福许多!
【亮点透视】
小作者巧用自己经历的三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一个哲理:于人为善,单纯些,你会很快乐。
也许经历了很多欺骗,也许经历了很多曲折,我们就把世界看得很复杂,其实换一种思维形式,
单纯也很美!寓理于事,紧扣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