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畎浍距川赋第四段赏析【清代】莫晋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是禹在和皋陶的对话过程中,自己讲的,他说:“洪水滔天,浩 浩荡荡包围了山岳,漫没了丘陵,老百姓都有没溺之患。我乘坐四 种工具,即走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 屐底有齿的檋。循行山岳,刊削树木以为表识。和益一道给老百姓 稻谷和生鲜食物。我把九州岛的河流都疏通使入海中,把沟渠修通 使人河流中;又和稷一道,在老百姓在难于得到食物时能得到食物, 缺粮少食的地方,调有余地方的粮食来补其不足,广大群众才得以 吃到粮食,万国之地才得以安定。”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莫晋:1761—1826年 • 清浙江会稽人,字锡三,一字裴舟,号宝斋。乾隆六十年
进士。嘉庆间历国史馆纂修、侍讲、侍读学士、江苏学政、 左副都御史、仓场侍郎。道光初,以与御史常赓等争议粮 仓制度,左迁内阁学士。曾刻《明儒学案》,著有《來雨 軒存稿》。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书经》的《皋陶谟》载禹自述治水之功道:“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九川特极 言其多。四海的海字,乃晦暗之义。古代交通不便,又各部族之间,多互相敌视,本部族以外 的情形,就茫昧不明,所以夷、蛮、戎、狄,谓之四海(见《尔雅·释地》,中国西北两面均 无海,而古称四海者以此)。州、洲本系一字,亦即今之岛字,说已见第十四章。《说文》川 部:“州,水中可居者。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此系唐、虞、夏间九州的 真相,决非如《禹贡》所述,跨今黄河、长江两流域。
• 《国语·周语》说:“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卑,鲧称遂共工之过,禹乃高高下下,疏川导 滞。”似乎共工和鲧,治水都是失败的,至禹乃一变其法。然《礼记·祭法篇》说“共工氏之 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则共工氏治水之功,实与禹不相上下。
作品赏析
• 《尧典》里记载了大禹被任命治水。《皋陶谟》:洪水滔天,浩浩 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 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 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国学 骈体文
濬畎浍距川赋
第四段
清代 莫晋
作品赏析
• 《说文解字》云:川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浚畎浍距川。言深浚畎浍之水,会为川也。 《释名》云:川穿也,穿地而流也。然则湀辟者,则通流大川之别名也。禹曰:予决九川,距 四海,浚畎浍距川。〈《蔡传》〉九川,九州之川也。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於海;次浚畎浍 之水,使各通於川也。〈《大全》〉王氏曰:大水决而有所归,小水浚而有所入,治水之次第 也。不决川则虽浚畎浍,不能除水患也。
辛壬癸甲,八年之力攸殫。輴樏舟车,四载之乘必辨。既隨刊 而奠山川,爰陳修而為疆畎。畇畇廣甸,消萬壑於瀝滴渗滛。
……………………………………………………… ………………………………………………………
《虞书》云:浚畎浍距川下,云江河淮济,为四渎是也。今若言水注川曰溪,谓水之注入川者; 名溪,则注入沟者;名浍,沟小如浍,岂能容乎。若言注沟曰浍,谓注沟水入之;名浍,则注川 水入之者,名溪,杜预云:溪亦涧也。岂能容受川乎。然则水注川曰溪,是涧溪之水注入川也。 故李巡云:水出於山,入於川,曰溪注;溪曰谷,谓山谷中水注入涧溪也;注谷曰沟,此以下与 上不类谓山谷中水无涧溪者。注入平地之沟,沟广深四尺,注云浍。广二寻,深二仞,曰浍。谓 注沟水入之者。名浍,一注浍水入之者。名渎,故注云转相灌注也。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 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莫晋:1761—1826年 • 清浙江会稽人,字锡三,一字裴舟,号宝斋。乾隆六十年
进士。嘉庆间历国史馆纂修、侍讲、侍读学士、江苏学政、 左副都御史、仓场侍郎。道光初,以与御史常赓等争议粮 仓制度,左迁内阁学士。曾刻《明儒学案》,著有《來雨 軒存稿》。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书经》的《皋陶谟》载禹自述治水之功道:“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九川特极 言其多。四海的海字,乃晦暗之义。古代交通不便,又各部族之间,多互相敌视,本部族以外 的情形,就茫昧不明,所以夷、蛮、戎、狄,谓之四海(见《尔雅·释地》,中国西北两面均 无海,而古称四海者以此)。州、洲本系一字,亦即今之岛字,说已见第十四章。《说文》川 部:“州,水中可居者。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此系唐、虞、夏间九州的 真相,决非如《禹贡》所述,跨今黄河、长江两流域。
• 《国语·周语》说:“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卑,鲧称遂共工之过,禹乃高高下下,疏川导 滞。”似乎共工和鲧,治水都是失败的,至禹乃一变其法。然《礼记·祭法篇》说“共工氏之 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则共工氏治水之功,实与禹不相上下。
作品赏析
• 《尧典》里记载了大禹被任命治水。《皋陶谟》:洪水滔天,浩浩 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 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 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国学 骈体文
濬畎浍距川赋
第四段
清代 莫晋
作品赏析
• 《说文解字》云:川贯穿通流水也。《虞书》曰:浚畎浍距川。言深浚畎浍之水,会为川也。 《释名》云:川穿也,穿地而流也。然则湀辟者,则通流大川之别名也。禹曰:予决九川,距 四海,浚畎浍距川。〈《蔡传》〉九川,九州之川也。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於海;次浚畎浍 之水,使各通於川也。〈《大全》〉王氏曰:大水决而有所归,小水浚而有所入,治水之次第 也。不决川则虽浚畎浍,不能除水患也。
辛壬癸甲,八年之力攸殫。輴樏舟车,四载之乘必辨。既隨刊 而奠山川,爰陳修而為疆畎。畇畇廣甸,消萬壑於瀝滴渗滛。
……………………………………………………… ………………………………………………………
《虞书》云:浚畎浍距川下,云江河淮济,为四渎是也。今若言水注川曰溪,谓水之注入川者; 名溪,则注入沟者;名浍,沟小如浍,岂能容乎。若言注沟曰浍,谓注沟水入之;名浍,则注川 水入之者,名溪,杜预云:溪亦涧也。岂能容受川乎。然则水注川曰溪,是涧溪之水注入川也。 故李巡云:水出於山,入於川,曰溪注;溪曰谷,谓山谷中水注入涧溪也;注谷曰沟,此以下与 上不类谓山谷中水无涧溪者。注入平地之沟,沟广深四尺,注云浍。广二寻,深二仞,曰浍。谓 注沟水入之者。名浍,一注浍水入之者。名渎,故注云转相灌注也。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 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