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整理)某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方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整理)某节⽔灌溉⼯程设计⽅案.doc
3、技术设计⽅案
3.1 总体设计
3.1.1 ⼯程布置
该⼯程节⽔灌溉⽰范⾯积1660 亩,根据⼯程区⾃然条件,将灌区以修⽂⾄久长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东⽚为稻作区,⾯积
1050 亩,位于河流右岸沿岸⼀带。

1256.0m ⾼程以下为⾃流渠灌区,⾯积 630 亩,以上为提灌区,⾯积 420 亩,西⽚为旱作区,⾯积610 亩,分⼤⽥旱作,⾼效经作,果园和温室⼤棚载培四个⼩区,其中⼤
⽥旱作⼩区采⽤集⾬灌溉,⾯积200 亩。

详见“ XWJG—CS—01”号
图。

3.1.2 ⽔源
灌溉引⽤⽔源主要为修⽂河⽔,稻作区全部⽤修⽂河⽔,旱作区⽤⽔拟由两部份解决,即集蓄利⽤⾬⽔解决部份,不⾜部份抽取河⽔
解决。

取⽔点位于长堰拦河坝上游300m 处,⽔⾯⾼程1255.0m,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1.2 m3/s,平均年最⼩⽇流量0.35 m3/s,来⽔量满
⾜⽰范区⽤⽔要求。

⾬⽔集蓄采⽤截流沟、汇流沟形式拦截汇集坡⾯及地⾯降⾬径流,⽤⼩⽔池存蓄⾬⽔。

当地设计枯⽔年降⾬量
980mm(P=85%,
C V =0.17,C S=2.5C V),年降⾬径流系数0.4,可利⽤系数取 0.2,则设
计年单位⾯积⾬⽔集蓄可利⽤量为7.8 万 m3/km2。

3.1.3 ⾸部枢纽
该⼯程⾸部枢纽建筑物有提⽔泵站,⾼位调节⽔池和输⽔管道。

(1)提⽔泵站:泵站布置于长堰拦河坝⽌游300m 处,河⽔⽔⾯⾼程 1255.00m。

拟定泵站地⾯⾼程为1257.00m。

稻⽥提灌区提⽔净
扬程 35m,旱作区提⽔净扬程60m。

泵站拟装机三台,稻作区⼀台和
旱作区装⼆台分别供⽔,提⽔流量由灌溉⽤⽔量计算确定。

泵站附属设施有泵房⼀座,⾯积20m2。

安装 100KVA 变压⼀台,架设输电线路 300m。

根据⽔利部颁SL252—2000 规范规定,该泵站属Ⅴ等⼩(2)型提灌⼯程,泵站建筑物设计洪⽔标准为10 年⼀遇,校核洪⽔标准20 年⼀遇。

据调查,站址处常年洪⽔位1256.40m,据推算 10 年⼀遇洪
⽔位约为 1257.60m,加安全超⾼0.5m,则泵房挡⽔部份顶部⾼程为
1258.10m,下部采⽤⽔下钢筋砼封闭式结构。

(2)输⽔管道:泵站出⼝输⽔管按稻作区和旱作区供⽔要求分别
布置。

稻作区输⽔管长 450m,出⼝位于汪家寨,⾼程 1260.00mm。


作区输⽔管长 1300m,出⼝位于狮⼦⼭,⾼程 1320.00m。

(3)⾼位调节⽔池:稻作区和旱作区分别于输⽔管出⼝设100m3
调节⽔池各⼀座,池深 2.8m,平⾯尺⼨ 5 8m,采⽤ M5浆砌块⽯池
墙, 10cm 厚 C15砼防渗的结构型式。

3.1.4 节⽔灌溉类型选择
节⽔灌溉类型选择原则是以适合当地条件,群众易学,有利推⼴,
有利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为原则。

拟选择五种类型的节
⽔灌溉技术⽰范,即稻作区⾃流引灌⼩区采⽤防渗渠灌,提灌⼩区采⽤低压管灌,并与“薄、浅、湿、晒”的⽔稻节⽔灌溉制度结合⽰范;旱作区中,经济作物(精细蔬菜、果树、花卉等)种植⼩区采⽤喷、
滴灌;⼤⽥旱作(⽟⽶、油菜,⼤路蔬菜等)⼩区采⽤集⾬节灌⽅式,
即低压管道输⽔,地⾯软管⼈⼯点(窝)浇的形式。

为提⾼⽰范⼯程的科技含量,展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向,对滴灌
和喷灌⼩区采⽤⼟壤⽔份⾃动监测与计算机⾃动灌溉管理系统。

系统根据⼟壤⽔份盈亏情况,按作物需⽔要求⾃动灌溉,并实现⽔肥同步施灌。

3.1.5 灌溉制度
(1)旱作物灌溉制度
a)设计⽇耗⽔强度E d:我省缺乏旱作物灌溉试验资料,本设计
参考《贵州省参考作物需⽔量等值线图》和有关资料,结合以往经验
确定,取各类旱作物平均最⼤⽇耗⽔强度为:露地夏季旱作E d=5mm /d;果树滴灌E d=4mm/d;⼤棚滴灌E d=3mm/d;露地冬季旱作
E d=3mm/d。

b)设计灌⽔定额m 和灌⽔周期 T:按 GBJ85—88 及 SL103—95 规范,由下列公式计算;
m=100rh(( 1 2 ) / (喷灌)
和m=100rhp( 1 2 ) / (滴灌)
及T=(m/E d)
式中各参数取为:⼟壤容重r=1.3g/cm3;计划湿润层深度,果树取
80cm,其他旱作取40cm;取⽥间持⽔量为 30%,对果树取1 =0.24,
2 =0.18,其他作物1 =0.27,2 =0.21;⼟壤湿润⽐ P,果树取 P=30%,⼤棚蔬菜 P=90%,⼈⼯点浇 P=60%;灌溉⽔利⽤系数,滴灌取=0.9,喷灌取 =0.85。

由上述公式可求得各类旱作早在不同灌溉⽅式下的设计灌⽔定额
m 和灌⽔周期 T,计算结果如下:
夏季露地旱作喷灌时, m=35mm(23.3m3/亩),T=6d
点浇时, m=21mm(14.0m3/亩),T=5d 冬季露地旱作喷灌时, m=35mm(23.3m3/亩),T=11d
点浇时, m=21mm(14.0m3/亩),T=8d 果树滴灌, m=28mm(19.0m3/亩),T=5d
⼤棚滴灌, m=31.5mm(21.0m3/亩),T=9d
(2)⽔稻灌溉制度
由《贵州省⽔稻需⽔量等值线图》查得,当地⽔稻⽇最⼤耗⽔强
度为 6mm/d,设计枯⽔年(P=85%)⽔稻本⽥期需⽔为340m3/亩。

扣除设计年降有效利⽤量130 m3/亩( 190mm),灌溉定额为 210 m3 /亩。

根据 1997 年— 1999 年贵州惠⽔涟江灌区节⽔灌溉制度试验成果,本⼯程采⽤“薄、浅、湿、晒”的节⽔灌溉制度,设计枯⽔年(P=85%)本⽥期灌溉净定额取为 160 m3/亩,⽐常规灌溉⽅式亩节⽔50m3,
泡⽥净定额为 60 m3/亩,则年灌溉⽤⽔净定额为(160+60)220 m3 /亩。

稻⽥⼟壤为黄泥⽥,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及经验,取稻⽥渗漏强度
为 2.6mm/d,“薄、浅、湿、晒”灌溉制度的设计灌⽔最⼤深度为
40mm,按⽔层落⼲为 0 时开始灌⽔,则⽔稻设计灌⽔定额m 和灌⽔周期 T 为:
m=40—0=40mm(折合 26.7 m3/亩)
T=40/( 6+2.6)=4.7( d),取 T=5(d)
3.1.6 ⽔量平衡分析
(1)灌溉⽤⽔量
a)旱作灌溉⽤⽔量:露地旱作灌溉保证率按GBJ—85— 88 及SL103—95 规范应⼤于 85%。

但考虑到我省⽆旱作灌溉定额资料,且
不同旱作品种之间的灌溉定额差异较⼤,不便应⽤灌溉保证法来确定灌溉设计标准,尤其是集⾬灌溉更难确定。

故本设计采⽤抗旱天数法来确定其标准。

本根据当地⽓候条件和⼲旱特征分析,本区连旱多在
20天—30 天,对于集⾬灌溉⼩区,考虑到蓄⽔窖池的经济性要求,取抗连旱20 天,以保证作物⽣育关键期抗旱⽤⽔,作为设计灌溉保证能⼒来计算设计灌溉⽤⽔量。

提灌⼩区因其河⽔⽔源可靠,取抗连旱30 天计算。

⼤棚作物因⽆降⾬利⽤,全由供⽔灌溉故按全年种植,
全年灌溉来计算⽤⽔量。

据此由前述m 和 T 值,可求得各类旱作在
不同灌溉⽅式下的灌⽔次数N 和灌溉定额 M 为:
夏季旱作喷灌, N=30/6=5 次, M=523.3=116.5 m3/亩;
点灌, N=20/5=4 次, M=414.0=56.0 m3/亩;
冬季旱作喷灌, N=30/11 3 次, M=323.3=70.0 m3/亩;
点灌, N=20/8=2.5 次,M=314.0=42.0 m3/亩;
果树滴灌, N=30/5=6 次, M=619.0=114.0 m3/亩;
⼤棚滴灌,全年灌⽔52 次, M=5216.0=832.0 m3/亩。

旱作区中各⼩区年灌溉⽤⽔量为:
喷灌区年⽤⽔量 =(70.0+46.6)m3/亩300 亩=34980m3;
果园滴区年⽤⽔量 =114.0 m3/亩100 亩=11400m3;
⼤棚区年⽤⽔量 =21.0 m3/亩 5.3 亩(棚内⾯积)52 次=5788 m3;
点灌⼩区年⽤⽔量 =(56.0+42.0)m3/亩200 亩=19600m3;
旱作区年浇灌⽤⽔总量 =34980+7600+5788+1960=67968 m3。

⽇灌⽔净⼯作时间喷滴灌取10h,浇灌取 8h 则⽇最⼤灌溉⽤⽔量W d及流量 q 为:
喷灌区: W d=300 亩23.3 m3/亩/ 6d=1165m3/d
q1=1165m3/10 3600s=0.032 m3/亩
果园滴灌区: W d=100 亩19.0 m3/亩/ 5d=380m3/d
q2=380m3/10 3600s=0.011m3/d
⼤棚区: W d=5.3 亩21m3/亩/ 9d=12.4m3/d
q3=12.4m3/8h =1.6 m3/h
⼤⽥旱作浇灌区: W rd=200 亩14.30m3/亩/ 5d=572 m3/d
q4=572m3/8 3600s=0.02m3/s
全旱作区: W d=777+380+12+840=2009m3
3/s
q1=0.032+0.011+0.02=0.063m
b)稻作区灌溉⽤⽔量
根据 SL207—88《节⽔灌溉技术规范》,取渠灌区渠系⽔利⽤系数 0.8,管灌区管系⽔利⽤系数为0.95,⽥间⽔利⽤系数为0.95,由前述⽔稻灌溉定额得:
渠灌区⽔稻灌溉⽤⽔量 =630亩220 m3/ 亩/
0.8 0.95=182368m3;
管灌区⽔稻灌溉⽤⽔量 =420亩220 m3/ 亩/
0.95 0.95=102382m3;
考虑稻作区各年旱作⽤⽔需要按喷灌⽔定额70 m3/亩计算为73500m3;
则稻作区年灌溉⽤⽔总量=18.24+10.24+7.35=35.83万 m3
⽇最⼤灌溉⽤⽔量W d及流量 q 由灌⽔定额 m 和灌⽔周期 T 计算求得,取渠灌区⽇灌⽔时间为24h,管灌区为 16h,则:
渠灌区: W d=630 26.7/5 0.8 0.95=4427m3
q1=4427m3/24 3600s=0.051m/s
管灌区: W d=420 26.7/5 0.95 0.95=2485m3
q2=2485m3/16 3600s=0.043m/s
两⼩区合计为: W d=3316+1867=5183 m3
q=0.038+0.032=0.070 m/s
c)全灌区⽤⽔量
⽇最⼤⽤⽔量 =2009+5183=7517 m3
⽇最⼤⽤⽔流量 =0.046+0.07=0.116 m/ s
年⽤⽔总量 =9.27+35.83=45.10万 m3
(2)⽔量平衡分析
修⽂河长堰坝址处设计枯⽔年(P=85%)径流量 2744 万 m3,年平均流量 0.87 m3/s,平均年⽇最⼩流量0.35 m3/s。

灌区⽇最⼤⽤⽔流量为 0.116 m3/s,仅为河流⽇最⼩流量的1/3,来⽔量⾜以满⾜⽰范灌溉⽤⽔要求。

⾬⽔集蓄利⽤系统采取截流沟、汇流沟拦截汇集坡⾯地⾯⾬⽔,
⽤⽔池储存⾬⽔。

⼤⽥旱作⼩区年灌溉⽤⽔量为19600m3,其中夏作⽤⽔量 11200m3,亩⽤⽔量 56 m3,即亩需窖池容积56 m3,取 60 m3。

亩需集⾬⾯积按 3.1.2 节集⾬模数 7.8 万 m3/km2计算,⼤⽥旱作⼩区需集⾬总⾯积0.2km2。

集⾬⾯利⽤区内地⾯、路⾯、⼤棚屋⾯和⼭坡,⾯积⼤于 0.2km2,可满⾜⼩区浇灌⽅式的⽤⽔要求。

3.2 提⽔泵站设计
3.2.1 泵站输⽔管道⽔⼒计算
⽔稻管灌区设计流量为0.032 m3/s(115.2 m3/h),输⽔管道长450m,旱作区设计流量0.043 m3/s(155m3/h),输⽔管道长 1300m,管材采⽤铸铁管,取管道适宜流速 1.2 m3/s,由下式:
D 1.13 Q / V
求得⽔稻管灌⼩区输⽔管径为D=165m,选⽤ D200 铸铁管,旱作区
D=219mm,选⽤ D250 铸铁管。

管道沿段⽔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h f = f L Q m / D 6
式中, f—管材摩阻系数,取f=6.25 105;m—流量指数,取m=1.9;
b—管径指数,取b=5.1.
由上式及各参数算得⽔稻管灌区h f=13.1m,旱作区 h f=18.6m。

管道局部⽔头损失按沿程⽔头损失的15%估算,则管灌区
h j=2.0m,旱作区 h j=2.74m。

3.2.2 ⽔泵设计扬程计算
⽔稻管灌区提⽔净扬程为35m,⽔泵设计扬程为:
H=35+13.1+2.0=50.1m
旱作区提⽔净扬程为60m,⽔泵设计扬程为:
H=60+18.6+2.74=81.34m
3.2.3 ⽔泵机泵选型
查得⽔泵设备⼿册,⽔稻管灌区选⽤ISB100/65—100—50 型⽔泵⼀台,设计扬程50m,提⽔流量 130m3/h,配套功率
22kw。

旱作
区选⽤ISB100/65—100—80 型⼆台,设计扬程80m,提⽔扬程2 100
m3/h,配套功率37kw。

泵站总装机3 台,总功率96kw,⽔泵性能参
数见下表。

⽔泵主要性能参数表
⽔泵型号流量总扬程转速效率电机功吸上
(m3/h) ( m)V ()率真空
( kw)⾼度ISB100/65—100— 50 130 50 2900 75 22 4.8 ISB100/65—100— 80 100 80 2900 75 37 3.5
3.3 典型设计
3.3.1 喷灌⼩区设计
喷灌⼩区⾯积 300亩,种植作物为精细蔬菜(或⾼价值经济作
物)。

鉴于当地旱作灌溉具有⼲旱期的补⽔灌溉特点,设备使⽤率相对较低,年使⽤ 5 次 300h 左右,因此宜采⽤半固定式灌溉系统,即⼲⽀管
埋⼊地下为固定管,地⾯喷灌管⽤移动⽀管,不灌时拆下移动⽀管及
喷头放⼊库房保管,地埋管材均使⽤塑料管,地⾯移动⽀管⽤铝管。

为便于开展⽰范,设半固定式喷灌 200 亩,固定式 100 亩。

根据⽰范区
地形条件和实际情况,均可采⽤⾃压式喷灌。

(1)喷头选型及组合布置:因⼩区种植精细蔬菜,茎叶细嫩,宜选
⽤雾化程度较好的中压低强度喷头,以免喷灌⽔滴击打强度过⼤,损
伤作物,查设备⼿册,选择 ZY —2 型全圆摇臂式喷头,边界和⾓地选
⽤带有扇形机构的可控⾓喷头,其性能参数如下表。

ZY —2 型摇臂式喷头性能参数和⼯作参数
接⼝外径喷觜直径⼯作压⼒喷⽔量射程型号φ(q s) (R) 雾化指
(mm) (mm)
(kpa)
(m3 )
(m)

/h
ZY —2 33 6.0 3.1 300 2.97 18.5 5000 喷头采⽤等间距布置,即⽀管等于喷关间距的正⽅形布置。

根据GBJ85—85 规范,当设计风速 V=1.6—3.4m3/s,在风向多变的情况,
喷头组合间距为R=1.0 18.5=18.5m,取喷头间距S V和⽀管间距S m 均为 18m。

其组合喷灌强度P 喷为:
1000q s
P 喷=C P K W R2
式中 C P——布置系数,当a/R=17.3/18.0=1.04 时,查表得 C P=1.6;
K W——风系数,查表得K W =1.45。

则P 喷=1.7 1.45 1000 2.97/3.14 18.52=6.8mm/h
区内耕层⼟壤为黄壤⼟,地⾯最⼤坡度10%,允许喷灌强度为P 充=12 0.6=7.2mm/h>P 喷 =6.8 mm/h。

所选喷头满⾜均匀度和喷灌强
度的要求。

(2)喷灌系统布置
移动喷灌⼩区种植⾯积200 亩,地形不规则,管⽹依地形条件布置。

区内布置⼲管 2 条,⼲1管长 350m,设置 33 个地⾯移动⽀管给⽔栓,⼲2管长 200m,设置 11 个给⽔栓。

地⾯移动⽀管给⽔栓与喷
头间距均为 18m,移动⽀管长 120m,布置 7 个喷头,控制地块长约130m,固定喷灌⼩区⾯积 100 亩,地势相对平坦,⼲管长 680m,⽥间段长 360,双向分⽔,布置固定⽀管 40 根,间距 18m。

固定管长
120m,可设 7 个喷头,最短为 60m,可设 30 个喷头。

(3)喷灌⼯作制度拟定
喷灌⼩区⾯积 300 亩,设计灌⽔定额为35mm(23.3m3/亩),灌⽔周期为 6d,则每天需完成喷洒⾯积33.3 亩。

⽽系统组合喷灌强度为6.8mm/ h,则喷头⼯作点所需净喷时间为 5.2h(35mm/ 6.8mm/h)。

⽇喷灌⼯作时间为12h,则移动式每条移动⽀管可在 2 个⼯作点⼯作,⽇喷灌⾯积 =2 (18 18 7/666.7)=6.8 亩,则⽇完成喷洒⾯
积 33.3 亩需同时开启⼯作的⽀管数为(33.3 亩/ 6.8 亩/条) 5 条,喷头数为( 5 7)35 个,即按 5 条地⾯移动⽀管35 个喷头编组,输流移动⼯作。

⾯固定式⽇完成喷洒⾯积(100 亩/ 6d)16.7 亩,需同
时⼯作的喷头数为( 16.7 666.7/2 18 18)17 个,需同时开启的⽀
管数为( 17/7)2.4 条,取 3 条⽀管 21 个喷头同时开启⼯作。

(3)管⽹⽔⼒计算
移动喷灌系统 5 条⽀管 35 个喷头同时开启⼯作时,⼲⽀管的流量分别为:
Q ⽀=7q s=7 2.97=20.79m3/h
Q ⼲=5Q ⽀=520.97=104m3/h
固定喷灌系统 3 条⽀管 21 个喷头同时开启⼯作时,⼲⽀管的流量分别为: Q ⽀=20.79m3/h,Q ⼲=3Q ⽀=62.91 m3/h。

根据 GJ85—85 规范规定,同⼀条⽀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的⼯
作压⼒差应在喷头⼯作压⼒的20%以内,即⽀管能量损失应满⾜h w ≤0.2H p=h f+h j的条件,局部⽔头损失 h j按 10%h f计,则有 h f=0.182H p,由沿程⽔头损失计算式h f =FfL(Q m/d b)变换后得⽀管管径计算式为:
d ⽀=b( fQ m / 0.182H p ) L F
式中: d

——⽀管管径 mm;H p——喷头设计压⼒, H p=30m;F——多⼝系数,由下式计算:
F [ N( 1
1
m 1
) 1 X ] /( N 1 X )
m 1 2N 6N 2
N—喷头或孔⼝数; N=7;X—多孔⽀管⾸孔位置系数, X=0.392;L—⽀管长, L=120m;其余参数同前。

将各参数代⼊式中,求得⽀管管径 d ⽀=54mm,查塑料管材规格表,选⽤φ 63PE 塑料管,内径D=55mm,实际⽔头损失,移动喷灌
区为:
h f⽀ =(1+10%)(0.948 105/554.77) 120 20.791.770.392=5.3m
⼲管取经济流速 1.2m/s,由式 D ⼲=4Q
/ V 初估管径为:

D ⼲= 4 104/ 1.2 3600=175mm
选⽤φ 200UPVC 硬聚⼄烯塑料,内径为180.8mm,百⽶⽔头损
失为:
h w=(1+10%)0.948 105(1041.77/180.84.77)100=0.663m
⼲1管最⼤⽔头损失为 4.0m,⼲2管为 1.33m。

⼲1管系总⽔头损
失h w =1.33+5.3=6.66m,⼲2管系为 36.7m。

固定式喷灌区管径 D ⼲=136mm,选⽤φ 160UPVC 塑料管,百⽔
头损失为 1.06m,⼲3管最⼤⽔头损失为7.22m,管系总长⽔头损失
为12.5m。

喷灌系统各区所需设计⼯作⽔头分别为⼲1管系为 39.3m,⼲ 2 管系为36.7m,⼲3管系为42.5m,相应地⾯段分别为1275.00m、1280.00m、1270.00m。

系统⾼位⽔池正常⽔位⾼程为1318.00m,相
应⼯作⽔头为 43m、38m、48m 均满⾜⽔头要求。

(4)管⽹结构
根据 GBJ85—85 规范,⼲管上每30m 设置⼀个伸缩接头,每⼀
⽔栓处设 0.4 0.4 0.4m 镇墩⼀个,⼲管埋设深度不少于60m。

3.3.2 ⼤棚滴灌设计
(1)总体布置
⼤棚⼩区布置 6 80m 塑料⼤棚 5 栋, 780m 连栋⽇光温室⼤棚
2 栋。

为避免⼤棚间相互遮阴,增加⽇照,取塑料⼤棚间距为5m,塑料⼤棚与温室⼤棚的间距为30m。

棚区由附近⼩尖上的⾼位⽔池供⽔,输⽔管由⽔池⾄⼤棚之间后分两⽀管分别将压⼒⽔引⼊棚内供
⽔,再通过旁通管将⽑管与⽀管连接把灌溉⽔送⾄畦中。

(2)⽑管与滴头间距确定
棚内⽑管沿种植⽅向布置,现以⼀个塑料⼤棚内布置作典型设
计,平⾯布置详见附图。

⼤棚⾯积为 6 80m=0.72 亩,初步拟定畦⽥宽度 1.6m,滴灌⽑管间中( S1)为 0.8m。

选⽤φ 25mm 内镶式滴灌管,其滴头已按要求间距装于管内,主要性能参数有:滴头流量q d=2.3mm/ h;⼯作压⼒h v =0.1—0.35MPa,内径 20mm。

采⽤该滴灌管其滴灌强度为:
q d 2.3
p 9.6(mm/ h) ,
S1S e 0.3 0.8
(3)⽑管根限长计算
根据 SL103—95 规范,滴灌的均匀系数C u≥0.8,取 C u=0.9,滴头的流量变差率q v≤10%,取滴头的流态指数X=0.5,则滴灌的允许设计⽔头偏差率 [h v ]应为:
( h v ) (q
u
)
(1 0.15)
1 X
( q v ) 0.25 X X
现取滴头的⼯作压⼒为0.1MPa,则系统⽀、⽑管的允许压⼒差(△ h)为:
(△ h)=(h v)h d
即:(△ h)=0.25 10=2.5(m)
系统⽀、⽑管允许压⼒差的分配,按⼀般情况取⽑管(△ h)⽑=0.55 (△ h)=1.375(m);⽀管(△ h)⽀=0.45(△
h)=1.125(m)当滴灌管中滴头流量为 2.3L/h,滴头间距为 0.3m,C u为 0.9 时,所选⽑管允许铺设的最⼤长度L ⽑为:5.446[△h]⽑ d 475 0364
L ⽑ =S INT
Rsq175d
式中:L ⽑——⽑管根限长度, m;S——滴头间距,为 0.5m;INT ——取整符号;d——⽑管内径,d=20mm;R——⽔头损失损失系数,R=1.1—1.2;q d——滴头设计流量, d=2.8L /h。

经计算 L ⽑为 111m,⽽⼤棚标准长度为80m,所选的滴灌管满⾜滴灌均匀度的要求。

(4)⼤棚滴灌制度拟定
由前述已知灌⽔定额m=31.5mm(21.0m3/亩),灌⽔周期 T=9d,⼤棚⼀次灌⽔延续时间 t 为:
ms L s e 31.5 0.3 0.8 t
3 2.52(h)
E d
棚内布置滴灌管 6 根,每根管滴头260 个,棚内共有滴头 1560 个。

则单棚设计流量为(1560 2.3)3588L/h=3.6 m3/h,5栋塑料⼤棚总流量为 18 m3/h。

连栋⽇光温室⼤棚总宽14m,布置滴灌管 14 根,棚内滴头3640 个,设计流量为8.4 m3/h,则⼤棚⼩区总流量为26.4 m3/
h。

轮灌⽅式可分两组,即塑料⼤棚为⼀组,⽇光⼤棚为⼀组,⼤棚区⼀次灌
⽔周期为 5.04h,输⽔⼲管设计流量即为18 m3/h。

(5)各级管道⽔⼒计算
⽑管⽔头损失由下式计算:
fsq d m (N 0.48)m 1 m s o 0.505 0.3 2.31.75 (260 0.48) 1.75 1 1.75 0.3
h f d b m 1 N s 17.64.75 1.75 1 260 1 0.3 1.26m ⽑管的局部⽔头损失按沿程⽔头损失的20%计,则⽑管的总⽔头损失为:
h f=1.26+0.2 1.26=1.51m
由前述⽅法,求得⼤棚内配⽔⽀的管径为 d ⽀=30mm,沿程⽔头
损失为 h f=1.02m。

⽀管总⽔头损失为h w=1.2m。

⼲管流量为 5 3.6=18 m3/h,取经济流速 V=1.2m,则⼲管管径
为 d ⼲ =65mm,选⽤φ 75 6/0.6 的 PE 塑料管。

⼲管沿程⽔头损失
h f=7.2m,总⽔头损失 h w=7.9。

⼤棚滴灌系统总⽔头损失h w总=1.5+1.2+7.9=10.6m,系统设计⽔
头H=h+h w=10+10.6=20.6m。

⼤棚区地⾯⾼程 1280.00m,尖⼭⾼位⽔
池设计⽔位⾼程 1302.00m,⽔头 22m,满⾜滴灌系统⽔压要求。

3.3.3 果树滴灌设计
(1)管⽹布置
果园⼩区位于⽰范区中⼩尖⼭和狮⼦⼭上,⾯积分别为37 亩和
63亩,根据地形条件将调节⽔池设于⼭顶,采⽤⾃压滴灌。

⼲管基本
沿等⾼线铺设,⽀管与⼲管垂直布置,⽑管沿果树种植⽅向(基本
沿等⾼线)布置。

⼩尖⼭需设⼲管 1 根,⽀管 4 根,狮⼦⼭设⼲管 2
根,⽀管 10 根。

⽀管均为单向控制,间距 100—120m,⽀管上最⼩的
⽑管数 10 根,最多 30 根。

⽀管 14 根总长 1410m,⼲管 3 根,总
长800m。

果树种植间距 5 5m,每⾏果树⾯ 2 条⽑管,每棵树周围各条⽑管上设 5 个滴头。

共需⽑管 548 根,单根长 110m,总长30140m。

⼲⽀管均选⽤ PE 塑料管,⼯作压⼒0.6MPa。

(2)滴头选择
滴头选⽤管上补偿式滴头,流量 3.75L/h,⼯作压⼒ 0.1MPa,滴头间距为 4 0.625+1 2.5,每条⽑管上有滴头 110 个。

(3)滴灌⼯作制度
由前述设计灌⽔定额,⽇耗⽔强、灌⽔周期、滴头与⽑管间距,
经计算求得⼀次灌⽔延续时间为 t=13h。

取⽇⼯作时间 15h,则⽇轮灌次数( 15/13)n1=1.15 次,取⽇轮灌次数为 1 次。

每次同时⼯作的⽑管数为:
N p=N/n1T=274/15=54.8 根
按⼀根⽀管最多有30 根的⽑管数 ,取 N p=60 根。

轮灌⽅案:⽀管上有⽑管数21—30 根时,2 根⽀管同时⼯作, 11
—20 根⽑管的, 3 根⽀管同时⼯作, 10 根⽑管以下的 6 根⽀管同时⼯作。

(4)系统流量
单根⽑管流量为: q ⽑=110 3.75=412.5L/h=0.413m3/h
⽀管最⼤流量: q ⽀max=0.413 30=12.4 m3/h
⼲管流量: q ⼲=12.4 2=24.8 m3/h
(5)管道管径
⽑管管径:参照前述计算结果,选⽤φ16PE 管,⽑管最⼤铺设
长度 120m,实际 110m。

⼲、⽀管管径:由前述⽅法计算得, D ⽀ =53mm,选⽤φ 63PE管,D ⼲=72mm,选⽤φ 90PE 管。

(6)管⽹⽔⼒计算
由前述⽅法,经计算⽑管⽔头损失为,h f=1.1m;
⽀管⽔头损失为, h f =4.3m;
⼲管⽔头损失为, h f =3.9m;
管道总⽔头损失为, h w=1.1+4.3+3.9=9.3m;
系统设计⽔头为, H=h 滴+h w=10+9.3=19.3m。

由计算可见,⼩尖⼭处需设加压⽔泵加压才能满⾜要求。

狮⼦⼭
处, 1305.00m ⾼程以下⾃压⽔头满⾜要求,以上需设⽔泵加压。

(7)⽔泵选型
根据计算结果,查设备⼿册,选⽤GD65—125 型管道泵,设计
扬程 19.5m,流量 25.2 m3/h,电机功率 2.2kw。

转速 2900r/min,效率 68%。

3.3.4 ⼤⽥旱作集⾬浇灌⼩区设计
本⼩区⾯积 200 亩,据前述计算,年灌溉⽤⽔量19600m3,其中夏作 56.0m3/亩,秋冬季42.0m3/亩。

以夏作需⽔量作为确定亩需
窖池蓄⽔容积设计值,则亩需窖池容积60.0m3。

按设计年径流模数
39 万 m3/km2,集流系数 0.2 计算,需集⾬场⾯积0.25km2。

集⾬⽅式采取建截流沟拦截坡⾯⾬⽔和利⽤公路边沟作汇流沟
汇集⽰范区内⾬⽔的⽅式。

汇流沟总长约1000m,断⾯ 0.4 0.4m。

拦截⾬⽔经过沉淀过滤后,由管道输⼊蓄⽔池存储。

蓄⽔池分两排布置于地势较⾼处,以便向地块中⾃流供⽔。

蓄⽔池数量及容积选择以⼯程量⼩,单位投资省、管理运⽤⽅便为原则⽐
选择。

经⽐较以10 亩建⼀⽔池,容积300m3的建池⽅案较适中,蓄⽔池单⽅⽔投资35 元左右,较 200m3以下的⼩窖池节省投资20%以上。

故选⽤ 300m3园形蓄⽔池,池深 2.8m,直径 12m。

⼩区共需⽔池20 座。

为⽅便浇地取⽔,⽤φ 50PE 塑料管输⽔⾄地块中,并设置给⽔阀门放⽔,间距为 50m。

平⾯布置详见“ XWJG—CS—01”号图。

3.3.5 稻⽥管灌⼩区设计
(1)管⽹布置:根据⼩区地形条件,⽥块分布情况,采⽤半固定式
管道系统,即地下铺设⼲⽀两级管道,地⾯通过给⽔栓直接套接软管
向⽥间供⽔,给⽔栓间距为 60m。

⼲管向⽀管分⽔处设置分⽔控制闸阀,⼩区需布置 3 条⼲管, 5 条⽀管,为树状管⽹,其中⼲ 3 管为⼀级单管。

管⽹由⾼位调节⽔池供⽔。

平⾯布置见“ XWJG—CS—04”号图。

(2)管道⽔⼒计算
⼲1、⼲ 2、⼲ 3 控制⾯积分别为 280 亩、90 亩、50 亩,根据前述灌⽔定额和灌⽔周期,⽇⼯作时间取 16h,经计算,设计流量分别为103.5 m3/h、33.3 m3/h、18.5 m3/h。

⼲1有 3 条⽀管,控制⾯积分别为 130 亩、60 亩、90 亩,流量分别为48.1 m3/h、22.2 m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