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一中2013届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无锡一中
2013届高三开学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一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
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
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
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赋税)十倍宋也。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3.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清明
上河图》局部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
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
为临时差遣性质
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7.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9.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右图中的哪一城市?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10.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11.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12.右图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一个场景。
出现此场景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②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③美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
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跨越太平洋的碰杯
13.“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1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
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6.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右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
A.平等B.自由
C.人权D.博爱
17.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右图中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
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B.出版《资本论》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9.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2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
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二.文字题(本大题一共5小题,共计6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
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
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
—-《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
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
臣校阅。
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
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
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
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
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
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
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
”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材料六1855年文官改革令在英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择优取士的崭新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因
而也是不列颠现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发生的变化。
(3分)(4)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的原因.(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2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
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我们,在大陆会议下集会的美利坚联盟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
义呼吁,说明我们的严正意向,同时郑重宣布;这些联合
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
也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
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
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
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
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三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
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
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
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
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两份宣言中,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4分)(2)材料三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4分)
23.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12分)注意“史论结合”,字数控制在200—250字之间。
24.(10分)王安石认为“理财为方今先急",把“理财”比作“弈
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
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
则资之天地。
……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
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
势也。
--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
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
权不可以无术。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
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
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理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学向前发展
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
-—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
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
(2分)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
王安石的理财政策?(2分)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 (2分)
25.(10分)拿破仑说:“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制定这部法典好比建筑一座金字塔,其中一些巨石几乎全是波拿巴亲手砌上去的。
他扩大了法国公民权的范
围……重新建立了父权,虽然和革命前旧制度下的父权
对比在某些细节上略见温和,但其严厉程度并未稍减。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材料二(《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
自由。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
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
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三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
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
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
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
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总是与对捍卫民族的英雄的敬仰紧密结合。
依据材料一回答拿破仑利用人们的心理在法国建立了什么样的政体?(2分)并指出拿破仑制定《民法典》的目的。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所起的作用。
(2分)
(3)依据材料二、三,从《民法典》实施的角度分析民族主义对拿破
仑战争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CBDDC DCDCA AADBC ACDBA
二、材料解析题
21.(16分)
(1)主要依据:血缘;(2分)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分)(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2分)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2分,答一点即可)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3分,任答三点即可)
(4)中国科举制;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
(3分)
(5)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分)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
(1分)
22.(10分)
(1)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
(2分)
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道路。
(4分)
(2)改变:改变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4分)23.史论结合:(14分)
其中10分结合知识点,2分为叙述的条理和逻辑,2分为字迹和卷面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19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
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需打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产生了剧烈冲突。
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
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
答案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如中英贸易冲突、林则徐禁烟等具体内容。
24.(10分)
(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
(2分,任答二点)
指导思想:开源节流。
(2分)
(2)政策: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分)
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分)
(3)思想:义(仁);经世致用。
(2分)
25.(10分)
(1)政体:建立帝制。
(2分)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分)(2)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影响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2分)
(3)《民法典》宣传自由平等,促使法国人民为国家而战,支持拿破仑的战争;(2分)促进被侵略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反抗拿破仑侵略战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