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的课题设计趋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教 苑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的
课题设计趋向
关洪丹
我国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2015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将转型发展工作进行了具体落实,其主要指导思想是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以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抛弃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开拓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明确职业化取向办学定位,转变办学思路,服务于地方经济,实现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
转型发展工作,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对转型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当前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现状,论述了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模式特点,给出了课题式教学的课题设计趋向,针对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一、转型发展深化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大力提倡创新驱动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急需符合社会需求的大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地方本科高校依然沿用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其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一线岗位的需求。
这一现状,促使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深化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供当前急需的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但早在发展初期,就已经学习德国包豪斯教育理念,在引入包豪斯“作坊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了更加适合创作与生产,融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展开了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期探索。
国内最早引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大学等本科院校,这些高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实践探索。
我国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最先提出通过课题设计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之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先后进行了尝试,并各自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课题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为当前转型发展深化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转型发展的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尽管很早就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课题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但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以及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发展新形势下,艺术设计教学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必须适时转变以应对这一新形势。
为实现艺术设计教学的转型发展,高校应注重产教融合,培养职业化应用人才,并建立完善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注入式教学形式,注重学习、设计、研究的过程性,将教、学、做紧密结合,通过课题式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在当前转型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从课题构架、课题内容、课题设计、实
134
教 苑
施方法等方面也在不断变革更新。
高校通过加强产教
融合和强化职业导向,将真实设计项目以课题形式带
进课堂,促使学生、教师和企业设计师直接沟通交流,
达到教、学、做无缝连接,将实践能力培养实质性地
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满足当前转型发展时期企业对
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三、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的课题设计趋向
深化艺术设计课题式教学改革,首要把握课题
设计趋向问题,确立课题设计趋向,才能有效地支撑
课题式教学改革。
把握课题设计趋向,就是整合课题
式教学的课题构架、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结合当前
的转型发展需要,加强产教融合和强化职业导向,开
放视野,选择课题时不局限于过去的内容形式,选择
更加接近社会实践的真实设计项目,拓展多元化艺术
设计空间领域,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
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融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探究性课题设
计趋向
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艺术越来越科
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
日,将在山顶重逢。
”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是紧
密相连的,艺术设计与当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
型材料、新工艺等科学技术成果完美融合,在实践中
探索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和谐统一,形成
实践探究性课题,必将开辟驱动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二)传承地域文化的民族性课题设计趋向
全球化强烈冲击着地域的民族性文化,进而也
造成艺术设计趋同的现象,这一现象也日益受到人们
的普遍关注。
当今时代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世
界各地各民族的专家学者都在思考,如何将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体现时代风貌
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具有独特生命力的艺术设计。
传
承地域文化的民族性艺术设计课题方向,是当今时代
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倡导现代设计理念的绿色环保概念课题
设计趋向
一直以来现代设计理念影响着艺术设计的走向,
功能主义、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样的现代设计
理念,引导着艺术设计走向多元化,当前绿色设计理
念被人们高度重视。
绿色设计又被称为生态设计,在
20世纪90年代由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共同推出,主要探讨和研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
兼顾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有限的资源。
面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等现象,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专家学者们将绿色环保概
念引入课题设计,关注可持续性发展、能源节约和环
保材料利用。
(四)关注情感交流的人性化课题设计趋向
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
势和最终归宿。
现代的艺术设计应始终以人作为起点
和目标,以人为本地思考人、产品、环境、社会诸多
现实问题。
现代艺术设计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
境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应该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贯穿
始终,关注情感体验,体现人性关怀,从人们的心理
感受、生理需求、人身安全等方面着手,通过设计使
人身心愉悦,最大化满足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能够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的人性化课
题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趋势之一。
四、结语
当前,在转型发展背景下深化艺术设计课题式
教学改革,通过阐释更加有效的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
方式方法,探讨符合时代要求的课题设计趋向,对于
培养艺术类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并满足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型背景下艺术
设计课题式教学的课题设计趋向研究,对艺术设计教
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东学院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
划立项课题“基于转型发展的艺术类设计专业教学改
革研究”(项目编号:JG18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关洪丹(1970-),男,满族,辽宁
丹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与室内外环境艺术
设计教学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