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法律体系相关案例(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案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器具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的计量器具,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关于计量器具侵权纠纷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计量法律体系的实施与完善。

二、案情简介
2019年,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在某超市购买的电子秤存在计
量不准确的问题。

经调查,该超市销售的电子秤确实存在计量偏差,且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误差范围。

在调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发现,该超市销售的电子秤并非正规厂家生产,且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对超市进行了查处。

三、案例分析
1. 违法行为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条规定:“制造、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的计量器具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在本案中,超市销售的电子秤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属于违法行为。

2. 法律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条规定,对超市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计量器具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使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3. 案件处理结果
(1)对超市进行罚款,并责令其立即停止销售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的电
子秤。

(2)对超市销售的电子秤进行没收,并销毁。

(3)对超市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

四、案例启示
1. 加强计量法律法规宣传
通过广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律意识,使广大消费者了解计量器具的重要性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2. 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完善计量法律体系
针对当前计量器具市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律体系,为打击计量违法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4. 加强计量器具监管
加大对计量器具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计量器具质量,保障市场秩序。

五、总结
本案通过分析一起计量器具侵权纠纷,揭示了我国计量法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应从加强宣传、严格执法、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计量法律体系的实施效果。

第2篇
一、背景
计量法律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计量制度的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违法行为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将以某企业计量违法行为为例,分析其违法事实、法律责任以及启示。

二、违法事实
1. 案件背景
某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是一家从事生产、销售建筑材料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要求建筑材料企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

然而,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擅自使用未经
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违法行为
(1)使用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

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多台未经检定的电子秤、称重传感器等计量器具,对产品进行称重、计量。

这些计量器具没有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无法保证其量值准确可靠。

(2)使用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计量器具检定不合格,但仍继续使用,导致产品计量数据失真。

(3)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

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部分计量器具已经超过检定周期,但未及时进行检定,继续使用,影响产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三、法律责任
1. 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三十条的规定,A企业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违反了计量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经调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A企业作出了以下行政处罚:
(1)责令立即停止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
(2)没收违法所得;
(3)罚款人民币10万元。

2. 民事责任
A企业在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的过程中,导致部分产品计量数据失真,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A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消费者可以要求A企业赔偿损失。

3. 刑事责任
若A企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启示
1. 企业应增强法制观念,严格遵守计量法律法规,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确保产
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2.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维护市
场经济秩序。

3. 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发现企业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情况,及时向相关部
门举报。

4. 全社会应共同关注计量工作,形成良好的计量氛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有力保障。

五、总结
本案通过分析某企业计量违法行为的违法事实、法律责任,旨在提醒广大企业、消费者以及相关部门,重视计量工作,共同维护国家计量制度的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

同时,本案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以加强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计量环境。

第3篇
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计量法律体系在保障市场秩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对计量法律体系认识不足,导致违规事件频发。

本文将以某制药公司计量法律体系违规事件为例,探讨企业如何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事件经过
某制药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公司规模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然而,在2019年的一次产品质量抽检中,该公司
的某批次药品被检测出计量不准确,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

经调查,该公司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未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导致计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此外,公司还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1. 未能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维护等环节管理混乱。

2. 未对员工进行计量法律法规培训,导致员工对计量法律体系的认识不足。

3. 在采购、使用、报废计量器具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三、事件处理
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制药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2. 整改措施:该公司被责令立即整改,包括:
(1)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维护等环节的管理职责。

(2)加强对员工的计量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3)采购、使用、报废计量器具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4)对现有计量器具进行全面检定,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3. 责任追究:公司相关负责人因对计量法律体系监管不力,被追究相应责任。

四、案例分析
1. 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某制药公司计量法律体系违规事件表明,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对于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的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竞争力:合规的计量法律体系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2)降低风险: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因违规操作而产生的法律风险。

(3)提高员工素质:加强计量法律法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的措施
(1)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维护等环节的管理职责,确保计量工作的规范运行。

(2)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计量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3)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在采购、使用、报废计量器具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法
律法规。

(4)加强内部监督:设立专门的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总结
某制药公司计量法律体系违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计量法律体系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计量法律体系,企业可以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确保计量法律体系的贯彻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