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十五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集训 ( 十五 )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p269
一、选择题
读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 2 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D)
A .阳坡和背风坡
B .阴坡和背风坡
C .阴坡和迎风坡
D .阳坡和迎风坡
[ 解析 ] 根据图中信息, 7 月多年平均气温 3℃等温线在南坡海拔
较高, 可知南坡为阳坡,
2.图中甲、乙间分布最广的自然带可能为 (A) A .高山草甸 B .高寒荒漠 C .针阔叶混交林 D .高山针叶林 [ 解析 ] 甲、乙间
7 月多年平均气温大约为 3~ 7.2 ℃,地处背
风坡,降水较少;气温虽
10~- 8℃的环境条件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则需要较好的热
量条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在游客步行上
山的游览路径两侧, 生物多样性
(2100 ~ 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
动,
0m 、 4m 、 8m 、 12m 处设置样带,
调查物种丰富度 ( 植物种类的数量 ) 、
( 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
) 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
3~ 4 题。

A .人类活动
B .海拔高度
C .地势起伏
D .坡面朝向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 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
两侧, 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说明影
3.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

故选A。

4.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D)
A. 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B. 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 8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 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 解析 ] 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

据图可知,4m 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
大;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

故选D。

林线,通常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 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7℃以下) 、风及土壤等条
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 ℃。

有的科学家研究
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为 6.7 ℃的等温线。

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
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读中国林线高度等
值线图 ( 单位:m),完成5~ 6 题。

5.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 解析 ] 由题干可知,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

西北地区大陆性强,夏季气
温高,所以林线高。

6.往往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但稀疏的林地往往可以突破林线的高度。

下列关于其
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A.因为有的树生命力更旺盛
B.因为郁闭的森林遮阴作用导致树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C.因为遮阴作用差异导致郁闭的森林比稀疏的获得光照少,难以生长
D.因为林线以上降水量不足,不足以供应郁闭的森林生长,但稀疏的林地可以
[ 解析 ] 材料中“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
活动就无法进行。

”因此选
B。

决定森林上线的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光照和降水,因此,C、
D 错。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
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 如下图 ) ,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
群落。

据卫星图像显示,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


此完成 7~ 9 题。

7.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解析 ] 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该地为典型的苔
原气候,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

故选A。

8.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B)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 解析 ] 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
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

苔原植物常具大型
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
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
要。


B。

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C)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 解析 ]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的苔原带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热量
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
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
C。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图甲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
4800m 左右,图乙为图甲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

读图
完成
10~ 11 题。

10.关于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C)
①海拔低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 解析 ] 读图,根据密支那的位置和图乙中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

该地
海拔较低,夏季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且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类型是热带季
雨林, C 对。

季风环流影响,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②错。

A、 B、 D 错。

1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甲中的高黎
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他们自 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C)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阔叶混交林③干暖灌丛④针叶林
⑤高山草甸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⑤
[ 解析 ] 从怒江河谷Q 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图甲中的高黎贡山,Q点是在河谷中,受南北向
山脉阻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干热河谷,景
观是③干暖灌丛。

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形成①常绿阔叶林景观。

海拔再升高,气温下
降,出现②针阔叶混交林景观。

到山顶,海拔3374 米,景观是④针叶林。

根据材料,海拔
4800 米是雪线,该山脉没有⑤高山草甸和⑥高山冰雪景观。

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
自然景观依次是③①②④,C对。

A、 B、 D错。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示意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规弄山南坡和大瑶山南坡山地气候垂直带谱,可得出什么规律?
__在相似纬度上,从沿海向内陆,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同种气候类型的海拔分布下界逐
渐升高,垂直带谱宽度也略有增加。

__
(2)从热量条件上解释大明山东坡与西坡垂直气候带谱分布差异。

__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
坡为背风坡;同等热量( 温度 ) 分布,迎风坡海拔低,
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气候带海
拔东坡较低,西坡较高。

__
(3)总结三座山地植被类型分布的相似之处。

__以常绿阔叶为主;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种类减少,密度减小。

__
13.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
素进行采样分析。

下图中天山北坡的甲、
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
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试说明理由。

__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荒漠植被生长提供水源;降低风速,防风固沙,维持沙漠生
态系统平衡;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为大量动物植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
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

__
(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

__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乙地和丙地位置
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减少,降水较少,相同海拔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
同海拔降水越少,则热量条件越好,所以云杉林分布位置越高。

__
(3)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其原因。

__( 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
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
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
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提高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