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析
李艳萍;黄洁微;周燕;刘雪彦;周佩如;陈庆玲;瞿良琴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结果, 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存在问题, 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76例糖尿病患者, 对其进行连续72h的动态血糖监测, 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软件读取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276例患者24h平均血糖值(9.16±2.11) mmol/L, 血糖≥7.8mmol/L的时间平均百分率(61.22±15.26)%, 血糖≤3.9mmol/L的时间百分率时间平均百分率(2.08±5.37) %,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 (11.76±4.03) mmol/L, 血糖标准差(SDBG) (2.11±0.46) mmol/L;106例 (38.4%) 患者发生低血糖, 其中60例 (56.60%) 患者发生无症状低血糖, 244例(88.4%) 患者出现血糖持续高于7.8mmol/L.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容乐观,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了解患者血糖的波动规律和趋势, 明确患者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的时间段, 及时发现隐匿性低血糖, 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9(034)001
【总页数】3页(P57-59)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护理
【作者】李艳萍;黄洁微;周燕;刘雪彦;周佩如;陈庆玲;瞿良琴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
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暨南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8
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并呈上升趋势[1]。

糖尿病可引起一系列的急慢性并发症,其并发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2]表明,血糖控制良好和平稳可以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通过检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来反应血糖水平,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3]。

其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血糖的情况及波动趋势,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本研究通过对2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波动的趋势和变化的规律,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的时间点及发生的原因,为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其中1型糖尿病(T1DM)13例,2型糖尿病(T2DM)263例,男133例,女143例,年龄20~90岁,平均年龄(58.01±16.80)岁。

病程(7.88±6.80)年,BMI为(23.58±3.62)kg/m2。

糖化血红蛋白(9.42±
2.85)%,入院时空腹血糖(10.78±4.70)mmol/L,餐后2 h血糖
(16.72±5.71)mmol/L,在入院前,降糖方案为单纯口服药的患者为99例,占35.6%;单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为54例,占19.4%;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为59例,占21.2%;有66例患者因首次确诊糖尿病,因此在入院前未进行任
何治疗。

1.2 方法
1.2.1 监测时间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患者住院的第1天或第2天上午对其行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

1.2.2 监测方法将感应探头置于患者腹部或上臂皮下,血糖记录器通过导线与探头连接,CGMS每10 s接收一次电信号,每5 min生成一个平均血糖值,每24 h
记录288个血糖测定值,患者共测定72 h,可获得72 h的血糖图谱。

在监测期间,每天输入4次(3餐前和睡前)的指血血糖值进行校正,并要求患者尽可能少的调整他们的日常行为。

患者每日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均固定(由我院的营养科为患
者制定个体化的糖尿病餐并定时送到科室),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遵医嘱。

且在监
测期间要求患者避免淋浴、避免行CT、X光线等检查,监测期间输入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低血糖反应等大事件。

监测完毕后,利用CGMS软件读取患者的动态
血糖监测结果,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包括24 h平均血糖值、血糖的波动规律和趋势、夜间血糖、餐前血糖、餐后血糖情况;低血糖、高血糖发生情况等。

1.2.3 评价指标参考2015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中的标准[3],推荐24 h
平均血糖值<6.6 mmol/L,而24 h血糖≥7.8 mmol/L及≤3.9 mmol/L的时间百分率分别<17%(4 h)、12%(3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及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分别<3.9 mmol/L和1.4 mmol/L作为中国人动态血糖正常参
考值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CGMS的各项指标及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CGMS监测血糖的72 h期间,仅有36.67%的时间血糖控制在目标血糖范围内(
3.9~7.8 mmol/L)。

根据2015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在参与研究的276例患者中,仅有6例患者的血糖是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余27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发生了低血糖或高血糖现象。

患者在24 h内的血糖波动幅度是比较大的。

见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CGMS的各项指标及监测结果 mmol/L 项目监测结果平均血糖值9.16±2.1172 h内血糖≥7.8 mmol/L的时间/h61.22±15.2672 h内血糖≤3.9 mmol/L的时间/h2.08±5.37平均血糖波动幅度11.76±4.03血糖标准差
2.11±0.4672 h内血糖>
3.9 mmol/L且<7.8 mmol/L的时间/h36.67±15.70最高血糖值16.11±3.91最低血糖值
4.36±1.68
2.2 使用CGMS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使用CGMS的72 h期间,有2.08%的时间患者出现低血糖(≤
3.9 mmol/L),即24 h中血糖漂移于3.9 mmol/L以下的时间累计平均0.5 h。

在参与研究的276例患者中,有106例患者发生过低血糖,发生率为38.4%,大部分患者血糖低于3.9 mmol/L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见表2和表3。

表2 发生低血糖患者时间段分布(n=106) 时间段发生例数发生率/%夜间(22∶00-06∶00)5652.83早餐前(06∶00-07∶00)76.60早餐后(07∶00-9∶00)98.49午餐前(09∶00-12∶00)109.44午餐后(12∶00-14∶00)98.49晚餐前(14∶00-
18∶00)76.60晚餐后(18∶00-20∶00)54.72睡前(20∶00-22∶00)32.83
表3 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n=106) 项目发生例数发生率/%无症状低血糖6056.60有症状低血糖4643.40
2.3 使用CGMS过程中高血糖发生情况在参与研究的276例患者中,有244例患者出现血糖持续高于7.8 mmol/L,高血糖的发生率为88.4%,高血糖主要发生在三餐后。

见表4。

表4 患者高血糖发生时间段分布(n=244) 时间段发生例数发生率/%夜间(22∶00-06∶00)114.51早餐前(06∶00-07∶00)62.46早餐后(07∶00-9∶00)2911.88午
餐前(09∶00-12∶00)104.10午餐后(12∶00-14∶00)5020.49晚餐前(14∶00-18∶00)187.38晚餐后(18∶00-20∶00)11346.31睡前(20∶00-22∶00)72.87
3 讨论
3.1 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仅有6例患者的血
糖是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余27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低血糖或高血糖现象。

276例患者的HbA1c水平、在72 h内的平均血糖值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稍高
于Kim等[4]的研究,表明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平均血糖值及血糖波动幅度均较大,这可能与多数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近段时间血糖控制欠佳有关。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次,此次研究入组的患者中,有66例(23.90%)患者首次确诊为糖尿病,这部分患者的血糖普遍偏高(≥7.8
mmol/L),这可能与初发糖尿病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有关。

吕肖
锋[5]等人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和持续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主
要原因。

血糖异常波动可诱发各种并发症,而且还能削弱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Sartore等[6]研究显示,血糖异常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3.2 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及时间段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
的不良反应之一,多次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可使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等,留下终身后遗症,研究[7-8]表明无症状性低血糖亦可诱发
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显示,在使用CGMS的72 h期间,有2.08%的
时间患者出现低血糖(≤3.9 mmol/L),即24 h中血糖漂移于3.9 mmol/L以下的
时间累计平均0.5 h。

在参与研究的276例患者中,有106例患者发生过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例数占总低血糖例数的52.83%,少部分患者低血糖发生在餐前。

本研究还显示,在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中,56.60%以
上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低血糖主要发生在夜间,与杨存美等[9]的研究相一致。

这可能与大部分患者在动态血糖监测期间采取的治疗方案为胰岛素治疗有关,由于糖尿病患者夜间处于睡眠状态,生长激素、胰升血糖素等一些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处于低谷,在夜间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因此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且低血糖表现不典型,患者不易察觉,提示医护人员需及时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在夜间加强观察和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减少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

同时也说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评估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监测患者无症状性低血糖现象。

3.3 住院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原因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动态
血糖监测期间,糖尿病患者血糖≥7.8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平均为61.22%,即24 h中血糖漂移于7.8 mmol/L以上的时间累计平均14.69 h,1 d内血糖较
高的时段主要在三餐后,提示饮食对患者血糖影响较大,且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较严重,医务人员需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
基础[10]。

研究[11]表明,长期正确的糖尿病饮食行为可有效减轻胰岛负担,维持正常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期间,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使用CGMS注意事项的宣教,让患者了解CGMS的原理,并主动参与监测,如大事件的输入等,让糖尿病患者直观的了解饮食对血糖的影响。

主动向患者解释CGMS的结果,与患者一起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与各因素
的关系,并与患者共同商讨,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护理、教育方案,如饮食的搭配等,使患者能够通过自我管理让血糖达标。

综上所述,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需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的结果对糖尿
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管理糖尿病,才能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12]。

利用CGMS对患者进行持续
的动态血糖监测,可以了解患者完整的血糖波动情况,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发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无症状低血糖。

为医护人员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护理、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
26(1):1-10.
[2] 潘国英,徐菊英,杨玉英.社区随访信息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134-1135.
[3] 李巍巍.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7(11):603-613.
[4] Kim S K,Kim H J,Kim T,et al.Effectiveness of 3-da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for improving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J].Diabetes & Metabolism Journal,2014,38(6):449-455.
[5] 吕肖锋,周淑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波动相关性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
志,2012,20(7):515-517.
[6] Sartore G,Chilelli N C,Burlina S,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glucose variability as assess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J].Acta Diabetologica,2013,50(3):437-442.
[7]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8] Clark A L,Best C J,Fisher S J.Even silent hypoglycemia induces cardiac
arrhythmias[J].Diabetes,2014,63(5):1457-1459.
[9] 杨存美,马燕兰,亢君,等.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段的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
志,2015,50(3):303-307.
[10]Morris S F,Wylie-Rosett J.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A key to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J].Clinical Diabetes,2010,28(1):12-18.
[11]True M W,Strickland L E,Lewi J E,et al.Impact of a diabetes risk score on lifestyle education and patient adherence (IDEA) in prediabetes:A multisit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ilitary Medicine,2015,180(10):1091-1097. [12]Kumar V S.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s:A review[J].Diagnostics,2013,3(4):385-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