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平眩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平眩胶囊,1.5g/次,3次/d,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天。
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估和血流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血液粘度和后循环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平眩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良好。
标签:后循环缺血;眩晕;肝阳上亢型;平眩胶囊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眩晕在后循环缺血中所出现的症状频率最高,对于频繁发作的由后循环缺血所导致的眩晕症状,应及时尽快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循环状态,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西医治疗以改善大脑循环、神经保护和稳定前庭功能为主,但疗效难如人意。
本研究指在观察中成药平眩胶囊对后循环缺血证属肝阳上亢型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门诊收治的PC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岁;既往有高血压18例,高血脂13例,高血液粘度18例。
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岁;既往有高血压16例,高血脂12例,高血液粘度19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国PCI专家共识中的临床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肝阳上亢型眩晕的诊断标准。
②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排除新鲜脑梗塞。
排除标准:①颅内占位或出血。
②眼、耳和其他疾患导致的眩晕,如颈椎病、贫血、高血压、低血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④恶性肿瘤。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5mg,1次/d,口服。
治疗组予以平眩胶囊(云南佑生药业有限公司)1.5g,3次/d,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14天。
1.4观察指标
观察服药前后患者眩晕症状、血粘度的变化以及TCD检测两侧颅内的椎动脉(V 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
(1)眩晕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疗效评定。
(2)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的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和血浆粘度的检测。
(3)TCD检查:每位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头颅TCD的检查,仪器选用英国Pioneer公司生产的TC-8080型TCD仪,主要检测双侧BA和V A。
(4)安全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安全性指标检测。
1.5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
痊愈:眩晕等基本症状完全缓解,TCD恢复正常。
显效:眩晕程度减轻,伴随症状较轻,发作次数减少2/3,TCD改善60%以上。
有效:眩晕等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时间减少1/3,TCD改善40%以上。
无效:眩晕程度未减轻,眩晕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眩晕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TCD改善40%以下或发展为脑梗死。
总有效率一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增快更为显著(P<0.05)。
见表3。
2.4安全性检测
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血常规、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均正常。
3讨论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症状。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
眩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
历代中医学家对眩晕有不同的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朱丹溪《丹溪心法》认为“无痰不作眩”。
《景岳全书》有“无虚不作眩”等阐述。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习惯不良,以及工作压力较大,情志失调较为常见。
情志内伤素体阳盛,或忧郁恼怒,气郁化火,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故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较多见。
目前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有很多探索。
平眩胶囊是一种复方的中药制剂,组方源于独特疗效特色的《滇南本草》,具有滋补肝肾,平肝潜阳的功效。
其配方中万丈深清热健脾、补肾填精;楤木清泻肝热,益胃健脾;猪殃殃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仙鹤草止血活血,补脾益气;三七活血化瘀;天麻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黄精补脾益气,滋肾填精。
以上诸药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清泻肝热,活血化瘀,入肝、肾、脾、胃经,综合调整全身脏器功能,具有良好的止晕效果。
TCD和血流变是反映血液动力和流动状态的指标。
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为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液粘度是影响血流变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脑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导致头晕。
本研究显示,平眩胶囊在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时,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
血液流变指标和TCD检测结果提示其能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防止脑血管痉挛、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增加脑血流量。
证明平眩胶囊在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