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化学指示剂法研究华北平原臭氧生成敏感性及气象因素影响:以2021年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光化学指示剂法研究华北平原臭氧生成敏感性及气象因素
影响:以2021年为例
刘冬晖;海尚飞;张玮航;高阳;周杨;赵园红;荆琦;刘晓瑜;盛立芳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
【年(卷),期】2024(37)3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我国城市地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以细颗粒物(PM_(2.5))为代表的污染物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但是臭氧污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明确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基础.本研究利用WRF-Chem模式数据计算VOCs/NO_(x)、HCHO/NO_(2)和H_(2)O_(2)/HNO_(3)(均为质量浓度的比值)三类光化学指示剂,对华北平原2021年4−9月的臭氧生成敏感性(OFS)控制区进行划分,并探讨不同天气状况下影响OFS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OFS控制区变化存在地域与季节性差异.人为活动水平越高的区域,OFS受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影响越大,唐山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邢台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等地带臭氧生成主要处于VOCs控制;华北平原的VOCs控制区面积在4−7月间缩小,在7−9月间扩大,其中7月VOCs的控制区范围最小.此外,在华北平原地区,阴雨天相较晴天更利于发生OFS的日变化.晴天时,高温是OFS变化的关键因素;阴天时,高温高湿是引起臭氧敏感性转变的关键;而雨天,高湿条件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当雨量较大时,反而会抑制OFS发生转变.研究显示,华北平原的OFS与VOCs浓度密切关联,在不同天气下,气象因子通过影响VOCs浓度进而影响OFS.因而,针对不同天气状况实施差异化的前体物减排策略是有效控制臭氧污染的关键.
【总页数】14页(P479-492)
【作者】刘冬晖;海尚飞;张玮航;高阳;周杨;赵园红;荆琦;刘晓瑜;盛立芳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
【相关文献】
1.青岛市大气臭氧的生成敏感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2.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的数值模拟研究
3.嘉善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及臭氧潜在源区分析
4.成都市臭氧生成对气象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