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八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
C.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
C.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3.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B.用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不完整
5.如图所示,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较亮,灯泡L2较暗,此现象说明
A.灯泡L1的阻值大于灯泡L2的阻值
B.灯泡L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泡L2的额定功率
C.灯泡L1两端的电压小于灯泡L2两端的电压
D.通过灯泡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泡L2的电流
6.“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A.B.C.D.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草叶上的露珠,属于液化现象,吸热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升华现象,吸热
C.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放热
D.冬天,地面上的霜,属于凝华现象,放热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日食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C.小孔成像D.射击瞄准时“三点成一线”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B.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 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 D.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10.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1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12.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二、填空题
13.一列火车要穿过一条隧道,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1.5min完全穿过长度为3400m的隧道,则这列动车的长度是_________m;火车全部都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_________s。

14.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56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cm,估计值是_____cm。

15.在期末考试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能够传声。

16.在每周一学校的升旗仪式上雄壮的国歌声是通过传到每个人的耳朵的,全校师生从操场的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旗杆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因为太阳光在国旗表面发生了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三、实验题
17.(8分)(实验名称)测家中鲜鸡蛋的密度
(实验原理)___________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鲜鸡蛋
(实验步骤)
(1)测鲜鸡蛋的质量:
①把天平放在_____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处,此时天平分度盘的指针如图所示;
②应该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③把鲜鸡蛋放入左盘,往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测出鲜鸡蛋的质量m;
(2)测鲜鸡蛋的体积:
由于鲜鸡蛋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

请你在只添加一个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完成鲜鸡蛋体积的测量:
所需器材 实验操作步骤
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得出鲜鸡蛋的密度。

18.(8分)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图乙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1m 、2m ,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1m _______2m (选填“>”、“<”或“=”)。

19.(8分)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 .能绕垂直于CD 的ON 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____.
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
四、作图题
20.(8分)如图所示,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______)
21.(8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根据透镜的出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画出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线的传播路径.
(3)在图丙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五、计算题
22.(10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 图象如图所示。

跟据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1)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是多少?
(2)物体在4~6s内的速度是多少?
23.(12分)兰兰家有两颗祖传的和田玉石(密度为3×103kg/m3),大小完全相同。

学习了质量密度知识,兰兰进行了探究。

将玉石分别放在已经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盘上,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

(1)若只有一个是实心的,则______(选填“甲”或“乙”)是空心的;
(2)空心玉石的空心部分体积有多少cm3?
(3)若测得该玉石的质量为105g,将空心部分注满水,玉石的总质量是多少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详解】A.若物体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人耳就听不到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了,故A错误;B.成语“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不同的发生体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凸透镜可使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使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使发散的光线变为会聚一些,并非只对平行
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故B错误;
C.日食的形成是由于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的,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A.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控制了蔬菜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可减慢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用吹风机把湿头发吹干,既提高了温度又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蒸发,故B符合题意。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控制了酒精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可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控制了水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可减慢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由题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故A项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时,像会变大;故B项错误;C.蜡烛越烧越短,烛焰向下移动,由于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的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故C 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上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像会变暗;故D项错误。

5、A
【详解】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泡L1较亮,灯泡L2较暗.在串联
电路中,电流是相等的,L1较亮,灯泡L1较亮说明灯泡L1的电阻大,它两端的电压大,它的实际功率大.根据
2
P
U
R ,
额定电压相同,电阻越大,额定功率越小,即灯泡L1的额定功率小于灯泡L2的额定功率.A.灯泡L1的阻值大于灯泡L2的阻值符合题意;
B.灯泡L1的额定功率大于灯泡L2的额定功率不合题意;
C.灯泡L1两端的电压小于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不合题意;
D.通过灯泡L1的电流大于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不合题意;
6、C
【详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和像关于镜面对称分布,大小相等,分析只有C符合对称分布.
7、D
【详解】A.夏天,草叶上的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错误;
C.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C错误;
D.冬天,地面上的霜,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日食、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三点成一线”是光的直线传播在射击瞄准时的应用,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故选B。

9、B
【详解】A.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0℃,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1m/s,故B选项符合题意;
C.普通的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正常人呼吸1s呼吸一次大约1.3s,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A. 物体温度升高除了吸收热量,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A错误;
B. 物体温度是形容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 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
D. 热机效率与燃料热值无关,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而形成的,故A正确为答案.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若打开驾驶室的电灯,则驾驶室内的物体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导致看不清外面的物体,所以B 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中看清自己的脸,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射,因此选项D错误.
12、B
【详解】ACD.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
B.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13、200 85
【详解】[1]火车的速度v=144km/h=40m/s;运动时间是1.5min=90s;所以,火车行驶的路程是:
s=vt=40m/s×90s=3600m,
根据题意知道,火车的长度是:
s车=s-s隧道=3600m-3400m=200m;
[2]根据题意知道,火车全部在隧道中的路程是:
s1 =s隧道-s车=3400m-200m=3400m,
火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
1 13400m
85s 40m/s
s
t
v
===。

14、1mm 29.5 0.06
【详解】[1]由木块长29.56cm可知数字5是倒数第二位,即毫米位,对应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3]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所以准确值为29.5cm,估读值为0.06cm。

15、信息液体
【详解】[1]考试钟声敲响后,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同学们开始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2]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16、漫反射
【详解】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

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接收到光线,是光的漫反射。

三、实验题
17、
m
V
ρ=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左溢水杯将溢水杯装满水把鲜鸡蛋放入溢水杯,用量筒测量
溢出的水的体积
【详解】[1]测家中鲜鸡蛋的密度的实验原理为m V
ρ=。

(1)①[2][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4]由图可知,天平分度盘的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5]由于鲜鸡蛋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则可以利用溢水杯,测量因放入鸡蛋溢出的水的体积,故在实验器材的基础上需要溢水杯。

①②[6][7]实验操作步骤为:将溢水杯装满水;把鲜鸡蛋放入溢水杯,用量筒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

18、自下而上 凹面最低处相平 液化 98℃ <
【详解】(1)[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故应先确定酒精灯的位置,再固定铁圈,放上烧杯,最后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凹面最低处相平。

(3)[3]小水滴的成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4)①[4]由乙图知,水的沸点为98℃。

②[5]由Q c m t =∆吸水知,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小红的加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小红实验时,水的质量较多,故
1m <2m
19、竖直(垂直) 顺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
【详解】(1)白色纸板ABCD 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由于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 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
四、作图题
20、
【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光路图如下:
21、
【解析】根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作出入射光线,图见答案。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在界面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过入射点O作垂直玻璃砖上表面的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

在玻璃砖内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

(3)分别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见答案。

五、计算题
22、(1)2.5m/s;(2)5m/s
【详解】解:(1)由图可知,物体前2s通过的路程为5m,可得:
1 1
15m
2.5m/s 2s
s
v
t
===
(2)由图可知,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为
215m5m10m
s-=
=
经过时间
26s4s2s
t=-=可得速度
2 2
210m
5m/s 2s
s
v
t
===
答:(1)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是2.5m/s;
(2)物体在4~6s内的速度是5m/s。

23、(1)乙(2)9cm3(3)114g
【详解】(1)由题图可知:
m
m m
=+
甲乙砝码

说明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由题意可知甲乙大小完全相同、密度相同,所以可以判断空心的是乙;
(2)由题图可知,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是27g ,由m V
ρ=得,空心玉石的空心部分体积是: -3-3633327kg 9m 9cm k 1010g/m 310m
V ρ=⨯⨯=⨯==; (3)由m V
ρ=得,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质量: 33g/c m g 1m 9c 9m V ρ⨯===水水;
玉石的总质量:
105g 9g 114g m m m ===玉总水++。

答:(1)若只有一个是实心的,则乙是空心的;
(2)空心玉石的空心部分体积有9cm 3;
(3)若测得该玉石的质量为105g ,将空心部分注满水,玉石的总质量是114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