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盛产亿万富豪背后的尴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盛产亿万富豪背后的尴尬
作者:暂无
来源:《华声·观察》 2011年第14期
文字整理:田雄狮图:东方IC
近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说,北大校友中的亿万富
豪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
周校长提到的“亿万富豪数量”,其实来自国内一个“研究大学排行”网站之调查数据。
而该网站最新的数据也是今年1月份公布的,北大校长的
发言不过是再一次制造了媒体聚焦。
看完热闹还得看门道,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高校们如此强大的“造富能力”?
首先,“依据钱给大学排行”是误读这份大学排行榜不是富豪榜在看到了《北京大学连续
四年问鼎大学排行榜“盛产”亿万富翁》的新闻后,很多人脑海里或许会立刻浮现出“大学怎能依据钱来排行”、“经济上的成功难道就是教育的成功”等一系列问题。
更有甚者,不少网民乃至媒体人士误认为“产生多少富豪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
的标准之一”。
实际上,这都是媒体选择性报道惹的祸。
这份10万余字的报告似乎已经被媒体浓缩成了一个简单的“富豪排行榜”。
在报告原文中,涉及的排行总共有杰出校友、科学贡献力量和大学声誉三大部分,正文第三部分“杰出校友排
行榜”还囊括了杰出科学家、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杰出政界校友等几个部分,而造富
大学排行不过是其中一个并不太显眼的指标。
显然,这个指标已经被众多媒体放大,成为评价
大学实力的惟一指标。
更关键的是,“造富能力”这项,根本就没进入到大学排行榜的权重设计中。
退一步说,大学培养富豪何错之有?
美国名校个个都是富豪摇篮
不止中国有“造富大学排行榜”,美国也有。
2009年美国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多出自美国的名校,12所大学培养出的超
级富豪达192人。
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超级富豪最集中的国家,而美国的名校也是超级富豪
的摇篮。
2009年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拥有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巨富人数为54人,这在美国是
独占鳌头,在世界大学中恐怕也无任何大学能与其争锋。
哈佛大学培养出的54位超级富豪占世界超级富豪的5%以上,其中11人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41人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
和法学博士学位,有2人获得两个学位。
再比如,在2008年的全球富豪榜中,有469名美国人上榜,而哈佛、斯坦福等20所名校
培养出的亿万富豪人数就占了这469名当中的52%。
在“美国造富大学排行榜”上,接下来的名字还有宾夕法尼亚、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
造就富豪何尝不是大学的价值体现在现代社会,大学本身就是一个人才的“炼丹炉”,培
养出科学家、学者、官员、富人,本身都是大学的职责。
同时,大学造富与政治家、科学家的培养既不冲突更不矛盾,“造富”不过是大学培育人
才的一种可能,无所谓对错。
对于中国大学乃至中国教育的反思已经不少,学术精英和学科大
家也的确应该在大学评价体系中占有很高的位置。
但作为在商界打拼成功的人士,富豪们难道
不应得到社会和母校的肯定?在正规获利、合法纳税的前提下,谁赚钱更多,本就说明了谁对
社会的贡献更大。
“造富”,本身应该是一个中性词,与高尚和道德无关。
这已经不是以富为耻的时代了,
只要能凭本事、智慧与劳动力赚钱,这富豪的称号,便是光荣的。
而培养出众多富豪的大学,
也丝毫没有丢脸的。
再者,根据“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显示,“知本富豪”不仅在创富能力上远高于没有接
受高等教育的富豪,在总人数上也完全占优。
可以说,这些“知本富豪”以知识为基础,以知
识的实际应用推动了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知识创造财富”的最佳注解。
公众愤慨的其实是“知识与资本的合谋”
人们并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单纯的“仇富”,与其说是公众对大学与富人的质疑,不如说是对
这个社会越来越多的知识权力与资本权力合谋、堕落的愤慨。
这个造富榜单最容易被质疑的一点是——这些大学的“造富”可能并不是因为它们货真价
实地培养了富翁,而是这些人先富起来后,大学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学校成为富人的镀金俱乐部,学者成为了富人的利益代言人与扬声器,而富翁获取学历学位的目的,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
于是,这样的造富就在公众心中变成了“造孽”。
“北大们”需要自省
某位记者这样质问“北大造富”——“这其中,有多少人是先从名校毕业后成‘富豪’的?有多少人是先成‘富豪’后到名校镀金的?有多少是名校与‘富豪’两厢情愿授予学位的?”
而有网友随即跟帖——“所谓清华、北大培养的“富翁”,其中不少是富了之后去北大光
华管理学院、清华的经管去镀层金。
”
还有人举例——“如2008年北大富豪榜上的李宁,其之所以成为富豪,主要得益于其明星身份,而不能说全是大学培养造就的。
”
更令人崩溃的是一则发生在2005年的新闻——《30位亿万富翁清华脱产学习浙江省政府42万买单》,而清华大学正排在“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的第二位,仅次于北大。
“高校校长们”可以对本校的造富能力感到欣喜,但是这其中的水分,还是自我过滤为好。
正如耶鲁前校长揶揄中国大学的言论:“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傲,这是笑话。
”
“大学与富豪校友”的真问题
从“中国留学生捐给耶鲁900万”说起2010年1月份,中国毕业生张磊向母校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此金额还破了耶鲁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捐款纪录,立刻引发轰动效应。
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还有人说张
磊“吃里扒外”,更有网友称张磊是“忘恩负义”。
张磊先后经历了中国高校、美国高校的教育,为什么却只向后者捐款呢?因为张磊说,
“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
真正影响大学排行的是“校友捐赠率”
在欧美大学的排行榜中,有一项权重较高且影响力很大的项目,叫“校友捐赠率”,意思
是每年捐赠校友人数占校友总人数的百分比。
这个数据很有普遍性,其变化幅度也较小。
因此,这一数据往往被当作“校友对学校的忠诚、热爱和感激,校友对母校教育成功认可”的标志。
比如普林斯顿的校友常对新报考的同学说,上了普林斯顿一定终生愉快,因为普林斯顿校
友捐赠率排名全美第一,高达61%(2008年数字,即那年有61%的校友向学校捐赠)。
在美国,不少名校的校友捐赠率为30%—40%,除了高居第一的普林斯顿外,其次是圣母大
学和哈佛大学的48%。
同样盛产富豪的中国高校却拥有较低的“校友捐赠率”
以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名列第二的清华大学为例。
据清华大学2009年年度捐款捐赠指南显示,“2008年校友年度捐款率已达23%,达到美国大学前25名的水平。
2011年母校百年校庆年度捐款率的目标是30%,达到美国大学前20名的
水平。
”
但要注意,这样的比率是在2003年起,清华大学就推行“校友年度捐款活动”的前提下达到的。
而其它国内高校,更是离30%的水平差得较远。
为什么中国的校友,或者说富豪校友不那么买国内高校的帐,这其中的理由已经不必赘述。
不过,这家研究大学排行榜的机构也很聪明,他们并未展示“年度捐款率”,而是把所有“捐款累积1000万以上”的校友罗列起来,做了一个“校友捐赠排行榜”,类似于“好人好事”。
但他们最终把这个数据也算进了大学排行的统计中,这就十分不合理了,因为从某几个富
豪的捐赠中很难看到一所大学的办学作为。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用高尚与道德来绑架“中国高校造富能力”,但在“造富”过程中出
现的一系列问题,却是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们好好反思的。
联系编辑:田雄狮txs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