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逻辑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抽象思维是揭示本质的,是冷冰冰的理性,例如水果,植物,材料;形象思维是表象的,是温暖的感性,例如苹果,梧桐,水泥】
“逻辑”的古希腊词源,“逻辑”源自于“逻各斯”(logos,其复数形式是logoi),其主要含义有:
①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

②命题,说明,解释,论证等。

③理性,推理,推理能力,与经验相对的抽象理论,与直觉相对的有条理的推理。

④尺度,关系,比例,比率等。

“逻辑”的现代汉语词义为:
①客观事物的规律,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②某种理论、观点,例如:“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③思维的规律、规则,例如:“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④逻辑学或逻辑知识,例如“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特点: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1、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就是回答事物是什么样的。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就是回答这类事物有哪些。

2、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分类
1、经验型。

在实践活动中的基础上,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形成概念,
进行判断和推理,如工人、农民运用生产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多属于这种类型。

经验型的思维由于常常局限于狭隘的经验,因而其抽象水平较低。

(农民在劳作中总结的各类农谚,工人在操作机器中总
2、结的方法及步骤等)
3、理论型。

运用科学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进行判断和推理。

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思维多属于这种类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基本规律
1、同一律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反映同一个对象的思想是确定的,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个含义,不能偸换它的含义。

同一律要求思维必须具有确定性。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1、混淆词项,又叫作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相当语文当中的一词多义】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2、混淆论题的逻辑错误【指代不明】如: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矛盾律
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矛盾律也称为不矛盾律。

它的内容是:在同一思
维过程中,关于同一对象的思想必须始终保持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矛盾律要求思维必须具有一致性。

例如:“方的圆”、“可以溶化一切的溶液”等都是违反矛盾律的。

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关于同一事物的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可能都是假的,必有一个为真。

要注意,根据排中律的内容,排中律适用于“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这与矛盾律适用“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有所不同。

排中律所适用的一般来说是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表述的两个互为矛盾的命题,或者两个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既不肯定这个,又不肯定那个就要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而产生的逻辑错误,称为“模棱两可”或“模棱两不可”。

排中律的作用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表述的明确性。

逻辑思维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
归纳: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

例如:黑马、白马,可以归纳为马。

演绎: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

例如:马可以演绎为黑马、白马等。

分析与综合【局部和整体】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

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

综合: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抽象与概括
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概括: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比较思维法
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因果思维法
简单是说,因果关系的逻辑就是:因为A,所以B,或者说如果出现现象A,必然就会出现现象B(充分关系)。

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结果B在后。

递推法
递推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

有的原因产生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

例如:英国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与因果思维法相反,逆向思维法是由结果推理原因。

逆向思维的事例:
例如:大家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的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
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例如: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

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假设法、排除法、反证法、等级和阶段、筛选思维、限定思维、计算法、表格法、时间与空
逻辑的作用
1、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可以使我们通过揭露逻辑错误来发现和纠正谬误。

3、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学习知识。

4、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

5、在学习中,尤其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中,逻辑思维尤为重要。

影响着学生对于数学规律归纳总结,几何证明的分析、推理等,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