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安顾问: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造成了越来越巨大的时间浪费、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

据中安顾问《2012-2016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内容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同时,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

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在我国智能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由于我国智能交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中安顾问行业分析师根据分析指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1、产业链条发育不健全
智能交通在国内的发展一直强调交通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忽视了交通信息的服务功能。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当智能交通发展到一定阶段,高层次的交通信息服务就应成为智能交通的主要部分。

国内目前在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进行高层次交通信息服务的开发方面,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包括供应商、运营商、政府和消费者间的完善的智能交通产业链。

交通信息收集,开发和消费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

高层次的交通信息服务相关的产业环节还非常不建全,运营商和交通信息消费者还没有融入智能交通体系之中。

造成国内智能交通产业链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主要交通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没有形成
一个能够同时掌握足够全面的交通信息搜集和发布的机构或平台,因此,无法从现有资源中产业能够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

2、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
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较晚,在应用方面更显得落后。

在中国智能交通的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下,大量的国外公司加入到我国的交通技术领域和咨询领域。

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内企业在竞争机制、竞争策略、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许多方面尚不如行业内的国外企业。

目前,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

比如,在自适应交通信号系统方面,
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公司所掌握。

监控产品与国外仍有不少差距,行业的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3、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处于滞后状态
国内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

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互不统一。

即便在城市内部,道路上的传感器标准也非常混乱,因为传感器设备生产企业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

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妨碍了交通数据的获取,从而无法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

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面,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为将来的全国联网造成了困难。

4、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发挥系统功能优势
层面上有全国智能交通协调小组在推进系统建设,但在城市层面上,缺乏一个有力的机构进行协调。

道路交通的信息分属于公安、交通、规划、铁道、民航等不同部门。

各个部门都掌握有一定的交通信息资源,但出于部门利益,彼此间的信息交换存在很大困难。

各个部门目前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渠道是网上留言、电子邮件或人工拷贝等。

这些方法存在实效性差等问题,使得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比较困难。

5、严重缺乏智能交通人才。

智能交通技术本质上来说,是传统的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智能交通人才应该是即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种人才,这对继续深入开展智能交通研究是
不利的。

智能交通的在研究领域跟不上,那在其产业链过程中也会制约着其发展。

(中安顾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