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汤头镇中心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汤头镇中心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耳朵经济”正悄然兴起。
有声阅读对年轻受众而言是最便捷高效、丰富优质的新型阅读形式之一,吸引力正持续放大。
在各种碎片化应用场景中,形形色色戴着耳机的年轻人中,专注于“听书”的不在少数。
有声小说用户张程表示,全本《斗破苍弯》是利用每晚闲暇听完的,“听书不伤眼睛,你可以很放松地听,比较惬意”。
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硬件的发展与普及,创造出了新的应用场景,让“听书”变得理所当然。
“音频未来的内容形态、方向在哪里?一定跟场景、人群有关。
”蜻蜓FM总裁钟文明认为,人工智能出现后,音频发展趋势是场景化,“在家里听、车上听,或是做家务时听、上班路上听,场景催生出不同的内容需求”。
不过,不管阅读的形式和载体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竞争中胜出的筹码。
(摘编自《有声阅读用户规模超二亿,“耳朵经济””来了》,《解放日报》2019年1月24日材料二:
有声读物依托于图书发展而来,承担着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功能,是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尤其是教育类、科普类、历史人文类有声读物,还有助于消弭基于经济、地域差异而扩大的知识鸿沟,从而推进教育公平等。
早在2009年,“家常读书·点亮黑暗”公益读书计划就开始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音频资源。
2014年“捐献声音”公益活动制作了100多本有声书,为盲人读书的微信公众号也数次优化升级以适应盲人群体的特殊要求。
2015年“上学路上·故事盒子”的公益活动,将图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下载到智能终端上送给留守儿童以陪伴他们成长,弥补情感缺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有声读物不仅具有客观的经济价值,也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公益价值。
(摘编自李秀丽《知识付费浪潮中有声读物的价值发现与重构》,《出版参考》2018年05期)材料三:
有声读物固然有解放双手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线性传播的不足。
在移动互联时代,资讯过剩、注意力稀缺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更高效地整合用户的时间、契合用户的阅读习惯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要在现有条件下提供更精准、明确的类目建设,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大数据推送,缩短用户与内容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提供图文阅读与声音阅读之间的自由切换将是一个方向,如昊福文化的“逗号计划”,“企鹅课标经典”等,将纸质文字图书和声音结合起来,童趣出版社研发的Barbie边读边玩、安徒生有声绘本等,在这方面已经做出初步探索。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语音识别、语音搜索、语音交互提供了现实可能。
此外,智能音箱的发展为有声读物培育青少年用户群体、占据家居生活场景打开了传播通道。
(摘编自李秀丽《知识付费浪潮中有声读物的价值发现与重构》,《出版参考》2018年05期)材料四:
近日读客文化策划、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畅销科幻小说《AI迷航》实现了纸电声三者同步出版,被誉为国内首部立体出版的图书,一经上市,就在纸、电、声各个平台上均获五星好评,引发业内关注。
这也许宣告了另一个时代的到来:有声书正不可阻挡地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新趋势。
据记者调查了解,上海译文出版社、读客文化等出版机构已经纷纷涉水有声书,并开始尝到甜头。
“目前单个作品收入最高已经达到几百万元,不少平台甚至会跟出版机构竞争作家的有声版权,一些畅销书的有声版权价格已经达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少数作品的有声书收益甚至超过电子书和纸质书。
”一位有声书从业者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不光出版机构,做网络文学的阅文集团、掌阅科技,做话剧和电影的开心麻花等各路机构也纷纷涉足其中,有声书出版正成为当今资本的宠儿。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今天的有声书,透露了互联网时代下阅读的重大变迁。
有声书契合了互联网时代更多的碎片化场景,车载、通勤、居家时随时切入想听就听,目前已经成为纸质书、电子书之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
(摘编自《有声书市场或成下个“蓝海”》,《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19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蜻蜓FM总裁钟文明认为,有声阅读的未来必定会和场景、人群有关,但胜出的关键取决于优质的内容。
B. 有声读物给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带来了帮助和慰藉,体现出有声读物所具有的公益价值,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
C. “逗号计划”、安徒生有声绘本,这些有声读物都在图文阅读和声音阅读的自由切换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D. 众多出版机构涉足有声阅读,跟有声读物可观的收益有重大关联。
有声书出版正为当今资本所追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声阅读用户规模已超2亿,智能音箱涌入人们居家日常生活,有声阅读潜在的用户储备可期,市场潜力巨大。
B. 有声读物有解放双手的传播优势,特别是对年轻受众来说,是丰富优质的新型阅读选择,吸引力会持续放大。
C. 《AI迷航》作为国内首部纸电声同步立体出版图书,一经上市就广受关注,宣告了未来的出版市场必将是有声书的天下。
D.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的形式和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声书正不可阻挡地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三
种出版力量”。
6. 假如你是某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现在由你负责去开拓有声读物市场,你该如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请根据文本内容陈述你的策划。
参考答案:
4. A
5. C
6. ①优化产品质量,开发有声读物文化价值和公益价值,占据质量制高点,同时争取占有版权。
②做好市场调查,重点研究年轻人的心理和爱好,开发适合于不同群体阅读的读物。
③开发完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决线性传播不足的技术障碍,使产品契合用户时间和阅读习惯。
④丰富产品的类型,开发契合更多场景需要的产品,扩大市场。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但胜出的关键取决于优质的内容”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不过,不管阅读的形式和载体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竞争中胜出的筹码”分析可知,“内容永远是竞争中胜出的砝码”是文章作者的观点。
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宣告了未来的出版市场必将是有声书的天下”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这也许宣告了另一个时代的到来:有声书正不可阻挡地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新趋势”分析可知,“宣告了未来的出版市场必将是有声书的天下”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文本内容“2015年‘上学路上?故事盒子’的公益活动,将图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下载到智能终端上送给留守儿童以陪伴他们成长,弥补情感缺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有声读物不仅具有客观的经济价值,也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公益价值”分析可知,优化产品质量,开发有声读物文化价值和公益价值,占据质量制高点,同时争取占有版权。
结合“智能音箱的发展为有声读物培育青少年用户群体、占据家居生活场景打开了传播通道”分析可知,做好市场调查,重点研究年轻人的心理和爱好。
结合“要在现有条件下提供更精准、明确的类目建设,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大数据推送,缩短用户与内容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提供图文阅读与声音阅读之间的自由切换将是一个方向”分析可知,开发完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解决线性传播不足的技术障碍。
结合“不光出版机构,做网络文学的阅文集团、掌阅科技,做话剧和电影的开心麻花等各路机构也纷纷涉足其中,有声书出版正成为当今资本的宠儿”“到电子书,再到今天的有声书,透露了互联网时代下阅读的重大变迁。
有声书契合了互联网时代更多的碎片化场景,车载、通勤、居家时随时切入想听就听,目前已经成为纸质书、电子书之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分析可知,丰富产品的类型,开发契合更多场景需要的产品。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绝鉴
何一飞
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
老板姓陈,叫陈若尘。
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
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
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
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
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
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
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
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
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
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
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
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
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
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是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
豁达的陈若尘最近也有些豁达不开,那是因为女儿的事。
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愿走出一步。
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
这天晚上,县委书记和冯有为喝茶,书记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递到陈若尘手里,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正好学以致用。
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恩,当得以死相报啊。
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
茶友们很久没来了。
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
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喜得连忙去泡荼。
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西说:若尘,你给看看。
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
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不是孤品,但存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的价。
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
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
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
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赝品证明。
陈若尘明白了,他这是要把真当假,只不知是为了送个安全还是收个安全,聪明啊。
陈若尘内心挣扎着煎熬着,良久,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
片刻,拿了印鉴纸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就假吧。
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
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
街坊邻居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
死了好。
他死他的,我活我的。
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
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对陈若尘两个好友的介绍,一是为了引出县委书记,推动情节的发展;二是为后文陈若尘出家埋下伏笔。
B. 作者安排陈若尘为真品菊纹盘出赝品证明的情节,意在揭示本文的主旨:讽刺当今社会—些官员“雅贪”的现象。
C. 陈若尘的老婆尽管文中着墨不多,但其市侩、俗气的形象清晰可见,她的出场有力地衬托了陈若尘的形象特点。
D. 陈若尘为女儿勉为其难地做了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最后只能选择皈依佛门永不鉴玉来惩戒自己,更凸显出陈若尘做人之真。
5. 小说以“绝鉴”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陈若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5. 小说标题一语双关:陈若尘精于鉴玉,“绝”是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意思,表现了其技艺的高超;“绝”又有最后的意思,陈若尘鉴定完菊纹盘后决绝地与尘世告别。
以此为题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6. (1)精于鉴玉,技艺高超。
对龙凤纹玉环和清代菊纹盘的鉴赏中可见其专业。
(2)淡泊名利,不阿附权贵。
通过对其好友范围、性情的介绍以及最后端茶送县委书记的情节中可见其性情之真。
(3)看轻金钱,有自己的操守。
拒绝为赝品出真品证明,不赚昧良心的钱表明他对金钱的淡然;为还人情债最后以出家相抵,表现了他自我的人生坚守。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本题B项,“意在揭示本文的主旨:讽刺当今社会—些官员‘雅贪’的现象”错,意在表现陈若尘高尚的品格和操守。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需结合标题的含义,包括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再联系全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旨进行思考。
本题主要从标题含义及对情节的作用的角度解答。
“绝鉴”一语双关,一是指陈若尘鉴定文物技术的高超,又指他鉴定完菊纹盘后决绝地与尘世告别,皈依佛门。
可见从情节上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型答题步骤一般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由“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
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
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
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可概括出“精于鉴玉,技艺高超”。
由他所交的朋友“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以及“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可以概括出“淡泊名利,不阿附权贵”。
由“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以及最后的结局“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
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 为还人情债最后以出家相抵,可概括出“看轻金钱,有自己的操守”。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题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环境描写。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自然环境对人物也有烘托陪衬作用。
第四,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以及其他人物的评价。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熊十力:乱世为儒
朵渔
熊十力出生于湖北黄冈,是一个乡村穷教师的儿子。
十三四岁时,父母相继病亡。
此后游学乡间,读王船山、顾亭林之书,忽有革命之志,遂投奔武昌新军。
1917到1918年间,参与孙中山幕府。
他目睹鼎革以还,世风日下,慨叹“由这样一群无心肝的人革命,到底革到什么地方去呢?”深感“革政不如革心”,遂慨然弃政向学。
1920年熊十力拜在南京内学院欧阳竟无大师门下学佛。
熊十力在内学院里是年岁较大的学员,学习极为用功,也是最穷的一个,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空道人”。
熊氏在内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唯识学和因明学基础,接受了哲学思维的严格训练。
1922年熊十力受聘北京大学讲授佛教唯识学。
但自一开始,熊便一步步背弃师说,逐渐离开佛教唯识学,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观点。
好在蔡元培向来提倡兼容并包,亦就相安下去。
然而,熊十力的讲课效果似乎不太妙;而不能得英才教之,更让他觉得气馁。
后来,他干脆向学校提出在家授徒,虽不能得天下英才,能有“二三子”聚而教之,也是惬意,“而不相干之学子,亦不愿其与于斯课”。
学校竟也同意了他的要求。
熊十力师风陡峻,责人以善,不惜詈骂,情急处甚至会饱以老拳。
一次,梁漱溟为学问之事与熊十力发生了争论。
争完了,熊十力趁梁漱溟转身的机会,跑上去朝梁就是三拳头,口里还骂他是“笨蛋”。
梁漱溟了解熊的个性,没加理会就走了。
熊氏也深知自己修养不足,缺少一份儒者的典雅,但“检讨”归“检讨”,他决计不去改正。
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熊十力辗转返回黄冈,后来进入四川,颠沛流离,生活尤为拮据。
但他自甘寂寞,乐以忘忧,仍勉力著述讲学。
他依然坚持每日清晨四点即起床,读书写作,中午亦只闭目坐上片刻。
写起来只需一纸一笔,最穷困时,用秃笔写,以碗为砚,一盛墨汁,一盛朱红。
因长期流离失所,身边并无藏书,他恐怕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
1946年春,蒋介石正欲乘船还都南京,途经武汉,得知熊十力在汉口,便差人去请,熊一听顿时光火:“要我去看他,他是什么东西!”蒋又赠资百万以助其办哲学研究所,但熊并不领情。
1946年6月7日,熊致函徐复观,讲明:当局若真想为国家培育元气,最好让自己自安其素,为所欲为,不必专款资助,只要不横加干涉,便是一种支持。
他并举章太炎之例,说“章太炎一代高名,及受资讲学,而士林唾弃”。
熊十力对学术上的“逐臭”之徒极其反感:“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之夫。
”对那些“徘徊周旋于人心风会迎合之中”的浮华名士也尤为厌恶,熊说,“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1947年春北大复校,熊闻讯便重返北大。
他原以为可以重拾当年初到北大时那种平静的治学生涯,然而内战使北平依然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48年2月,浙江大学请熊十力前去讲学,熊氏携弟子牟宗三一起前往,并将筑居之所命名为“漆园”,并自号“漆园老人”,自比“漆园吏”庄子,取庄周避世之意。
1949年5月16日,他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武汉,极为兴奋,大书三个字:解放了!50年代初,熊十力留在大陆,生活是安定的,然而此时熊十力的内心是孤独的。
他的学说逐渐被边缘化了,著作也几乎到了被人遗忘的地步。
他在暮年哀叹道:“人生七十,孑然一老,小楼面壁,忽逢十祀。
绝无向学之青年,亦鲜有客至。
”1956年他完成了《原儒》一书的下卷,以“六经注我”的精神,重新阐释了儒学经典和儒学史。
1968年5月23日上午,一代大儒走完了他84年的人生路程。
(节选自同名文章,有删节)
【相关链接】
圣贤讲仁,讲性命无道,讲良知,都不是一假定,而是一真实生命的呈现……熊先生是一个真人。
他真之所以为真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不用说得太玄远,太严肃,而只从他日常生活上说。
(牟宗三《熊十力先生追念会讲话》)
4.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牟宗三所说“熊先生是一个真人”的一项是()
A. 熊十力在南京内学院求学时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有人送给他“空空道人”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