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脉动,从“你我他”讲起——浅谈浙江日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中,有改革开放在基层的推动者,也有改革开 放红利的直接受益者。前者如苍南县龙港镇委原书记 陈定模。他带领一班人开全国之先河实行农村土地、 户籍改革,允许土地有偿使用,允许农民离土离乡,将 龙港从荒凉渔港打造成“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探索农 村城市化的路径。后者如曾岳祥,他 18 岁下海捕鱼, 与渔业结下不解之缘。受益于改革开放,大学毕业后, 成为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的负责人。如今,他领衔的 大洋世家又在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投资兴业。
他们中,有推动城市不断发展的建设者,也有活跃 在乡野阡陌的农民。前者如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广宇,他参与建设了一系列 重要交通项目,见证了杭州城市交通路网由小到大、由 “过江难”到跨江而建的历程。后者如“追着太阳种西 瓜”的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罕溪头村村民牟官顺,他凭 着一手娴熟的西瓜种植技术,闯遍五湖四海。2015 年,在缅甸密支那开始租地种西瓜,是密支那的台州瓜 农“第一人”。
通过 40 个普通浙江人的人生轨迹、生活变迁,透 视出来的是敢闯敢试、拼搏实干的之江儿女在改革开 放历程中创造幸福的故事。个人的“小家”记事,解密 的是浙江勇立潮头的密码,回答的是浙江这样一个资 源小省如何通过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命题,折射的是
之江大地和祖国的时代变化。他们的经历浓缩了浙 江改革开放 40 年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一种新闻与历 史的辩证关系。
严沁பைடு நூலகம்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
封面
\ COVER
记录时代脉动,从“你我他”讲起
——浅谈浙江日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本》
文_严 沁
刚刚过去的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各大媒 体 纷 纷 推 出 特 别 报 道 回 顾 来 路 、聚 焦 当 下 、展 望 未 来。其中,浙江日报于 2018 年 12 月 10 日推出 56 个 版面的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 本》,以 40 个浙江人的视角,记录了之江大地各地域、 各方面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变化、成果,引发广泛关 注,在各大媒体同台竞技中独树一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改革开放的激荡 大潮中,百舸争流的就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我的 家国记事本》以 40 个普通人的小切口,从身边“你我 他”的故事讲起,拼出了一幅改革开放 40 年来浙江变 革的时代画卷。将视角对准时代洪流中的“你我他”, 无疑最能展现真实的改革开放,最能讲透改革开放的 奥秘,最能激励我们不断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 革开放再出发。
群众视角: 用大白话讲好“你我他”
以人民群众为主角,更要用群众视角叙事,这样 的人物报道才更贴近人物本身,更具可读性、感染力、 传播力。
浙江日报将“我的家国记事本”作为庆祝改革开 放 40 周年特刊的关键词,这表明,其定位就是在于 “听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围绕这一呈现宗旨,特 刊在整体设计和细节把控上注重做实做细、守正创 新,为读者展现一份贴近老百姓的“记事本”,呈现 40 段群众身边的家国故事。
辑中心夜编部(现要闻编辑部)在前期策划中,明确了 特刊人物须与全国知名的改革开放代表人物相区隔, 定位为“有故事的普通人”,或是参与、见证了重大革 新,或是受益于改革开放,其代表性覆盖浙江各地域、
\ 2019 1
19
传媒评论
年第 期
\ 2019 1
\ COVER
封面
20
传媒评论 年第 期
各职业、各年龄段,通过他们的讲述,读者可以体验最 真切、最触手可及、最平易近人的改革开放故事。
在人物选定过程中,浙江日报各全媒体采访部门、 各分社摸排线索、搜集资料,由全媒体编辑中心夜编部 汇总,预选人物多达百个。浙报集团领导召集采编各 部门开展了广泛讨论,经征求意见、充分比对、多次筛 选,根据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改革开放事件,最终选定了 40 个故事生动、颇有特点、极具代表的人物。
他们中,有改革开放初期的亲历者,也有改革开放 深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前者如见证义乌市场发展的冯 爱倩。她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代经营户,也成为 了第一代管理者,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冯姐”的 原型。冯爱倩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场发展的全 过程,至今仍在义乌收藏品市场摆摊。后者如衢州市 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田俊。作为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 的一线参与者,她带领部门推进落实“一窗受理、集成 服务”等改革,使之成为当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 抓手。
《我的家国记事本》注重三个维度的“贴近”:在立 意上贴近改革开放主旨,在形式上贴近“家国记事”, 在内容上贴近百姓话语。
立意围绕中心。作为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重 大主题报道,特刊在整体性上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 一关键词,在整体策划中注重围绕改革开放宏观成果, 反映群众身边细节变化。《我的家国记事本》以 40 人的 亲历、视角,尽力展现多种特征群体的改革开放历程, 力争将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浙江故事说透、说全面。为 避免 40 个人物在呈现中过乱过散,同时增强逻辑性, 特刊的整体内容分“弄潮“”通途“”绿野“”繁城“”惠民” 五个篇章讲述“。弄潮”篇聚焦 40 年来一批在重大改革 举措中,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改革先行者;“通途”篇 聚焦一批在重大开放举措中,敢于“走出去”的开放先 行者“;绿野”篇相较于前两篇章,注重报道在“三农”领 域较为具体改革举措方面的参与者;“繁城”篇聚焦的 是在城市领域较为具体的改革举措方面的参与者“;惠 民”篇聚焦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参与者。
以人为本: 聚焦大时代中的“你我他”
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人,同 时也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每一个“小我”的故事,折 射的是 40 年来的家国大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媒体的许多主题报 道,往往偏重于宏大叙事。但与此不同,浙江日报把 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刊的视角,放在了改革开放 历程中的 40 位普通浙江人身上。浙江日报全媒体编
五个篇章交错互补、相辅相成,将改革开放从体 制机制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城乡协同发展、建设小康 社会等主要成就一一呈现,叙事丰富而有逻辑,充分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要义主旨。
他们中,有推动城市不断发展的建设者,也有活跃 在乡野阡陌的农民。前者如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广宇,他参与建设了一系列 重要交通项目,见证了杭州城市交通路网由小到大、由 “过江难”到跨江而建的历程。后者如“追着太阳种西 瓜”的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罕溪头村村民牟官顺,他凭 着一手娴熟的西瓜种植技术,闯遍五湖四海。2015 年,在缅甸密支那开始租地种西瓜,是密支那的台州瓜 农“第一人”。
通过 40 个普通浙江人的人生轨迹、生活变迁,透 视出来的是敢闯敢试、拼搏实干的之江儿女在改革开 放历程中创造幸福的故事。个人的“小家”记事,解密 的是浙江勇立潮头的密码,回答的是浙江这样一个资 源小省如何通过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命题,折射的是
之江大地和祖国的时代变化。他们的经历浓缩了浙 江改革开放 40 年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一种新闻与历 史的辩证关系。
严沁பைடு நூலகம்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编辑部
封面
\ COVER
记录时代脉动,从“你我他”讲起
——浅谈浙江日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本》
文_严 沁
刚刚过去的 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各大媒 体 纷 纷 推 出 特 别 报 道 回 顾 来 路 、聚 焦 当 下 、展 望 未 来。其中,浙江日报于 2018 年 12 月 10 日推出 56 个 版面的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刊《我的家国记事 本》,以 40 个浙江人的视角,记录了之江大地各地域、 各方面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变化、成果,引发广泛关 注,在各大媒体同台竞技中独树一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改革开放的激荡 大潮中,百舸争流的就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我的 家国记事本》以 40 个普通人的小切口,从身边“你我 他”的故事讲起,拼出了一幅改革开放 40 年来浙江变 革的时代画卷。将视角对准时代洪流中的“你我他”, 无疑最能展现真实的改革开放,最能讲透改革开放的 奥秘,最能激励我们不断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 革开放再出发。
群众视角: 用大白话讲好“你我他”
以人民群众为主角,更要用群众视角叙事,这样 的人物报道才更贴近人物本身,更具可读性、感染力、 传播力。
浙江日报将“我的家国记事本”作为庆祝改革开 放 40 周年特刊的关键词,这表明,其定位就是在于 “听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围绕这一呈现宗旨,特 刊在整体设计和细节把控上注重做实做细、守正创 新,为读者展现一份贴近老百姓的“记事本”,呈现 40 段群众身边的家国故事。
辑中心夜编部(现要闻编辑部)在前期策划中,明确了 特刊人物须与全国知名的改革开放代表人物相区隔, 定位为“有故事的普通人”,或是参与、见证了重大革 新,或是受益于改革开放,其代表性覆盖浙江各地域、
\ 2019 1
19
传媒评论
年第 期
\ 2019 1
\ COVER
封面
20
传媒评论 年第 期
各职业、各年龄段,通过他们的讲述,读者可以体验最 真切、最触手可及、最平易近人的改革开放故事。
在人物选定过程中,浙江日报各全媒体采访部门、 各分社摸排线索、搜集资料,由全媒体编辑中心夜编部 汇总,预选人物多达百个。浙报集团领导召集采编各 部门开展了广泛讨论,经征求意见、充分比对、多次筛 选,根据浙江最具代表性的改革开放事件,最终选定了 40 个故事生动、颇有特点、极具代表的人物。
他们中,有改革开放初期的亲历者,也有改革开放 深化过程中的参与者。前者如见证义乌市场发展的冯 爱倩。她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第一代经营户,也成为 了第一代管理者,是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冯姐”的 原型。冯爱倩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场发展的全 过程,至今仍在义乌收藏品市场摆摊。后者如衢州市 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田俊。作为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 的一线参与者,她带领部门推进落实“一窗受理、集成 服务”等改革,使之成为当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 抓手。
《我的家国记事本》注重三个维度的“贴近”:在立 意上贴近改革开放主旨,在形式上贴近“家国记事”, 在内容上贴近百姓话语。
立意围绕中心。作为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重 大主题报道,特刊在整体性上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 一关键词,在整体策划中注重围绕改革开放宏观成果, 反映群众身边细节变化。《我的家国记事本》以 40 人的 亲历、视角,尽力展现多种特征群体的改革开放历程, 力争将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浙江故事说透、说全面。为 避免 40 个人物在呈现中过乱过散,同时增强逻辑性, 特刊的整体内容分“弄潮“”通途“”绿野“”繁城“”惠民” 五个篇章讲述“。弄潮”篇聚焦 40 年来一批在重大改革 举措中,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改革先行者;“通途”篇 聚焦一批在重大开放举措中,敢于“走出去”的开放先 行者“;绿野”篇相较于前两篇章,注重报道在“三农”领 域较为具体改革举措方面的参与者;“繁城”篇聚焦的 是在城市领域较为具体的改革举措方面的参与者“;惠 民”篇聚焦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参与者。
以人为本: 聚焦大时代中的“你我他”
人民群众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人,同 时也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每一个“小我”的故事,折 射的是 40 年来的家国大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媒体的许多主题报 道,往往偏重于宏大叙事。但与此不同,浙江日报把 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特刊的视角,放在了改革开放 历程中的 40 位普通浙江人身上。浙江日报全媒体编
五个篇章交错互补、相辅相成,将改革开放从体 制机制变革、扩大对外开放、城乡协同发展、建设小康 社会等主要成就一一呈现,叙事丰富而有逻辑,充分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要义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