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干梗死68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干梗死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病因、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6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8例患者中显著进步32例(47.06%),进步26例(38.24%),无变化5例(7.35%),恶化3例(4.41%),死亡2例(2.94%)。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且早期诊断困难,MRI对该病的确诊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

标签:急性脑干梗死;影像学;临床分析
脑干梗死在脑梗死中并不多见,但是该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预后不一[1]。

造成该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底动脉及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导致了动脉血管管腔变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脑干供血障碍使得局部脑干组织坏死,引发了极其严重的临床病症[2]。

急性脑干梗死具有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等特点。

有必要对其病因、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该研究选取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8例,并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8例。

其中男40例,女28例。

年龄39~84岁,平均(61.2±7.3)岁。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32例,高血脂病史16例,糖尿病史10例,心律失常心房震颤5例,TIA发作史2例,长期吸烟史2例,长期饮酒史1例。

1.2 诊断标准
68例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

均为突然发病,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24 h,症状和体征均可用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解释,且经过CT和MRI检查均证实脑干有梗死灶并确诊为脑干梗死。

1.3 临床表现
68例患者均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见表1。

其中病灶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对侧中枢性面舌瘫41例;病灶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对侧肢体痛觉减退9例;单纯中枢性面舌瘫7例;单纯病灶对侧肢体肌力减退4例;单纯对侧肢体痛觉减退2例。

头晕,肢体肌力正常4例;昏迷1例;其中临床表现符合Horner综合征2例,外展神经受累1例,动眼神经受累1例。

表1 68例患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例数(例)比例(%)
昏迷 1 1.47
呛咳38 55.88
构音障碍41 60.29
共济失调 3 4.41
Horner综合征 2 2.94
外展神经麻痹 1 1.47
动眼神经麻痹 1 1.47
水平或/和垂直眼震 1 1.47
病灶对侧感觉障碍11 16.18
病灶对侧肢体肌力减退 53 77.94
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或面瘫57 83.82
1.4 影像学检查
以上68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头部CT及MRI检查,梗死部位见表2。

梗死灶直径>15 mm者25例,15 mm的患者。

在恶化与死亡病例中脑桥+枕叶+小脑梗死1例,脑桥+延髓梗死2例,脑桥+小脑梗死2例。

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2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并发中枢高热。

3 讨论
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调节呼吸、循环及维持体温、意识的重要生命中枢[4]。

脑干梗死属于虽不常见但病情极严重、死亡率较高的脑梗死。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取决于脑干受累的部位。

通常表现为同侧脑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及对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同时存在,即交叉性神经征[5]。

该研究选取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8例,对患者的病因、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77.94%的患者为脑桥梗死,该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而且典型交叉性体征很少,大多数是以轻偏瘫,同时有眩晕、肢体感觉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言语障碍等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前来就诊,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较困难,但近些年来MRI广范应用于面积较小脑干梗死的诊断,有效提高了急性脑干早期的诊断率。

有资料显
示,脑干梗死的死亡率极高,该研究发现影响急性脑干梗死预后的主要因素有梗死灶的大小、患者年龄及并发症等[6]。

脑干梗死面积较大会直接或间接损害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从而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梗死灶直径<15 mm的患者往往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不仅应抓住急性脑干梗死的典型表现而且应准确辨别该病的非典型表现,有效降低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率,为该病的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高临,孙博.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5):93.
[2]程吉才,李俊样,王富红,等.高氧液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83.
[3]侯宝峰.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42,145.
[4]邵培宁.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7):1359-1360.
[5]苗成,张建璞,李红云.恩必普治疗42例急性脑干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61-62.
[6]何伟,张园,江晖,等.急性脑干梗死56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