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四中高中化学选择题专题复习(11个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氧化还原高考试题
1.(2004年北京春)在下图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 .
B .
C .
D . 2.(2004年北京春)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Ce 4++Fe Fe 3++Ce 3+ Sn 2++2Fe 2Fe 2++Sn 4+
由此可以确定Fe 3+、Ce 3+、Sn 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Sn 2+、Fe 3+、Ce 3+ B .Sn 2+、Ce 3+、Fe 2+ C .Ce 3+、Fe 2+ 、Sn 2+ D .Fe 3+、Sn 2+、Ce 3+
3.(2004上海卷)在含有Cu (NO 3)2、Mg (NO 3)2和AgNO 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
B. Cu
C. Ag
D. H 2 4、(2004年江苏卷)ClO 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 2: 2KClO 3+H 2C 2O 4+H 2SO 4∆2ClO 2↑+K 2SO 4+2CO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ClO 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 .ClO 2是氧化产物
C .H 2C 2O 4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 molKClO 3参加反应有2mol 电子转移
5、(2004年北京卷)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4242224125712514SO H FeSO S Cu O H FeS CuS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 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mol FeS 2发生反应,有10mol 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24SO 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 2只作还原剂
6.已知KH 和H 2O 反应生成H 2和KOH ,反应中1molKH ( ) A .失去1mol 电子 B .得到1mol 电子 C .失去2mol 电子 D .没有电子得失 7.(2005年江苏)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Co 2O 3、Cl 2、FeCl 3、I 2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 Cl 2 + 6 FeI 2 = 2FeCl 3 + 4 FeI 3 B .Cl 2 + FeI 2 = FeCl 2 + I 2
C .Co 2O 3 + 6 HCl = 2CoCl 2 + Cl 2↑+ 3H 2O
D .2Fe 3+ + 2I — = 2Fe 2+ + I 2
8.(2006年广东卷)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 .O 3+2KI+H 2O==2KOH+I 2+O 2
B .2CH 3COOH+
C a (ClO)2==2HClO+Ca(CH 3COO)2 C .I 2+2NaClO 3==2NaIO 3+Cl 2
D .4HCl+MnO 2==MnCl 2+Cl 2↑+2H 2O 9、(2006年北京卷)已知:
①向KMnO 4固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 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 试纸变蓝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 4_
> Cl 2 > Fe 3+ > I 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 2O
2
→H
2
O IO
3
-→I
2
MnO
4
-→Mn2+ HNO
2
→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
2
最多的是
A H
2
O
2
B IO
3
- C MnO
4
- D HNO
2
11、(2006年江苏卷)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
度和反应温度有关。

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
3溶液②Cu与FeCl
3
溶液③Zn与H
2
SO
4
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2.(2006年江苏)实验室制Cl
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
2
MnCl
2
+C1
2
↑+2H
2
O.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0
2
B.每生成1 molCl
2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每消耗1 molMnO
2
,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
2
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13、(2006年上海卷)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
2②H
2
SO
4
③NH
4
NO
3
④HCl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全部
14.(2007年全国II)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D.2F2+2H2O=4HF+O2
15、(2007福建卷)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6.(2007年江苏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

其反应原理为:C3N3(OH)3△3HNCO;8HNCO+6NO2△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17、(2008年重庆)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18、(2008年上海)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D.O2、SO2、H2O 19.(2008年广东卷理科基础)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高温2AlN
+3CO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20、(2008年全国Ⅱ)(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 SO2、H2O、N2、NH3
B. N2、SO2、H2O 、NH3
C. N2、SO2、NH3、H2O
D. H2O、NH3、SO2、N2
答案:
1B 2A 3C 4AC 5C 6A 7A 8AD 9A 10B 11A 12C 13D 14A 15A 16C 17C 18A 19B 20C
专题二:2004-2008年离子方程式高考试题
1.(2004年全国)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
2 + 2H+ === Ca2+ + 2H
2
O
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
2O === Na+ +2OH-+ H
2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
3 + 2CH
3
COOH === Ca2+ + 2CH
3
COO- +CO
2
↑+ H
2
O
2、(2004年北京春).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Fe2++2H
2O
2
+4H Fe3++4H
2
O
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O 2
3+2H CO
2
↑+H
2
O
C.大理石溶解于醋酸 CaCO
3+2H Ca2++CO
2
↑+H
2
O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3H
2O Al(OH)
3
↓+3H+
3、(2004年广东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 + Cl
2
= Fe3+ + 2Clˉ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 + 3NH
3•H
2
O = Fe(OH)
3
↓ + 3NH
4
+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
3)
2
+ 2H+= Ca2+ + 2H
2
O + 2CO
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
2 + 2OHˉ= 3Clˉ + ClOˉ + H
2
O
4、(2004年江苏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0H—══Al(OH)
3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
2O电解H
2
↑+C1
2
↑+20H—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
3+2H+═Ca2++CO
2
↑ +H
2
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
2O
2
══Fe3++2H
2
O
5、(2004上海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 2 H+→ H
2
S ↑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
2
S → CuS↓ + 2 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Al3+ + 4NH
3•H
2
O → AlO2- + 4NH
4
+ +2H
2
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CO
32- + H
2
O
6.(2005年广东)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4OH— == AlO
2— + 2H
2
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
2 + H
2
O + 2C
6
H
5
O—→2C
6
H
5
OH + CO
3
2—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O
3— + H+ == CO
2
↑+ H
2
O

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 + 2Br— + 2Cl
2 == Fe3+ + Br
2
+ 4Cl—
7、(2005年广东)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Mg+2H++2Cl—=MgCl
2+H
2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Ba2++SO
42—=BaSO
4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
2CO
3
+2H+=2Na++H
2
O+CO
2

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浅绿色;Fe+Fe3+=2Fe2+ 8.(2005年江苏)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
3+ Ca2+ + OH—= CaCO
3
↓ + H
2
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NH+
4△ H
2
O + NH
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H
2
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 H++ 2NO-
3= Cu2+ + 2NO↑+H
2
O
9.(2005年辽宁卷)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CaCO
3+2CH
3
COOH=(CH
3
COO)
2
Ca+H
2
O+CO
2

B SiO
2+2NaOH=Na
2
SiO
3
+H
2
O
C AgNO
3+HCl=AgCl↓+HNO
3
D 2HCl+Cu=CuCl
2+H
2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甲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HCOO-+H HCOOH
B.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2H
2O H
2
S+2OH-
C.醋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Ba2++SO-2
4 BaSO
4

D.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反应:Ca2++OH-+HCO
3- CaCO
3
↓+H
2
O
11、(2005年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
32- + 2H+→ CO
2
↑ + H
2
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 + 2H+→ H
2
S↑
C、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C
6H
5
O- + CH
3
COOH → C
6
H
5
OH + CH
3
CO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 + Cl
2
→ Fe3+ + 2Cl- 12.(2006年广东卷)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
2与NaOH溶液反应:Cl
2
+2OH-==Cl-+ClO-+H
2
O
B.F
2与NaOH溶液反应:F
2
+4OH-==2F-+O
2
+2H
2
O
C.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
3
·H
2
O==Ag(NH
3
)
2
++2H
2
O
D.Fe
3O
4
与稀HNO
3
反应:Fe
3
O
4
+8H+==Fe2++2Fe3++4H
2
O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
3·H
2
O=AlO
2
-+4NH
4
++2H
2
O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
3-=CaCO
3
↓+H
2
O
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
3+2H+=Ca2++CO
2
↑+H
2
O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
2
=2Fe3++2Cl-14、(2006年江苏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
3溶液制备Fe(OH)
3
胶体:Fe3++3H
2
O_____Fe(OH)
3
↓+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
3-+H+===CO
2
↑+H
2
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
2反应制Cl
2
:MnO
2
+2H++2Cl_____Cl
2
↑+Mn2++H
2
O
D.用FeCl
3
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15.(2006年江苏)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
2

B.铜跟浓硝酸反应Cu+2N0
3-+4H+=Cu2++2N0
2
↑+2H
2
O
C.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0
32-+2H+=CO
2
↑+H
2
O
D.铁跟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16.(2006年上海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H
2SO
4
与Ba(OH)
2
溶液反应:Ba2++2OH-+2H+十SO
4
2-→BaSO
4
↓+2H
2
O
B Ca(HCO
3)
2
与过量Ca(OH)
2
溶液反应:Ca2++HCO
3
-+2OH-→CaCO
3
↓+CO
3
2-+2H
2
O
C Na
2CO
3
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
:CO
3
2-+CO
2
+H
2
O→2HCO
3

D CH
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
2
O
17.(2007四川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电解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18.(2007年全国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 H2O
19.(2007年江苏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20.(2008年江苏)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Br2FeBr3Br+ HBr
21、(2008年天津)下列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
2CO
3
溶液混合:Ca2++CO
3
2-=CaCO
3
B、NH
4HSO
3
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NH
4
++HSO
3
-+2OH-NH
3
•+SO
3
2-+2H
2
O
C、酸性条件下KIO
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
2
:IO
3
-+5I-+3H
2
O=3I
2
+6OH-
D、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
3
·H
2
O=AgOH∙+NH
4

22.(2008年江苏)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电解H2↑+ Cl2↑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 +2Ag(NH3)2+ + 2OH-水浴加热CH3COO- + NH4+ +3NH3 + 3Ag↓+ 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CO 2 + H 2O + 2C 6H 5O - 2C 6H 5OH + 2CO 32-
D .Na 2SO 3溶液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5SO 32- + 6H + + 2MnO 4- == 5SO 42- + 2Mn 2+ 3H 2O 23.(2008年四川)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Al 3++3CO 32-+3H 2O=2Al(OH)3↓+3CO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
-+↓=+2424S O )OH (Cu OH 2CuS O
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
56+↑+=+--
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
+4242BaS
O S O Ba 24.(2008年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AgNO 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 2S 溶液 2Ag +
+S 2-
→Ag 2S↓
B .过量CO 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 -+CO 2+H 2O →HCO 3-+HClO
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 CO 32-+2H +→CO 2↑+H 2O
D .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 3溶液 2HSO 3-+Ba 2++2OH -→BaSO 3↓+SO 32-+2H 2O 25.(2008年海南)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6、(2008年广东卷)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 2:NH 3·H 2O+CO 2=NH 4++HCO 3-
B.少量SO 2通入Ca(ClO)2溶液中:SO 2+H 2O+Ca 2++2ClO -=CaSO 3↓+2HClO
C.用稀HNO 3溶液FeS 固体:FeS+2H +=Fe 2++H 2S ↑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 2++OH -+H ++SO 24-=CaSO 4↓+H 2O
27.(2008年海南)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COOH+H 2O HCOO — + H 3O +
B 、CO 2+H 2O HCO 3— + H +
C 、CO 32— + H 2O
HCO 3— + OH — D 、HS — + H 2O S 2— + H 3O + 28.(2008年广东卷理科基础)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钠与水的反应:Na +H 2O =Na ++OH -+H 2↑
B .氯气与水反应:Cl 2+H 2O =2H ++Cl -+ClO -
C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 +=Al 3++3H 2O
D .用FeCl 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 ++Cu =Fe 2++Cu 2+
29.(2005年北京春)下列各组试剂在溶液中反应,当两种试剂的量发生改变时,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氯化镁、氢氧化钠
B .硫酸钠、氢氧化钡
C .氯化铝、氨水
D .溴化亚铁、氯水
30.(2005年江苏)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反应是
A 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
B 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C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31、(2006年重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 .黄铁矿煅烧:2 FeS 2 +5O 2 2FeO + 4SO 2
B .石英与石灰石共熔:SiO 2 + CaO CaSiO 3
C .氨的催化氧化:4NH 3 +5O 2 4NO +6H 2O
D .氯气与石灰乳反应:2Cl 2 + 2Ca (OH)2 CaCl 2 + CaClO 2 + 2H 2O
答案:1D 2D 3B 4BC 5B 6A 7D 8B 9D 10A 11C 12AC 13D 14B 15C 16AC 17C 18B 19C 20D 21B 22BD 23A 24AB 25D 26A 27C 28C 29D 30B 31C
专题三:2004年-2008年离子共存高考试题
1.(2004全国)在pH =l 含+2Ba 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2AlO
B .-ClO
C .-Cl
D .-
24SO
2、(2004年广东卷)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
沉淀的是 A 、BaCl 2溶液与Na 2CO 3溶液加足量稀CH 3COOH
B 、Ba(OH)2溶液与KNO 3溶液加足量稀H 2SO 4
C 、AgNO 3溶液与Na 2CO 3溶液加足量稀HCl
D 、Ca(OH)2溶液与FeCl 3溶液加足量稀HNO 3 3、(2004年江苏卷)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 +、SO 42—、NO 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Al 3+、CH 3C00—、Cl —
B .Mg 2+、Ba 2+、Br —
C .Mg 2+、Cl —、I —
D .Na +、NH 4+、Cl —
4.(2005年广东)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含大量Fe 3+的溶液中:NH 4+、Na +、Cl —、SCN —
B .在强碱溶液中:Na +、K +、AlO 2—、CO 32—
C .在c (H +) =10—13mol/L 的溶液中:NH 4+、Al 3+、SO 42—、NO 3—
D .在pH =1的溶液中:K +、Fe 2+、Cl —、NO 3— 5.(2005年江苏)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 2SiO 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 +、Na +、HCO -3、NO -3
B .Na +、SO -
24、Cl —、ClO —
高温
高温
催化剂 △
C.H+、Mg2+、SO-2
4、NO-
3
D.Ag+、K+、NO-
3
、Na+
6、(2005年天津卷)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酸性溶液Na+、K+、MnO
4-、Br- B 酸性溶液Fe3+、NH
4
+、SCN-、NO
3

C 碱性溶液Na+、K+、AlO
2-、SO
4
2- D 碱性溶液Ba2+、Na+、CO
3
2-、Cl-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
4-、Br-B.酸性溶液Fe3+、NH
4
+、SCN-、NO
3
-
C.碱性溶液Na+、K+、AlO
2-、SO-2
4
D.碱性溶液Ba2+、Na+、CO-2
3
、Cl-
8、(2006年江苏卷).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
4+、SO
4
2-、Cl-
D.含有大量NO
3-的溶液:H+、Fe2+、SO
4
2-、Cl-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
3
-、SCN-
B.c(H+)=1×10-13mol·L-1的溶液:Na+、Ca2+、SO42-、CO32-
9、(2006年上海卷)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
42-、NO
3
-,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
离子组是
A A13+、CH
3COO-、C1- B Na+、NH
4
+、C1-
C Mg2+、C1-、Fe2+
D Mg2+、Ba2+、Br-
10.(2006年四川卷)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
..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
4+、Cu2+、Cl一、N0
3
- B. K+、Na+、S0
3
2一、S2—
C. K+、Na+、A10
2-、S0
4
2- D. Ba2+、Fe2+、N0
3
-、Br-
11、(2007北京卷).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
3-、S2-② K+、Fe2+、I-、SO
4
2-③ Na+、Cl-、NO
3
-、SO
4
2-
④Na+、Ca2+、Cl-、HCO
3-⑤ K+、Ba2+、Cl-、NO
3

A.①③B.③⑤C.③④D.②⑤
12. (2007年江苏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
3
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
32- B.Al3+、H+、MnO
4

C.NH
4+、Fe3+、SO
4
2- D.Ag+、Cu2+、NO
3

13.(2008年江苏)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
4
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
3
-、Cl-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
4
2-、Cl-、H+
14.(2008年广东卷理科基础)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H)
3]-的溶液中:NH
4
+、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Na+、K+、CO
32-、NO
3

C.在pH=12的溶液中:NH
4+、Na+、SO
4
2-、Cl-
D.在c(H+)=0.1mol·L-1的溶液中:K+、I-、Cl-、NO
3

15、(2008年重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溶液中:NH
4
+、K+、ClO—、Cl—
B、有SO
4
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有NO
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
4
+、Ba2+、Fe2+、Br—
D、在c(H+) =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AlO
2—、SO
3
2—
16.(2008年全国I)在溶液中加入中量Na
2O
2
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
4、Ba2+、Cl-、NO-
3
B.K+、AlO-
2
、Cl-、SO2-4
C.Ca 2+、Mg 2+、NO -3、HCO -3
D.Na +、Cl -、CO 2-3、SO 2-3
17、(2008年海南)在pH =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H 4+、NO 3— 、K +、SO 42—
B 、CO 32_
、NO 3—、HCO 3—、Na +
C 、Na +、ClO —、AlO 2—、NO 3—
D 、CrO 42—、K +、Na +、SO 42—
答案:1C 2AD 3 D 4B 5B 6 C 7 C 8 A 9 B 10 D 11 B 12 A 13 C 14 B 15 D 16 B 17C
专题四:2004年-2008年热化学反应高考试题
1.(2004年广东卷)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g 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 、26.0kJ
B 、51.9kJ
C 、155.8kJ
D 、467.3kJ 2.(2004上海卷)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其反应放热的是
A.由无水醋酸钠制CH 4
B.由乙醇制C 2H 4
C.由电石制C 2H 2
D.由氯酸钾制O 2 3.已知(l ))g (O 2
1
)g (H 22+ =H 2O (g ) △H 1=a kJ ·1mol - (2))g (O )g (H 222+ =2H 2O (g ) △H 2=b kJ ·1mol - (3))g (O 2
1)g (H 22+=H 2O (l ) △H 3=c kJ ·1mol - (4))g (O )g (H 222+ =2H 2O (l ) △H 4=d kJ ·1mol -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4.(2004年全国)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C(石墨) + O 2(g) === CO 2(g) △H = -393.51kJ ·mol -
1
C(金刚石) + O 2(g) === CO 2(g) △H = -395.41kJ ·mol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5.(2005年江苏)氢气(H 2)、一氧化碳(CO )、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为:
H 2(g) + 1/2O 2(g) = H 2O(l);△H = —285.8 kJ/mol CO(g) + 1/2O 2(g) = CO 2(g);△H = —283.0 kJ/mol
C 8H 18(l) + 25/2O 2(g) = 8CO 2(g) + 9 H 2O(l);△H = —5518 kJ/mol CH 4(g) + 2 O 2(g) = CO 2(g) + 2 H 2O(l);△H =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 2(g)
B .CO(g)
C .C 8H 18(l)
D .CH 4(g)
6、(2005年全国)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
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 ) + 5O 2(g )====== 4CO 2(g )+2H 2O (l ); ΔH = -4b kJ / mol
B 、
C 2H 2(g ) + 2
5
O 2(g )======2CO 2(g )+H 2O (l ); ΔH = -4b kJ / mol
C 、2C 2H 2(g ) + 5O 2(g )====== 4CO 2(g )+2H 2O (l ); ΔH = -2b kJ / mol
D 、2C 2H 2(g ) + 5O 2(g )====== 4CO 2(g )+2H 2O (l ); ΔH = b kJ / mol 7.(2006年江苏卷)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H 1 C(s)+1
2O 2(g)===CO(g);△H 2
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 ③H 2(g)+1
2
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
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8.(2006年上海卷)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9.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 (g );△H =-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1);△H =-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 、 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 、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放出57.3kJ 热量 10.(2006年重庆)25℃、101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 、
285.8kJ/mol 、890.3kJ/mol 、2800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 (a) +)(2
12g O CO (g);△H = -393.5 kJ/ mol
B .2H 2 (g) + O 2 (g) 2H 2O (g);△H = + 571.6 kJ/ mol
C .CH 4 (g) + 2O 2 (g) CO 2 (g) +2H 2O (g);△H = -890.3 kJ/ mol
D .2
1C 6H 12O 6 (g) +3O 2 (g) 3CO 2 (g)+3H 2O (I); △H = -1400 kJ/ mol
11. (2007年全国II )已知:①1mol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 ②①1mol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
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molHCl 分子时释放431kJ 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 2(g )+Cl (g )=2HCl (g )
B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C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D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12.(2007年江苏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 ·mol -1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192.9 kJ ·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 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192.9kJ ·mol -1 13.(2008年宁夏)已知H 2(g)、C 2H 4(g)和C 2H 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 ·mol -1、-1411.0kJ ·mol -1
和-1366.8kJ mol -1,则由C 2H 4(g)和H 2O(l)反应生成C 2H 5OH(l)的△H 为 A .-44.2 kJ ·mol -1 B .+44.2 kJ ·mol -1 C .-330 kJ ·mol -1 D .+330 kJ ·mol -1 14、(2008年重庆)化学反应N 2+3H 2 = 2NH 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是
A 、N 2(g)+3H 2(g) = 2NH 3(l); ⊿H = 2(a —b —c)kJ/mol
B 、N 2(g)+3H 2(g) = 2NH 3(g) ; ⊿H = 2(b —a)kJ/mol
C 、21N 2(g)+23
H 2(g) = NH 3(l) ; ⊿H = (b +c —a)kJ/mol
D 、21N 2(g)+23
H 2(g) =NH 3(g) ; ⊿H = (a +b)kJ/mol
15.(2008年四川)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 =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 =2CO(g)+O 2(g)反应的 ΔH =2×283.0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16. (2008年上海)已知:H 2(g)+F 2(g)→2HF(g)+270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氢气与1L 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 17. (2008年广东卷)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18. (2008年广东卷)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

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
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 (s )+I 2(g )
1
1
T T WI 2ΔH <0(温度T 1<T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 2(g )会分解出W 1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 2(g )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12()()
()
c W c I K c WI =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19.(2008年海南)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
量分别为:P —P akJ ·mol —1、P —O bkJ ·mol —1、P=O ckJ ·mol —1、O=O dkJ ·mol —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5d -4c -12b )kJ ·mol —1 B (4c+12b -6a -5d )kJ ·mol —1 C 、(4c+12b -4a -5d )kJ ·mol —1 D 、(4a+5d -4c -12b )kJ ·mol —1 20.(2004年广东卷)(10分)我国研制的长征捆绑式火箭在第一、二级发动中用“编二甲(基)
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液体燃料。

已知偏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含碳40%,含氢13.33%,其余为氮;又知其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

⑴通过计算写出偏二(基)肼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简式:
⑵在发动机中偏二甲(基)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中所有的氮元素均转化为N 2)。

21、(2005年全国)(13分)CO 、CH 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 和CH 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已知在101kPa 时,CO 的燃烧热为283kJ/mol 。

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
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 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120℃、101kPa 下,a m L 由CO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 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
度和压强。

①若混合气体与O 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mL CO 2,则混合气体中CH 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倍小数)。

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mL ,则a 与b 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

答案 :1A 2 C 3 C 4 A 5 B 6 A 7 C 8 A 9 A 10 D 11 C 12 D 13 A 14 A 15
B 16
C 17 AB 18 A
D 19 A
20、⑴C 2H 8N 2
H 3C

H 3C

N —NH 2 (2)C 2H 8N 2 + 2N 2O 4=2CO 2↑ + 4H 2O ↑ + 3N 2↑ 21、(1)1∶4 (2)CH 4(g)+2O 2(g) CO 2(g)+2H 2O(1);△H=-891kJ/mol (3)①0.33 ②4
5a b ≥
专题五:2004——2008年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高考试题
1.(2004年北京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

已知各容器中
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 CO2,100mL;b. O2,200mL;c.N2,400mL;d.CH4600mL。

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c>d B.b>a>d>c C.c>d>b>a D.d>c>a>b
2.(2004上海卷)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4、(2005年全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SO2和CO的质量相等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中的c(OH-) 相等
C 乙酸分子与甲酸甲酯分子中的共价健数相等
D 等温等压下,3mol C2H2(g)和1mol C6H6(g)的密度相等
5.在273K和10kPa的条件下,将2.00g氮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A.6.72L B.7.84L C.10.08L D.13.44L
6.(2006年广东卷)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7.(2006年江苏)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另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A.质量B.原子总数C.密度D.分子数
8、(2006年上海卷)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
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
A 有1个氧原子
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原子
D 有2个A原子
9.(2006年四川卷)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
2、O
3
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
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 O 2比0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10.(2004年江苏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苯中约含有3.612x10z :个碳原子
B .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s 中约含有6.0Q ×1O 23个氧原子
C .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l023个氢氧根离子
D .0.5mol CH 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
11.(2004年北京卷)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0.11-⋅L mol 稀硫酸100mL 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A N B. 1mol +3CH (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A N C. 2.4g 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A N D.12.4g 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A N
12.(2004年天津)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g 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A N 5
B. 1mol 2MgCl 中含有离子数为A N
C. g 1.7氯气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A N 2.0
D. 22101H molC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A N 13
13.(2004上海卷)设N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6 g NO 2 和 N 2O 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 2 中含中子数为2N A
C.1L 1mol/L 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 A
D.1molMg 与足量O 2或N 2反应生成MgO 或Mg 3N 2均失去2N A 个电子 14.(2004年全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 .32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15.(2005年北京春)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大于6.02×1023的是 A .2 g 重水(D 2O ,D 为21 H)中含有的中子数
B .0.1 mol F -中含有的电子数
C .标准状况下,11.2 L N 2和NO 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
D .1 L 1mol ·L - 1Na 2SO 4溶液中的Na +离子数
16.(2005年广东)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g 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 A
B .常温常压下,4g 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 A
D .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 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
17.(2005年江苏)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0 g 重水(D 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B .室温下,42.0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C .标准状况下,22.4 L 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 .标准状况下,a L 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4
.22a
×6.02×1023 18.(2005全国)N A 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 .2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L 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D .17g 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 A
19.(2005年上海)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 A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 A
B 、标准状况下,0.3mol 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 A
C 、常温下,2.7g 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 A
D 、常温睛,1L 0.1mol/L MgCl 2溶液中含Mg 2+数为0.2N A 20、(2006年北京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mL1mol/LAl 2(SO 4)3溶液中,Al 3+和SO 2-4离子总数为6.02×1023
B .标准状况下,22.4LCl 2和HCl 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 .0.1mol 8135
Br 原子中含中子数为 3.5×6.02×1023
D .30g 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
21. (2006年江苏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下列说法一定中正确的是
A .1.0L 1.0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CH 3COOH 分子数为6.02×1023
B.Na
2O
2
与H
2
O反应生成1.12L O
2
(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C.32 g S
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S
8
分子结构模型
D.22.4 L N
2
中所含的分子个数为6.02×1023
22. (2006年全国)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
3
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 A
C. 0.5 mol CH
4
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
D.46 g NO
2和N
2
O
4
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
23.(2006年上海卷)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g D
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
B 1molMgCl
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
A
C 1molCH
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
A
D 7.1g C1
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24.(2006年重庆)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B.100 mL2.0 mol/ 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均为0.2N 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
D.20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 A
25、(2007福建卷)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
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 >p(Ne)>p(H2)
C、p(H2)>p(O2)>p(Ne )
D、p(H2)>p(Ne)>p(O2)
26.(2008年四川)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27.(2008年海南)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