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

(5分)
dé liàn lì zhèn xū
( )育锻( ) 激( ) ( )撼( )要
( )意熟( ) 经( ) ( )定( )知
二、按要求写词语。

(4分)
1.戛然而止( )然开朗( )然大悟( )然( )( )
2.娓娓动听( )( )欲试( )( )日上_________________
3.专心致志同义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51分)(诗句每空0.5分,其余1分一空)
1.在《师恩难忘》中,作者____________(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十年树木,____________。

老师的____________,我终身难忘!”正是有了田老师的启蒙教育,才使作者____________,我们可以这样称赞田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校长的演讲》是校长_________给同学们作的一次演讲,课文是一篇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的结构安排材料。

在演讲中,他给大家谈了四个问题,叫做“__________”,是让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文章中,有许多包涵哲理的句子:
①因为______是生命之本,有了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才有本钱去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

②学问是一切___________的________。

③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___________,就要有_____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___________,更要紧的是要___________,学习做“真人”。

3.在上一题的第④句中,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陶校长在一首诗中也说到了“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做真人。

4.《寻隐者不遇》和《所见》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

5.《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他被人们成为“苦吟诗人”。

默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诗人还写了一首《剑客》,请默写其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诗人的笔下,这个剑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见》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

请默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古诗中,有不少都是写儿童的:
①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③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

在古诗中,有不少是包含“风”字的,请各写出两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不含“风”,却把风的样子表现出来的,请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秋江独钓图》的作者是________,在诗中反映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其中,能反映他这种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单元,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的田老师,_____________的陶校长,_______________的隐者,_______________的牧童。

四、短文阅读。

(40分)
(一)可爱的乌龟(12分)
在我生日那天,姑妈送我一只乌龟。

我把乌龟养在水缸里,仔细观察了它的外形。

它有灰绿色的皮肤,头颈上黄色的花纹非常醒目。

深褐色的龟壳被几条细细的纹路分割成一块块有规则的六角形,而每个六角形的内部又一圈圈排列着更小的六角形。

我想这也许同树木一样,树有年轮,而乌龟也同样用这一圈圈的纹路来暗示它的年龄吧。


一天,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乌龟四脚朝天向上放着,想看它是如何翻身的,只见它紧缩的脑袋________了出来,同时那双小眼睛________个不停。

等到它的脖子________到一定长度以后,突然它的头颈往旁边一________,然后用力往地上一________,“叭”的一声,乌龟________过身来了。

我不禁为它的精彩表演而叫绝。

(翻、伸、眨、侧、露、顶)∥
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乌龟的生命力真是惊人一次,我为了复习迎考一连一个月没有喂它,( )乌龟仍然很好地活着,只是背上隐约地看见那嶙峋的瘦骨。

又有史料记载,古时候有一起冤案,当事人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刻在乌龟壳上,两千年后,人们抓到乌龟,终于使事情真相大白。


1.从第二自然段后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3分)
2.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分)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分)
4.文中已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请写出第三段的段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改写句子。

(2分)
①深褐色的龟壳被几条细细的纹路分割成一块块有规则的六角形。

(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乌龟的生命力是惊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通过仔细观察,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写了乌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可贵的沉默(28分)
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那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祝贺吗?”
“当然祝贺啦!”“祝贺的!”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呵,这么多呀!”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给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

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

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没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我接着问:
“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

刚才目光追逐我的,此刻全躲开了。

他们低着头,望着窗外,沉默不语。

在这一片沉默下面似乎在涌动着什么,萌生着什么,忍受着什么。

不安?歉疚?懊悔?我不知道……然而,我意识到了孩子们心底最珍贵的东西。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可爱恰恰在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轻轻的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他们先是怯怯的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问爸
爸!”“不!问外婆!”“自己查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但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在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1.写近义词。

(3分)
索性( ) 蕴藏( ) 依然(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分)
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嘴八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节课中,开始,老师问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____________;后来,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却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4.文章第十三自然段说同学们都沉默了,他们在想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是,老师也沉默了,原因又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说对第十五自然段“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但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100字以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