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_》_大学语文_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班固《咏史》现存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 “质木无文”。
秦嘉《赠妇诗》,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 标志。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
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 因其风格相近,梁萧统《文选》选入并题为 《古诗十九首》,后世遂一直沿用这一诗题。
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 就,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千古五言之祖” (王世贞)。
运用比兴,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 叙事委婉,抒情真挚,语言自然浅近而凝炼和谐。
《古诗十九首》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长于抒情, 善于运用兴比手法,使诗意含蓄蕴藉。它大体代表了当时古诗 的艺术成就。
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 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 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 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 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 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 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 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一个男子的 口吻还是一个女子的口吻?是一个行者的口吻还 是一个留者的口吻?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更加细腻的表现出两 个人之间情感的缠绵,相互的不舍。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 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 “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 “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 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
抒发美人迟暮的担忧。 (7)“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抒发怎 样的情感? 叙述思妇的宽慰期待,再抒相思之情。
《行行重行行》特色
2、全诗以“思妇因离别对游子的思念之 情”为中心,浑然一体。
初别——别距——别期——别愿——别 苦——别疑——别慰。
马茂元:“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 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 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 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行行重行行》内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内容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 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 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 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 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 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 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 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 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特色
1、抒情技巧自然、高超,情感真切感人。 (1)叙事兼抒情:伤感、直白的初别之情
(原因)。
《行行重行行》特色
(2)“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 且长,会面安可知”抒发怎样的情感,起什么 作用?
叙事中抒情,路远会难中蕴含更为伤感的 相思,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3)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什么 手法?表现思妇怎样的感情?
二年(公元156年)全国户数是1607万多户, 人口是5006万多口。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 只有 户数149万多户,人口剩下560万零200多口。
曹丕:“昔年疾疫,亲故多罹起灾,徐、 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
《古诗十九首》内容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 《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 《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古诗】
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 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则称 古诗或古体诗。
五言诗的发展
1.春秋末期,楚国民歌出现了《孺子歌》:“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 我足。”
2.秦始皇时的《长城歌》,虽是连句用韵,韵密 而调促,还带有语助词,但已经是独立成篇的五言 诗雏形。
《行行重行行》结构
①1、2句为第一层,这是思念的前提。 “生别离”是活生生地 分开,两个人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才会难舍难分,才会久别 之后盼重逢。 ②3——8句为第二层,这是从空间距离的遥远来写相思之苦。 古人没有现代便捷的交通工具,相距越远,见面的机会就越小, 思念就会越深重。 ③9——14句为第三层,这是从分别时间的长久来写相思之苦 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是相互离别的日子一天比 一天久远呢。 ④15、16句为第四层,丢开不要再说了,我还是多吃口保重身 体吧。
写马和鸟思念自己的家乡和本诗主题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这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 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也是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 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 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 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 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行行重行行
首句“行行重行行”,连用四个“行”,中 间加一“重”,有什么表达效果?
行行重行行,写两人的距离逐渐变远,分别 的时间也在变长。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 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 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
君是指谁? 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指远行的丈夫对妻子的称呼。
两个人的相聚从空间、时间的相隔到心灵上的背叛越来越 成为可能。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 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 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 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 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 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晏殊《蝶恋花》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李商隐《无题》
“相去万余里”,“相去日已远”两个
相去的意思是什么?
相去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
相去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 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 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若见了那异乡花草, 再休像此处栖迟"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 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 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假如仅仅是道路远遥,那么只要你有决心走下去,也许还 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 远遥,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所谓“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 的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为什 么?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 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 马和鸟 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古诗十九首》产生背景
1、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大批中 寒门出身的文人沉沦民间 。
河南尹田歆选举六名孝廉,内定五名。时 人说:“今之进者,惟财与力”(《李固 传》)。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 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 审举篇》)。
《古诗十九首》产生背景
2、战争疾病频繁,死亡成为常见现象。 汉灵帝在位15年发生五次瘟疫。桓帝永寿
3.及至西汉,五言的歌谣谚语越来越多。如成帝 时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害善人,桂树华不实, 黄雀巢其巅。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这是五 言歌谣的进一步发展。
五言诗的发展
4.自汉武帝以后,这种形式的五言诗出现更多, 如《陌上桑》。
5.东汉时,文人诗歌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五言 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
比兴手法抒发思妇深婉的相思爱恋之情。
《行行重行行》特色
(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抒发怎 样的情感?
叙事中蕴含相思之深(长时间为相思折 磨)。
(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用什么 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比兴手法,抒发思妇刻骨、含蓄的相思之 情(猜疑心理)。
《行行重行行》特色
(6)“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抒发怎 样的情感?
《古诗十九首》特点
特点:1、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2、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代表作,多为无名氏。
地位: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它标志着五言诗已经 达到成熟。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内容: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士人宦途的失意悲叹 艺术手法:善于将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熔为一炉;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 一首。
这首诗是一首思妇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 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思妇诗
所谓思妇诗, 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 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人背 乡离井,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 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 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 心灵。以思妇之口写离别相思之情。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 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 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 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一种是劝人,一种是自劝 崔莺莺说“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善良,对命运 的无奈但认同。 我比较同意自劝的说法,因为这样可以较自然地承接上 面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如果你在人之老和岁 月之晚,还有背叛的多重压力下还不肯放弃重逢的希望,那么 惟一的一线指望就是努力保重自己的身体,尽量使自己多活一 些岁月以延长等待的时间了,然而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 要想加餐何尝容易!因此,就需要“努力”所以这平平常常的 “努力”两个字之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的向往。
《行行重行行》特色
3、语言自然朴素、有概括力。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 带日已缓” 明·谢榛《四溟诗话》:“《古诗十九首》平平 道出,…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