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化常识(人教版必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文化常识(人教版必修二)
1.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来指少年时代。
2.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3.路:通“辂”,指君王所乘之车。
《采薇》中,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又叫戎车。
4.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结发: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另一指束发:古时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又指妻子后亦指原配。
6.黄泉: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
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
黄泉路,指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
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
7.伏惟:古时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8.新妇:当时对年轻妇女的泛称;也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9.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10.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11.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12.下九:古代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3.适:旧称女子出嫁。
14.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等;支,地支,指子、丑、寅、卯等;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泛指天地或宇宙。
15.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6.台阁:原指尚书台,因尚书台在宫廷之内,故称台阁。
“台阁”往往与公府并举。
1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18.鸡鸣、黄昏、人定:鸡鸣深夜过后的1-3时,即丑时;黄昏,19-21时。
即戌时;人定,21-23时,即亥时。
19.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0.青衿: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因此代指周朝国子生,也作为贤士的代称。
古指读书人。
21.阡陌: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的小路。
22.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23.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24.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25.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26.彭殇:彭,彭祖,传说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27.晦、朔、望: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晦朔指从农历某月的末一天到下月的第一天;望,指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8.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29.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星宿是天文学术语,寓指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
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
古人将黄道附近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因为二十八宿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
30.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可比喻人生短促。
3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3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