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同步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 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
现 B. 包括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C. 包括PH的调
节
D. 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人体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A. Fe2+
B. K+
C. Na+
D. Zn2+
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 ,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
是 ( )
A. 降低、CO2、
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
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4.人剧烈运动后 ,释放大量乳酸 ,但pH变化不大 ,主要原因是( )
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排出CO2
B.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 ,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C. NaHCO3与乳酸反响 ,调节pH
D. 乳酸酸性弱 ,不易引起酸中毒
5.人体剧烈运动时 ,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 碳酸氢钠
B. 碳
酸 C. 三磷酸腺
苷 D. 钾离子
6.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 ,并出现蛋白尿.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 ,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会出现组织水肿
C. 链球菌的抗原由人体核糖体合成并运输至细胞膜
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7.以下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
A.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由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四个系统共同完成
B.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分级调节和负反响调节来实现的
C. 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 ,组织液会增多、淋巴会减少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8.通常情况下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 Na+浓度
B. 渗透
压 C. K+浓
度 D. O2浓度
9.人剧烈运动后 ,释放大量乳酸 ,但pH变化不大 ,主要原因是〔〕
A.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排出CO2
B. NaHCO3与乳酸反响 ,调节pH
C.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 ,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D. 乳酸酸性弱 ,不易引起酸中
毒
10.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 ,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 降低、CO2、
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
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11.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B. 肾上腺、甲状腺、汗腺产生的分泌物 ,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 神经递质、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2.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
A. 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 ,人体的内环境就可以保持稳态
B. 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剧烈变化
C. 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 ,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D. 内环境处于稳态时也可能患某些疾病
1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7.5之间
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 ,就与NaHCO3发生反响 ,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 ,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 ,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14.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 ,引起细胞吸水
B.血浆中的某些营养物质能进入组织液中
C.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血浆蛋白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
二、填空题
15.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 的含量有关.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 ,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________ %的NaCl.
16.人体脱水会产生病变 ,当急性胃肠炎患者造成严重脱水时 ,要输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 .
17.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__ .
三、解答题
18.〔2019•新课标Ⅰ〕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其中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胶体渗透压 ,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答复以下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 ,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 ,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 ,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四、综合题
19.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其中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答复以下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 ,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 ,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 ,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人体的内环境稳态通过自身调节实现的 ,A正确;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BC正确;D错误;答案是D。
2.【答案】C
【解析】【解答】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 故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Na+.
应选:C.
【分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答案】B
【解析】【分析】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 ,会进行无氧呼吸 ,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乳酸会使血液pH略微降低 ,但是机体中的NaHCO3会和乳酸反响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进一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故答案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人体血浆中有调节pH的缓冲对NaHCO3/H2CO3,NaHCO3与乳酸反响,产生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不稳定产生CO2和H2O ,通过肾脏和呼吸排出体外 ,应选C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HCO3﹣可以和产生的乳酸反响 ,从而不会引起血浆pH的剧烈变化 ,A正确;
B、碳酸可以与碱性物质产生反响 ,B错误;
C、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错误;
D、钾离子主要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D错误.
应选: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血浆中pH的维持.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 ,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6.【答案】D
【解析】【解答】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时 ,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 ,A错误;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可出现组织水肿 ,B错误;
C、链球菌是原核生物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错误;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正确.
应选:D.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 ,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响呈紫色.
7.【答案】D
【解析】【解答】A、稳态是机体通过调节 ,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不仅仅是这四个系统 ,A 错误;
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分级调节和负反响调节来实现的 ,B错误;
C、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 ,组织液会增多、淋巴增多 ,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正确.
应选:D.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8.【答案】B
【解析】【解答】A、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 ,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 ,A错误;
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 ,B正确;
C、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 ,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 ,C错误;
D、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 ,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 ,D错误.
应选:B.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9.【答案】B
【解析】【分析】人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血浆中NaHCO3发生中和反响 ,产生乳酸钠和
H2CO3 , H2CO3分解产生CO2和H2O ,故此题选B。
【点评】此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PH值的调节 ,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B
【解析】【分析】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 ,机体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会血液pH降低 ,但是内环境中的NaHCO3会和乳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响 ,产生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从而维持内环境PH值相对稳定。
故此题答案选B。
11.【答案】A
【解析】【解答】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A正确;
B、肾上腺、甲状腺产生的分泌物 ,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汗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放到体外 ,B错误;
C、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错误;
D、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 ,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错误.
应选:A.
【分析】1、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 ,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即使正常 ,如果处在恶劣环境中过长时间 ,人体的内环境的稳态也会被破坏 ,A错误;
B、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 ,B错误;
C、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 ,但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在非细胞条件下不能发挥作用 ,酶在非细胞条件下能发挥作用 ,C错误;
D、内环境处于稳态时也可能患某些疾病 ,如遗传病 ,D正确.
应选:D.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 ,其中大局部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行使功能.
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3.【答案】A
【解析】【解答】A、正常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 ,A错误;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 ,就与NaHCO3发生反响 ,生成乳酸钠和H2CO3 , 碳酸是一种弱酸 ,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B正确;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 ,就与H2CO3反响形成NaHCO3 , 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 ,C正确;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 ,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 ,D正确.
应选:A.
【分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 ,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 ,并且进入血液.
〔1〕乳酸进入血液后 ,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 ,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 ,促使增强呼吸活动 ,增加通气量 ,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 ,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 ,形成碳酸氢盐 ,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4.【答案】A
【解析】【解答】组织液渗透压增大 ,水由细胞内液渗出到组织液中 ,引起细胞失水 ,A符合题意;血浆中的某些营养物质能进入组织液中 ,如葡萄糖 ,B不符合题意;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以体液调节为主 ,C不符合题意;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有关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C选项 ,要理清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 ,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 ,共同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感受器和神经中枢都在下丘脑 ,故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二、填空题
15.【答案】蛋白质、无机盐;0.9
【解析】【解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 ,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
故答案为:蛋白质、无机盐 0.9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16.【答案】保持血液渗透压
【解析】【解答】人体脱水会产生病变 ,当急性胃肠炎患者造成严重脱水时 ,故需要补充水分;但要输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其生理作用是保持血液渗透压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
故答案为:保持血液渗透压
【分析】渗透压:
〔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溶质微粒越多 ,即溶液浓度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 ,溶液微粒越少即 ,溶浓度越低 ,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
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4〕在37℃时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7.【答案】内环境
【解析】【解答】多细胞生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故答案为:内环境
【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解答题
18.【答案】〔1〕血浆
〔2〕增加;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解答】解:〔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 ,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 ,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 ,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相对而言血浆渗透压较高 ,那么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在人体中 ,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故答案为:〔1〕血浆〔2〕增多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四、综合题
19.【答案】〔1〕血浆
〔2〕增加;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解答】〔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引起组织水肿。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 ,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维持细胞渗透压 ,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并及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
【分析】此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 ,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