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小路.doc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弯的小路》说课稿
新昌县青年路小学梁福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第十册第11课《弯弯的小路》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课件)
一、教材分析(课件)
《弯弯的小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堂典型的透视规律分析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课件)
认知目标: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技能目标:通过画路提高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二. 教学理念: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的教学理念是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在课中我引入新昌风景,新昌画家的画等图片,配以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特定的文化情境中更好的理解透视等知识,反过来也帮助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运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谈话法,示范法,练习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课件)
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我在上课铃响之前,就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把学生在课前就带入田园小路温馨、轻松的气氛中,为后面感受小路人文精神做好铺垫。
(二)激趣导入:在课的一开始,教师用拉家常式的教学语言提问:说说前段时间你去扫墓或踏青时走过的路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平时走的大街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自己切身感受中找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特点,继而揭题:弯弯的小路。
(三)初步了解“近大远小”透视规律,尝试第一次练习:这个环节里我播放六张新昌风景,让学生在热爱家乡的情感中观察得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并在作业纸上尝试画下小路。
(四)正确表现路边景物的前后透视关系,尝试第二次练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展示了9张画家的作品,其中更有新昌已故画家袁铁珊老师的四张作品,最后以霍贝玛的《树间村
道》详细讲解了路边景物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等透视规律,继而进行第二次练习:在路边画上栅栏或树等景物.
(五)大胆创作:尝试运用回忆的方式画出你记忆中的小路。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画出家乡的小路,又一次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展示评价: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互评为主,自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扩展延伸: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总结了课的重点知识,并把小路精神引申到人生之路。
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五.反思:
回顾本课教学,轻松的口哨音乐不仅为整节课带来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更好的促进学生感受田园小路的情调.课中引入新昌风光图片的欣赏,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后学生反映也很喜欢,在以后教学中我想继续借鉴.在课的内容设计上,本课教学的密度还是显得略大,以至最后评价的环节略现粗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果能适当分解学习内容,适当安排透视现象实景观察的教学环节,把每个知识点讲得更加深入透彻,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具体到特定景物的透视表现,学生还是显得困难。
这些问题,还待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