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溶解度知识要点(学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溶解度知识要点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
1.定义:在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
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注意:
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将溶液是否饱和要有两个前提:“ ”和“ ”。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于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注:如果看有没有溶解的物质剩余,若有则是饱和溶液,若没有,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
溶解度随温度 。
(2)最可靠的方法是: 。
二、混合物的分离
分离 和
操作要点:“ 、 、 ”
①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
高的物质,如KNO 3 。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②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小的物质。
如NaCl (如海水晒盐)
三、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定义: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所溶解的质量。
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
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①
②
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外在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
2
四、溶解度曲线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
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
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 。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 。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 。
⑤曲线上方的点表示 。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
② 。
③ 。
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4、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如图甲,代表物质KNO 3 )②平缓型:(如图乙,代表物质NaCl)③下降型:(如图丙,代表物质Ca(OH)2)五、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四要素:①条件: ②标准:
③状态: ④单位: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气体本身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 )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