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第五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三、动手操作,得结论
1、观察托盘中小肠,观察肠壁外表面是否平滑。
用手摸摸肠壁表面有什么感觉?(肉眼观
察)
2、沿肠管剪开肠壁,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内表面有什么?(放大
镜观察)
3、在显微镜下观察小肠壁切片,认识小肠绒毛的结构。
(显微镜观察) 总结:小肠有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 ; (2) ; (3) ; 四、当堂检测
1、营养物质被吸收主要是在( )
A .胃
B .小肠
C .口腔
D .大肠 2、有吸收功能而没有消化功能的结构是( ) A .食道 B .胃 C .小肠 D .大肠 3、肠壁能直接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A .无机盐
B .淀粉
C .蛋白质
D .脂肪 4、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小肠粘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 .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
D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5、小马中午吃了米饭、番茄炒鸡蛋、炖牛肉等食物,那么在他的血液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无机盐
B .脂肪酸
C .葡萄糖
D .氨基酸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营养物质只有被吸收后才能利用
B .消化系统中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小肠
C .吸收是指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D .预防便秘要多喝水多运动 五、作业
1、必做:完成辅导书课后作业
2、选做:手工制作小肠模型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学习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3、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4、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
点。
【教导学流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对照课文,完成第一、二部分的填空
第一部分: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参考课本第17页)
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 进入 的过程。
第二部分:营养物质被人体的利用(参考课本第19页第二段)
葡萄糖:大部分在细胞内被分解并 ,供人体生命活动利用;
多余部分转变为 贮存备用
氨基酸:进入细胞后重新合成 ,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甘油、脂肪酸:合成 。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分组讨论并展示。
(1)、喝酒为什么伤胃?
(2)、便秘是怎样引起的,怎样预防? (3)、肠炎病人为什么消瘦?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以自主性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胆大心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难点理解血管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你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是哪里?中医诊疗时,切脉的部位又在哪里?不同的部位对应的血管相同吗?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想知道人体有几种血管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如何?
2.设计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仔细阅读教材56~57页,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材料用具。
3.进行实验:
要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尝试,会看到不同的实验效果。
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鱼鳃湿润。
如果实验时间太长,要换小鱼,继续实验。
提示:实验过程不能满足于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还要注意移动培养皿,尽可能观察到小鱼尾鳍末端,找到毛细血管(识别出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4.交流展示、反馈纠正:
小组代表交流本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验中看到了几种血管,血管内血流速度如何,并讨论教材57页的讨论题。
分别播放关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视频,并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视频和图片的内容做出讨论分别说出其特点,并就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管壁厚度、管腔大小(直径)进行讨论。
(1)动脉
出示课件,展示动脉血管的结构、分布、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简单介绍切脉的方法。
观看教材第58页图4-35,总结动脉的结构和功能。
(2)静脉
出示课件,展示静脉血管的结构、分布、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并与动脉血管相比较。
操作:先观察自己手上的“青筋”,并用手触摸,比较与触摸动脉的感觉有何不同?
观看教材第58页图4-35,总结静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出示课件,展示静脉血管中静脉瓣的作用,观看教材第59页图4-38。
分析:“静脉瓣”,看教材59页。
思考:静脉瓣发生病变会有什么症状出现。
交流: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展示课件(静脉曲张)。
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
出示课件,展示毛细血管的大致分布、管壁特点,管腔大小等。
提示:重点观察管壁、血流速度、管腔大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物质交换的过程。
观看教材第58页图4-36,总结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思考:毛细血管有何功能?
出示课件,展示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观看教材第58页图4-37,总结出毛细血管的功能。
血管定义结构特点血流速度
动脉血液由流向
的血管
分布较,管壁,弹性大
静脉血液由流向
的血管
分布较,管壁,弹性较小;有,保证血液
由全身各处心脏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和
最小的血
管
分布,管壁极,管腔极,只允许红细胞
通过;利于进行
极
5.能力展示,巩固提高:
课件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巩固本节内容:
(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实现了什么功能?
(2)为什么要在指尖、手背等部位取血或输液?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3)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动脉和静脉在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什么不同?
6.课堂小结:
(1)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
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动脉表现的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
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
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2)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血管则没有。
(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血液流通的管道,保证血流的畅通无阻。
【知识结构框架】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的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
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事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
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师: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处理环境问题需要决策,这种抉择应该是不同层面上的。
到商场去购物,是开车去、还是乘坐公共汽车去、抑或骑自行车去?这是个人的决策。
是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还是建一个垃圾焚烧炉,是当地政府的决策。
是否建一条通过自然保护区的铁路需要国家的决策,如何修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是需要全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决策的一件大事。
当人们对处理环境问题做出决策的时候,环境科学家提供的信息是所有工作的起点。
现在就让我们的同学们展示一下他们的环境汇报吧。
学生:我们确定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
每一个人都需要呼吸,空气质量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我们到郊外登山的时候,我们一边享受着新鲜的空气,一边回头欣赏泰城的美景,可我们看见的常常是笼罩在泰安上空的灰色的大气。
因此,泰城大气污染的状况引起了我们的担心。
首先是煤烟型污染:2002年,全市煤炭消耗量为2531万吨。
环境统计范围内,全市二氧化
硫排放量为19.2万吨,烟尘排放量为8.1万吨;工业企业耗煤量为2055万吨(包括原料煤707万吨),工业企业排放二氧化硫12.1万吨、烟尘3.3万吨、粉尘4.6万吨。
治理的措施主要是: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天然气、地热、电力供能;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餐饮企业油烟。
机动车尾气是我市另一重要空气污染源。
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促进老旧车辆的淘汰和治理,推广使用低硫燃油,购置了160辆达到欧洲3号标准的公交车,从2002年8月1日起,提前执行国家第
经过多项综合整治,我市2002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03天,占总天数的55.6%,比2001年增长4.9个百分点。
学生:我们确定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
海淀区历史上就是京城水环境最美丽的地方,颐和园、圆明园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海淀的各个水系上。
但是由于环境恶化,位于京城上风上水的海淀也难逃污染的命运。
我家附近的有一条小河,绿树成荫,但是由于河水恶臭,休闲的好场所变成了人人躲避的臭水沟。
我们在周末进行了两天的观察,发现如下问题:
首先是河水的富营养化。
我们用玻璃杯抽取了河水样本,发现水的颜色呈现灰绿色。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很多种类的藻类和原生动物。
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段河水已经富营养化。
根据我们的观察,河流周围的摊贩和小吃店经常将洗碗、洗菜甚至宰杀鸡鸭的水倒入河中,这些水要么含有大量的洗涤剂,要么含有丰富的营养,都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其次是水面漂浮的大量垃圾:我们沿河岸前进了一百米,统计了河面上漂浮着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袋,饮料瓶、冷饮包装和冰棍棍、废纸、菜叶、落叶等。
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些漂浮垃圾有些是风刮来的(以塑料袋、废纸居多),也由很多是人们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和包装纸居多,小贩还直接丢弃菜叶等)。
沉到水底下的垃圾就更没法计算了。
另外,水量的减少也影响了河水的质量。
老住户说:最好的时候河水可以淹没第三个石头台阶,今年至少少了六、七厘米。
我们拟定的治理措施是:首先,治理周边的小摊贩和小吃店,不能将垃圾和污水直接倒入河里。
第二,宣传教育,教育群众不乱扔垃圾。
第三,设垃圾箱。
第四,节约用水。
学生:我们确定的环境问题是垃圾污染。
我们访问了北京市环卫局,环卫工人在清理北京垃圾中作了很多贡献。
2002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21万吨,无害化处理量为27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6%。
建成朝阳高安屯和丰台北天堂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厂增至13座,日处理能力8750吨。
2002年完成250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还观察了自己居住的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
在非典之前,我们六个同学居住的小区有两家是通过楼房垃圾道仍垃圾的,在非典后,全部改用垃圾箱或者垃圾车来清运垃圾了。
但是,六家里只有三家小区得垃圾箱是分类的。
而通过我们的观察,即使是设有分类垃圾箱的小区,绝大多数家庭也并没有执行垃圾分类处理。
实际上,这些分类垃圾箱里的垃圾到环卫工人清运的时候,也是混合成一车运走的。
我们还观察了我校学生在仍垃圾时的行为。
在教室里和楼道里,由于没有垃圾分类的设施,同学们是将各种垃圾一起倒掉的。
但是在我们观察的一天里,看到三个同学将废电池扔到专用的收集箱里,值得我们学习。
在校园里,由于是分类垃圾桶,我们询问到的同学100%都
表示应该将垃圾分类扔掉。
但也观察到有近20%错误的。
其中有属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如将饮料瓶子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的,将冷饮包装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也有属于不当分类的,如将黑色饮料瓶扔进可回收垃圾桶的。
我们建议的措施是:加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宣传,加大废电池回收的宣传,在班级和楼道里设立分类垃圾桶,班级设立专门的收集角,回收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师:各个小组的报告都很详细,更可贵的是提出了治理的措施。
面对环境这个大问题,你自己选择吃什么、穿什么、选择什么交通交通工具旅行和自己每天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很小的。
但当数百万的人综合到一起的时候,个人的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改善北京的环境作些什么呢?让我们畅所欲言,最后投票评选在咱们班里的环保十大公约好吗?
学生:
1.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阻绝滴漏现象
2.用肥皂洗手,选无磷洗衣粉
3.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4.做“公交族”,当“自行车英雄”,减少家长用车接送
5.珍惜纸张,不送贺年卡,回收废纸
6.买环保电池,回收废电池
7.不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 8.回收废塑料
9.拒食野生动物 10.植树护林,每年参加义务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