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
月考试题
一、积累运用(34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谛听(dì)竹笋(sǔn)风靡(mí)嬉戏(xī)
B. 雄踞(jù)殷切(yīn)山岚(lán)惩罚(chéng)
C.琐屑(suǒ)涮洗(shuā)贿赂(luò)幢顶(chuáng)
D.村寨(zài)哽咽(yàn)氛围(fēn)一缕(lǚ)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国家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赋予校车通行优先权,其宗旨就是要给孩子特别的“照顾”。

C.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D.《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学生患流感的几率会有效降低。

D.同学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记不要胡编乱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B. 对于孩子的毛病,她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我只是一个普通莘莘学子,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帅气的容貌,但我有不服输的精神和意志。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
“何园”算是扬州历史上最晚的一处园林,因其显著的独特风格而获得了“中国晚清第一名园”的称号。

①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何园这扇门窗研究扬州当时经济社会状况,
②所以说何园古典园林又具有了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③它不但在建筑上标新立异,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④透过何园这扇门了解当时扬州人特别官僚盐商时尚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扬州当时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A.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而《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却于宁静优美中书写被贬后闲适的心境,体现婉约的风格。

B.以作者的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是《蓝蓝的威尼斯》最重要的写作特点。

C.《阿里山纪行》通过移步换景,形象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D.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他写的《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书写了作者怡然自得、欢乐的心绪。

7.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wǎn丽的风姿独异诸湖。

一hóng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yùn。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由此得名,任我品味,引我xiá想。

8.默写。

(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9分)
(1),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青树翠蔓,,。

(柳宗元《小石潭记》)
(5),,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在《望岳》中,诗人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语句是:“,。


9. 名著阅读 (4分)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

”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

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

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

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长篇小说《》。

选文空缺处的人物是,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10.语文实践活动。

(4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班里举行了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出一个与阅读相关的观点。

(2分)
【材料一】犹太人爱看报,好读书。

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
犹太人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

【材料二】近日某外国作家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里书店寥寥无几,阅读的人很少。

不论文凭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看电视。

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⑵这次活动需要设计一条标语,现在已经有了上句,请你根据活动主题,续写下句。

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2分)
上句:博览增长智慧下句: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11-12题。

(6分)
暮春归故山①草堂
钱起(唐)
谷口春残黄鸟②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④待我归。

【注】①故山:因诗人久居蓝田谷口,心中一直将此地视为故乡,故称“故山”。

②黄鸟:即黄鹂、黄莺③辛夷:即木兰花,一称木笔花,又称迎春花,比杏花开得早。

④清阴:形容苍劲葱茏的样子。

1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描绘画面并概括画面特点。

(3分)
12.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完成13—16题。

(16分)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注释:①径:直往。

②垠:yín,边;界限。

③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⑧更:经过。

⑨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固:通“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逾黄茅岭而下( ) ②益奇而坚 ( )
③良久乃已 ( ) ④是二者,予未信之(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其一少北而东其岸势犬牙差互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C.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
D.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 分)
①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16.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联系你所了解的柳宗元说说本文借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7一20题。

(13分)
即将灭绝的锯鳐
杨先碧
①当你在海底潜水的时候,说不准会看到一把锯子。

美国的潜水爱好者大卫·波耳就看到
了这样一把锯子,他下意识地想去抓那把"锯子",那把"锯子"却突然朝他冲了过来,他吓
坏了,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条长着"锯子"的怪鱼。

②这种长着锯子的怪鱼名叫"锯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锯鳐的上嘴唇变得很扁长,
两边长着像锯齿般的尖,它的"锯子"最长的可达20厘米。

锯鳐的外形酷似鲨鱼,但锯鳐
和锯鲨之间的主要差别是锯鳐的体型较小,而且锯须上有两个坚硬的鬃。

③锯鳐通常在海水和淡水中交替生活,而澳大利亚的淡水锯鳐则完全栖息在河口或河流
上游,距离海洋有100公里之远。

我国的台湾海峡曾出现过一种尖齿锯鳐,但现在早已
不见了踪影。

近几年来,我国的淡水水域和海洋里都没有发现锯鳐,但在一些城市的水
族馆里还可以看见锯鳐的奇特身影。

④锯鳐的捕食方式十分独特,它们将嘴上的"锯子"在水里使劲地搅动,从它们身旁游过的
小鱼就会陆续遭殃,它们用长剑般"锯子"的顶端把猎物击伤,然后利用其锯齿形的嘴部不
断来回撕扯猎物,就像用锯子锯木头一样,将猎物完全挫伤之后,它们就开始慢慢享用无
力逃脱的美食。

⑤锯鳐的经济价值极高。

肉质鲜美,皮可制革,鳍为高级鱼翅,所以渔民们大肆捕
如今已升级为极危物种了。

它们一度广泛出现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现在,锯鳐的所有种类从欧洲完全消失了。

在西非的情况尚不明朗,但肯定是极危级,有时,西非的渔民还能捕捞到。

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分布在美国的锯鳐数量已经下降了99%,残存的锯鳐仅仅生活在佛罗里达的一些水域里。

⑥锯鳐的生长速度较慢,成熟也较晚,而且产下的幼体极易受到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所以,锯鳐的灭绝也为时不远了。

(选自《环境》)
17.文章第①段从大卫·波耳发现怪鱼的事例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
答:
1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3分)
这篇短文分别从、生活环境、、经济价值、等方面对锯鳐的生活习性作了详细的介绍。

19.文章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举其中一例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4分)说明方法:
举例及作用:
20.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濒危”和“极危”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18分)
清粥
月满天心
①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

傍晚,几朵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②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

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会一下子感知到水的温暖,开始会觉得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

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着舞,随着热气徐徐上升,开出乳白的花朵。

厨房里就会弥漫起淡淡的甜香,热乎乎的。

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的融入米的世界。

这时候,就要把火关到最小,小到可以让锅保持着咕嘟的状态,又不会让刚氤氲出来的热气散掉。

③煮粥的时候,心是静的,手却很少闲着,随便拿一本闲书,看两页,照顾一下粥,再返回来看,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随便从哪里看起,只是一种消磨,或者摘一篮子青菜,是晚上的小菜,菜叶子油绿油绿的,用清水泡进红色的小框子里。

为了配菜,再切了一盘雪白的豆腐,此时,孩子回来了,奔跑着去开了门,顺手将垃圾搁门口……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

④朋友老是觉得我为一锅粥浪费了太多时间,她煮粥和许多人一样,放点米进去,加上水,调好电饭锅的火候,盖上盖子就可以了。

吃饭的时候盛在碗里,有稀薄的米汤浮在上面,而米粒,却仿佛是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悄悄地沉到了碗的最底下。

事实上,米真的
本不肯释放香气。

米也会分享主人的好心情,然后变成自己的好味道来报答你。

⑤粥快熬好的时候,锅里的米,早就变的懒懒的,躺在水的怀抱,惬意舒心的样子。

而水,早就化成袅袅蒸汽,缭绕四散,也有调皮的,钻到了米的身体里躲起来了。

锅还是那只锅,可是,锅里的水和米,却不想隐入,水中有米,米中也有水,再也分不开了,如生命和经历,总会有抗争和激烈,慢慢变进入一种状态——互相依存,又并不干扰。

⑥我是极爱喝粥的人,白瓷碗,小咸菜,或者一只腌出油的鸭蛋,是清粥的绝配。

喝一口,黏稠润泽,牙还没有感知到,就滑到了身体里,唇齿留香,紧接着,是身体里的温暖与熨贴,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只愿此刻,专心感知粥的美味,体味生活的眷顾,感知安静的,有粥可食的人生。

⑦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有心思慢慢熬一锅清粥,好像没有着急要做的事,吃了亏,煮粥的过程便慢慢平复了心境。

躲在厨房里,少了一些灯红酒绿,却多了许多闲适,心和味蕾都更敏感,对幸福有了更清醒的感知。

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

身体的熨帖和糯滑的口感,成了第一需求。

⑧我认识一个每日为自己静静煮粥的女人,连续遭遇背叛,离婚,财产被前夫转移,接着工作出了纰漏,失业。

我不放心去看她的时候,夕阳跳动在西窗下,她敛目低眉,专注于面前的一锅粥,那么虔诚和安静,如佛。

见我来,微笑招呼:来,我煮了清粥,我们一起吃。

⑨清粥为伴,滋润身心给予生命营养,便不惧流年。

⑩愿为自己慢慢煮一锅白米清粥的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8期有删改)
21.文题为“清粥”,为什么称之为“清”?请用原文回答。

(2分)
2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表达作用。

(3+3分)
(1)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

(2)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世事都远了。

23.全文围绕“清粥”写了煮粥,喝粥,以及煮粥的心境和对清粥的感悟,第④段写朋友煮粥似乎多余,可否删去,为什么?(4分)
24.文章结尾把煮一锅清粥升华为“也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的熬煮着,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很有深意,结合阅读积累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见解。

(80—100字) (6分)
三、作文(60+3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一座阅览室,自然万物皆为书卷。

我们在生活中磨练与成长,点点滴滴,细细品味,总有一处景,一段情,一种体验,一份感悟……让我们动了情,醉了心。

请以“我心已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初二年级作文 2015.12
三、作文(60+3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一座阅览室,自然万物皆为书卷。

我们在生活中磨练与成长,点点滴滴,细细品味,总有一处景,一段情,一种体验,一份感悟……让我们动了情,醉了心。

请以“我心已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或保尔);示例:搭救朱赫来被捕入狱做骑兵战场厮杀修筑铁路身体瘫痪、双目失明情况下进行创作等。

(每空1分,共4分。

最后两空其他答案符合小说内容及答题要求即可。


10.⑴爱阅读使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不爱阅读使中国人遭到外国人的极端蔑视,被认为“智商低”,未来无望成为发达国家。

(2)示例:阅读积累知识 (2分)(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11.(3分)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这是一幅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空寂、凋零的画面。

渲染出凄凉、冷寂的氛围。

(意思对即可,描绘画面2分,概括画面特点1分。


12. 对比(反衬、拟人)的手法。

(1分)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品质。

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更借此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格追求。

(2分,意思对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13.越过更加停止这 14. D
15.(1) 有人说:“小石城是造物主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却辱没在这里的人。


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

16. 本文借描绘被遗弃在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小石城山),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泻怨愤抑郁的心情。

(2分)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

(2分)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

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像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咚咚的响声,那激越的声音,好久才消失。

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箭竹,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山石分布疏密有致,有俯有仰,好似智者的有意安排。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认为造物者确实存在。

但又奇怪他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放在偏远的永州,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倘若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小石城是用来安慰那些德才兼备而在这里受屈辱的人。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造就这奇山胜景,所以楚
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17.(3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即锯鳐;并交代了锯鳐的最鲜明的特征,即长着“锯子”;以生活事例说起,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3分)外形特征捕食方式生存现状
19. (5分)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答出其中两个即可)(2分)
举例及作用:“两边长着像锯齿般的尖”,打比方,将”锯鳐两边的尖”比作“锯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锯鳐两边的尖的形状特征。

“它的"锯子"最长的可达20厘米”,列数字,以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锯鳐的“锯子”可以长得很长。

“锯鳐的外形酷似鲨鱼,但锯鳐和锯鲨之间的主要差别是锯鳐的体型较小,而且锯须上有两个坚硬的鬃”,作比较,将锯鳐和鲨鱼在外形上进行比较,让人们对陌生的锯鳐的外形有了个具体的认识,并了解了其与鲨鱼的区别。

(2分)
20.(3分)不能,“濒危”是临近危境,“极危”是极度危险,即将灭绝,其程度比“濒危”更重,写出了锯鳐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离灭绝已不远了。

21. 最家常的饭食,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1分),只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1分)。

22.(1)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米在水沸腾情况下的跳动的情景(1分),生动形象,呼应下文的“跳着舞”,表达出作者的享受和好心情(2分)。

(2)这里是指远离的意思,远离了俗世的芜杂和喧嚣,让心放松,多了份闲适与宁静(2分),表达了作者喝粥时的舒畅心情和对这种情境的感悟。

(1分)。

23.不能删(1分)。

因为这段写了朋友煮粥和多数人一样很简单,粥只不过是填肚子的食物而已,米粒根本不肯释放香气,与自己煮粥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煮粥过程的香气和心静,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3分)。

24.评分要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应围绕文章主题回答,酌情给分。

示例:我们在生活中应不断积累、充实、完善自己。

在这过程中,应坚持永不言弃,就如同煮一锅清粥,不激不厉,不偏执,不做作,应以一颗闲适的心去体验与享受,让心灵在岁月中散发出淡淡香气。

(6分)
25.评分标准同中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