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 鲁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以及除去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气水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B 氧化钙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C 铜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
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
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
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7.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
别
化学方程式结论
Ⅰ
6CO2+6H2O C6H12O6+6O2
CO2+H2O═H2CO3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
ⅡCu+4HNO 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
Ⅲ
C+O2(充足) CO2
2C+O2(不充足)2C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
Ⅳ
2KClO32KCl+3O2↑(反应缓慢)
2KClO32KCl+3O2↑(反应迅速)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原因.
实践与应用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若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6H2X+4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
8.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氧化锂的化学式,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是化学方程式.
9.结合如图1几种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选填“a”或“b”),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写字母).
(3)若用图2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用“a”、“b”、“c”、“d”表示).
10.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在化学研究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以及除去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氧气水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B 氧化钙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
C 铜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铁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2016届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离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脱离这个前提,原子是可再分的,故说法错误.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说法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成,所以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说法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多少决定原子质量的大小,故说法错误.故选:C.
【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2B.丙物质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中有4种化合物 D.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A、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H4,故A错误;
B、由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3种化合物,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6:(32×2)=1:4.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
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制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冶炼钢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葡萄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
D、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举出反例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构成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不正确.
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故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也应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参加反应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正确.
D、燃烧等反应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
6.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Na2CO3+H2O+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
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7.请分析、比较以下几组化学反应,得出结论.
组别化学方程式结论
Ⅰ
6CO2+6H2O C6H12O6+6O2
CO2+H2O═H2CO3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反应条件不同.
ⅡCu+4HNO 3(浓)=Cu (NO 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反应物的浓度不同.
Ⅲ
C+O2(充足) CO2
2C+O2(不充足)2CO 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原因反应物的量不同.
Ⅳ
2KClO32KCl+3O2↑(反应缓慢)
2KClO32KCl+3O2↑(反应迅速)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原因有无催化剂.
实践与应用科学探究正努力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很多化学家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把过多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若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2+6H2X+4H2O,推断X的化学式是C2H4.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Ⅰ、Ⅱ、Ⅲ均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Ⅳ反应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可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用量、催化剂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实践与应用: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Ⅰ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
Ⅱ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
Ⅲ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导致生成物不同.
Ⅳ两个方程对比可知,反应物相同,但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导致反应速率不同.
实践与应用: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X+4H2O,反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4个氧原
子和12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8个氢原子和4个原子,还少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因此X的化学式为C2H4.
故答案为:I反应条件不同;II反应物的浓度不同;III反应物的量不同;IV有无催化剂;实践与应用:C2H4.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了解影响化学反应发生的因素、催化作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有“锂”走遍天下.锂电池广泛用于通信、电动车等行业,如图是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部分信息,由此判断,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Li+,氧化锂的化学式Li2O ,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是化学方程式LiOH+HCl═LiCl+H2O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锂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元素的性质,根据氢氧化锂与盐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锂离子Li+;化合价显+1价,则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2O;氢氧化锂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OH+HCl═LiCl+H2O
故答案为:失去;Li+;Li2O;LiOH+HCl═LiCl+H2O.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中和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所在.9.结合如图1几种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 a (选填“a”或“b”),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 B (填写字母).
(3)若用图2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写出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cdba,或dcba (用“a”、“b”、“c”、“d”表示).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净化(除杂);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3)检验物质时,应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氯化氢气体,否则通过溶液会带出水蒸气,就无法检验是否有水了,检验或除杂在通过洗气瓶的时候应长进短出.
【解答】解:(1)①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②是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
故填:铁架台;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尽量接近集气瓶底部,因此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a;
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是B,通过B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B.
(3)若用图2装置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气体通过装置的接口顺序是c、d、b、a,或d、c、b、a.
故填:cdba,或dcba.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化学试剂,在化学研究及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等药品,小明要制取16g氧气,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浓度大是导致反应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为此,小明想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00g.计算需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计算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然后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30% 16g
=
x=113.3g
(2)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y.
200g×3%=y×30%
y=20g
水的质量为:200g﹣20g=180g.
答:(1)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113.3g.
(2)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20g,水的质量为180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以及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