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嘴巴里的牙宝宝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嘴巴里的牙宝宝教案反

1、中班科学嘴巴里的牙宝宝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品尝、计数等活动,学习牙齿的一些简单特征功能。

2、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了解换牙的一般常识。

3、发蔚县幼儿的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镜子男人有一只手和一些食物。

2、牙齿模型一个,有关牙齿三兄弟(门牙、犬齿、臼齿)形状、功能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宝宝。

"(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了解牙齿的一些简单的特征、功能。

1.数数(知道齿数)。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宝宝?让我们请镜子帮忙,照一照、数一数。

"(幼儿自己数,同伴之意相互数)(2)"你们嘴巴里上面有几颗牙?下面呢?一共有几颗牙?"2、比一比(知道牙齿的名称)(1)"你们嘴巴里的牙宝宝模样长得一样吗?张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门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头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3、尝一尝(知道牙齿的功能)"牙宝宝模样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让我们来尝一尝,看看它们的本领到底有什么?"给舍图片、模型小结:现在我们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齿有差不多有20颗,每天你开口笑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是门牙,它负责将食物咬断,门牙旁边有尖尖的头是犬齿,它负责将食物撕碎,最里边肥肥胖胖的叫臼齿,它负责食物过口腔的最后一关将它们完全磨碎后吞进肚子里。

(三)了解的换牙的一般常识。

1、刚出生的婴儿有牙齿吗?你有没有的换过牙?
教师小结: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牙齿,这样,吃奶时就不会咬痛妈妈的乳头了。

大约长到七个月大小时,小宝宝就开始要吃些主食了,这时,也开始长牙了。

我们称它为"乳齿",到六岁开始换牙,新长成的称为"恒齿",全部长成有32颗呢。

2、人会的是牙,那动物会不会的换牙呢?
知识:动物可以换牙。

马和狮子一生换一次牙,而蛇和鳄鱼一生换几次牙。

(四)了解护牙的一般常识1、假如人没有牙齿会怎么样?
2、牙齿会生病吗?我们怎么样保护牙齿?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牙齿痛、有蛀牙时就必须去找牙医治疗。

不过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保健,吃完东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会蛀牙喔!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找资料查查还有哪些动物也要的换牙,它们一生换几次虎?
2、看看老爷爷、老奶奶的牙,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又要掉牙了?掉了还会再长吗?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了龋齿的成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整个教学活动是递进的,从材料、队形到组织、老师的语言、孩子的表现等等。

,都是个性化的,丰富的,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会发现知识。

总之,它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融为一体的目的。

2、中班科学动物的嘴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动物嘴的情况,了解一些动物嘴的形状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欲望。

3.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收集一些不同特征的动物的嘴的图片(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

).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动物嘴巴的形状特征。

活动难度:认识动物嘴巴的特殊功能。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老师动情地讲完故事后提问。

教师: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2.了解动物嘴巴的形状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3.观察图片,引导孩子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动物的嘴巴》是一堂科学性很强的课。

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生活场所,并从中了解动物嘴巴的特征,让幼儿了解了动物世界的神奇,并能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虽然我能把课完整的上下来,但仍有不足的之处:太急于将答案告诉小朋友了,而更应该让幼儿从中发现。

在以后的巩固教学中我可以找出更多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发现。

另外,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还差了一点,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的组织、引导,让幼儿举手、有序发言。

3、中班科学嘴巴里的牙宝宝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品尝、计数等活动,学习牙齿的一些简单特征功能。

2.懂得保护牙齿,懂得换牙常识。

3、发蔚县幼儿的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镜子人的手一个、食品若干。

2、牙齿模型一个,有关牙齿三兄弟(门牙、犬齿、臼齿)形状、功能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宝宝。

"(二)运用感官进行探索,了解牙齿的一些简单的特征、功能。

1、数一数(知道牙齿的数量)。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宝宝?让我们请镜子帮忙,照一照、数一数。

"(幼儿自己数,同伴之意相互数)(2)"你们嘴巴里上面有几颗牙?下面呢?一共有几颗牙?"2、比一比(知道牙齿的名称)(1)"你们嘴巴里的牙宝宝模样长得一样吗?张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门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头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3、尝一尝(知道牙齿的功能)"牙宝宝模样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让我们来尝一尝,看看它们的本领到底有什么?"给舍图片、模型小结:现在我们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齿有差不多有20颗,每天你开口笑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是门牙,它负责将食物咬断,门牙旁边有尖尖的头是犬齿,它负责将食物撕碎,最里边肥肥胖胖的叫臼齿,它负责食物过口腔的最后一关将它们完全磨碎后吞进肚子里。

(3)牙齿置换常识。

1、刚出生的婴儿有牙齿吗?你有没有的换过牙?
教师小结: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牙齿,这样,吃奶时就不会咬痛妈妈的乳头了。

大约长到七个月大小时,小宝宝就开始要吃些主食了,这时,也开始长牙了。

我们称它为"乳齿",到六岁开始换牙,新长成的称为"恒齿",全部长成有32颗呢。

2、人会的是牙,那动物会不会的换牙呢?
知识:动物可以换牙。

马和狮子一生换一次牙,而蛇和鳄鱼一生换几次牙。

(四)了解护牙的一般常识1、假如人没有牙齿会怎么样?
2、牙齿会生病吗?我们怎么样保护牙齿?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牙齿痛、有蛀牙时就必须去找牙医治疗。

不过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保健,吃完东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会蛀牙喔!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找资料查查还有哪些动物也要的换牙,它们一生换几次虎?
2、看看老爷爷、老奶奶的牙,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又要掉牙了?掉了还会再长吗?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了龋齿的成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整个教学活动是递进的,从材料、队形到组织、老师的语言、孩子的表现等等。

,都是个性化的,丰富的,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会发现知识。

总之,它把枯燥的科学活动与语言活动、健康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融为一体的目的。

4、中班科学活动土里蹦出的蒜宝宝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发现大蒜的特性,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大蒜在春天会发芽,教孩子学习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孩子种植大蒜的兴趣。

3.通过认识和种植大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大蒜的作用,愿意吃大蒜。

【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
2、课件PPT
3、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拔大蒜)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幼儿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土里)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2、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3、个别探索,激发幼儿种植大蒜头的兴趣
(1)出示花盆,谁会种大蒜头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3)评一评,对不对,师讲解种植步骤
4、鼓励幼儿继续讨论,思考大蒜头作用
(1)人们都很喜欢大蒜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对人有好处)
(2)讨论说说,大蒜头的好处有哪些
(3)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说明蒜头的其他好处
(4)小结:蒜头真是宝,我们要爱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5、中班科学活动动物的嘴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明显的外观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兴趣和好奇心去了解更多的动物。

3.能够分辨出不好玩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帮助孩子初步建立自我预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不同特征的动物(如鹈鹕、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食蚁兽等)嘴巴图片若干。

2.视频:《救救苹果树》、《鸬鹚捉鱼》、《蜜蜂采蜜》。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对动物嘴巴的谈论兴趣。

1.放啄木鸟抓树虫的视频,讲故事。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3)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动物嘴巴的神奇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1.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

原来小动物的嘴巴有真么多的用处,你能完整的说说他们嘴巴的用处吗?
2.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它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学习用词汇描述)
3.教师:我们还能来模仿小动物的嘴巴呢。

(请幼儿用动作模仿动物的嘴巴)(四)欣赏动物嘴巴的多样性。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教学反思
《动物的嘴巴》是针对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让幼儿主动参与了解一些小动物嘴巴特征,从而萌发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小动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针对这一活动意图,我充当好活动的引导者,让幼儿轻松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小动物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他们也是满怀新奇。

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自然的活动氛围中,特别是游戏活动将幼儿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说出来,增加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取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6、中班科学教案:嘴巴里的牙宝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嘴巴里的牙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品尝、计数等活动,学习牙齿的一些简单特征功能。

2.懂得保护牙齿,懂得换牙常识。

3、发蔚县幼儿的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镜子男人有一只手和一些食物。

2.一个牙齿模型,一张关于牙齿三兄弟(门牙、犬齿、臼齿)形状和功能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出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嘴巴里的牙宝宝。

第二,利用感官去探索和了解牙齿的一些简单特征和功能。

1.数数(知道齿数)。

(1)知道你嘴巴里有多少牙宝宝?让我们请镜子帮忙,照一照、数一数。

(幼儿自己数,同伴之意相互数)
(2)你们嘴巴里上面有几颗牙?下面呢?一共有几颗牙?
2、比一比(知道牙齿的名称)
(1)你们嘴巴里的牙宝宝模样长得一样吗?张大你的嘴巴看一看,比一比"。

(2)守在门口的叫什么名字?有尖尖的头的呢?最里面肥肥胖胖的又有什么名字?
3、尝一尝(知道牙齿的功能)
牙宝宝模样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让我们来尝一尝,看看它们的本领到底有什么?
给舍图片、模型小结:现在我们小朋友嘴巴里的牙齿有差不多有20颗,每天你开口笑的时候,
第一个看到的是门牙,它负责将食物咬断,门牙旁边有尖尖的头是犬齿,它负责将食物撕碎,
最里边肥肥胖胖的叫臼齿,它负责食物过口腔的最后一关将它们完全磨碎后吞进肚子里。

第三,了解换牙常识。

1、刚出生的婴儿有牙齿吗?你有没有的换过牙?
老师总结:刚出生的宝宝没有牙齿,这样喂奶的时候就不会咬妈妈的乳头了。

大约长到七个月大小时,小宝宝就开始要吃些主食了,这时,也开始长牙了。

我们称它为"乳齿",到六岁开始换牙,新长成的称为"恒齿",全部长成有32颗呢。

2、人会的是牙,那动物会不会的换牙呢?
丰富知识:动物也会的换牙,马和狮子一生的换一次牙,蛇和鳄鱼则一生的是好几次牙。

四、了解护牙的一般常识
1、假如人没有牙齿会怎么样?
2、牙齿会生病吗?我们怎么样保护牙齿?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牙齿痛、有蛀牙时就必须去找牙医治疗。

不过最重要的是平时的保健,吃完东西要立刻刷牙、漱口同,才不会蛀牙喔!
四、活动延伸
1、回家找资料查查还有哪些动物也要的换牙,它们一生换几次虎?
2、看看老爷爷、老奶奶的牙,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又要掉牙了?掉了还会再长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