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 (7分) (2017八下·嘉兴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
空。
(1) 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
(2)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写自己归来时人事俱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意思是“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
在《过零丁洋》中与此意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与同学分别在即,能给他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的诗句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9分)
2. (9分) (2019七上·余杭月考) 下图是王倩读了《朝花夕拾》后编写的手抄报,请你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简介存在错误、不可以抄写在手抄报上的一项是
A .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B . 作品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如《藤野先生》中既有对异国老师的怀念,也有对麻木无聊的国人的批判。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文中塑造了少年闰土、保姆阿长、寿镜吾老先生等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 . 《朝花夕拾》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中“我”被迫背书的情节反映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手抄报中“典型人物”栏目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3. (11分)(2018·安顺) 语言的实际运用。
周末,王涛和几个同学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踏青。
但不幸的是,回家途中刘明在西山路段意外跌倒,右腿不能动弹且有少量流血。
王涛向120 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助,然后电话告知刘明的父亲,王涛应该怎么说?
(1)对120急救中心:________。
(2)对刘明的父亲: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4. (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
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
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
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
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
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
④“老朱,我也老了。
”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
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
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
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
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
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
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
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
“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
”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
”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第________、________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⑮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第⑯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 (16分)(2017·广饶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探究文中四次写“背影”的句子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2)父亲爬月台的背影是怎样写的?为何写得这么详细?
(3)朱自清的作品语言质朴平实而饱含深情,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阅读《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全文,回答(1)~(5)题。
(1)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________
③蒙乃始就学 ________
④肃遂拜蒙母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5)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7. (5分) (2016九上·西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问大师:“您说过,生活如同一棵成长满果实的大树,每个人都能获得幸福的果实。
但是我为何至今两手空空?”“那是因为你没有勇气去摇动那棵树。
”大师回答。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等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考点:
解析: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9分)
答案:2-1、
答案:2-2、
考点:
解析: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答案:3-1、
答案:3-2、
考点:
解析: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答案:4-5、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五、对比阅读 (共1题;共8分)
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考点:
解析: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7-1、
考点:
解析: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