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精选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春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作文:家乡的春节
年是一曲悠扬的回家号,散落各地的游子们,即使是在咫尺之遥,即使是在天涯海角,那解开乡愁的车票早已飞入胸膛,温养那颗沧桑的心;年是一张布满欢声笑语的网,耳盼响起父母的唠叨声,喋喋不休,然而嘴角却上扬的无比灿烂,白发悄然爬上父母的发鬓,冬日柔软的阳光下,幸福的快发了芽;年是每个人心中关不住的满园的殷殷期盼,刺骨的寒风虽未停止,但在我们心中破土的象征春天生机与温暖的生命之绿,已经扎下了根,我们陶醉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乐章中,拼命追赶在新的一年许下的远大志向。

最终,在转瞬即逝却灿烂辉煌的烟火中迎来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轻轻念着这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歌,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村里的各个角落都有了年的味道,独属于灯笼的火红漫上墙壁,喜庆的春联早已在门上热闹,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又是一年过去了,春节的来临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却喜庆的气氛中,每个人的唇角都挂着对新年的期盼。

水乡江南的春节,家家户户都得扫尘,民谚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之说。

尘与陈谐音,意思是除陈、除旧,扫去霉运,迎接崭新的一年。

除此之外,在江南,我的故土,还有送走灶王爷的仪式。

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丰富的菜肴“贿赂〞自家的灶王爷,希望他到玉皇大帝面前为自家多美言几句,保佑家里一年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除夕夜时,家里就要把灶王爷请回来,那天,没有一家不是酒肉飘香,个个都盛情迎接灶王爷的归来。

年前,家里还要做年糕、做粽子,手巧的自个儿做,不会的只好请师傅。

手艺人也终于等到一年中最炽热的时候,脸上笑眯眯的,像极了弥勒佛。

这时候家里的小孩子准会在一旁候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就盼着大人做好。

刚出炉的年糕香气扑鼻,白白嫩嫩,一口下去,独属于年糕的清香盈满整个嘴,轻轻的一嚼,大米的糯香,玉米的清甜全溢了出来,满室飘香,回味无穷。

小孩子可是一个劲的大口吃着,不一会儿,就可以看见一个个浑圆的肚子和一张张满足的笑脸。

对孩子来说,过年前第一件大事就是买鞭炮。

除夕前几天,超市里的鞭炮都堆在门口,任孩子们选购。

除夕晚上吃好团圆饭必要到自家院子里看在夜空中绽放的灿烂烟花。

另一件大事就是买新衣服。

这可重要!要是看见哪家孩子过年时嘴上挂一只篮子,那准是没新衣服!商场里鞋服区挤满了人,各色各样的衣服如同一片花的海洋,孩子们正是那一条条自由的鱼,到处盈着满足而温馨的气氛
孩子们兴奋,大人们忙碌,家里都要准备好吃的、用的、穿的、
喝的,好在新年之际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样子。

大年初一,男人们都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那么在家里迎接客人,孩子们就到亲戚家里去玩、吃饭。

这样要忙到大人的假期结束。

儿时最盼过年,街上车水马龙,家里喜庆红火,游子盼着过年的相聚,孩子盼着过年的压岁钱,每一个人都在年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与快乐。

只是,时代的开展打断了传统的延续,酒肉香在年前早早飘完,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不出门,年的味道似乎越来越淡。

年,你去哪儿了呢?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九十年。

〞是啊,随着时间的步伐,春节离咱们也越来越近了。

小孩子们盼啊盼,为的就是过年买一些平时买不到的玩意儿。

大人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这一天,家乡在外地的人都要赶着回家过年,除非是万不得已,必定在过年的前几天赶回来。

过年的前几天可真忙,因为大家都要筹备过年的东西。

等到过年的时候,店家都关门了,想买的东西也就买不到了。

因此,在过年的前几天,商店里可是人挤人,好似在挤公交车一样,一点缝隙都没有。

大人带着小孩,小孩手里捧着一大堆东西,真是只有过年才能看到的景象啊。

“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这一句是我老家的俗语。

这一天,是腊七腊八,家家都要和腊八粥,各种各样的豆子,熬在一起,让人直流口水。

你想,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豆子熬粥,哪有不香的道理啊!泡腊八蒜当然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把包好的蒜瓣放进醋里,在封好,等到过年的时候,蒜瓣被泡的翠绿一般,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晚上,大叫捧着热热的腊八粥,在一起看电视,感受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除夕,家家赶着杀猪宰鸡,这样的景象我可看多了。

家家赶做年菜,走在大街上,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儿。

小孩子们一手拿着鞭炮,一手拿着打火机,走哪放哪,满村里都是鞭炮的响声。

中午,该吃饭了,大家拿着火红的鞭炮,小心翼翼的点着了就赶快跑。

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小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大人们端着饺子,脸上喜气洋洋的。

吃完饭,几个长辈就端着“香〞,拿着鞭炮,步行走到村头,点燃香插到地上,刻了三个头,嘴里念叨着什么,不一会儿就放起了鞭炮,然后又走回自家门前,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走到屋里把门关上了。

这好似是把逝去的祖先接到家里来,一起吃饺子。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家又开始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然后坐在炕头,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看到23点40分,把事先包好的饺子煮了,然后掐表,当钟声敲响的时候,鞭炮就响了起来。

这时,谁都不能说不吉
利的话,然后吃饺子。

吃饺子可是小孩们盼望的事啊,因为饺子里有桔祥——钱,谁要是吃到了钱,就说明一年都有好运。

像幕布一样黑色的天空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荣耀夺目。

每家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金黄色的穗儿随风轻轻飘荡,微弱的金光照耀着大地……
大年初一,大家很早就起了床。

小孩长辈也都换上了崭新的衣服,长辈给小孩红包,里面是压岁钱,大家还都要给长辈磕头,然后在午前拜访亲朋好友。

元宵节到了,各个店铺又重新开张,大街上的红色让人目不暇接。

店铺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花灯,比方说:纱灯,彩灯,纸灯……这一天,大家都是要去看花灯的,不仅仅是个个有名的公园摆上了花灯,连大街小巷也摆上了花灯。

来看花灯的人数不胜数,大街小巷上挤满了人,人山人海、格外壮观。

街上的人指指点点,一会儿欣赏精美漂亮的纱灯,一会儿猜灯谜,一会看让人感动落泪的传说故事。

咱们不得不说制作这花灯的人真是巧夺天宫、独具匠心,让人美不胜收啊!
啊!家乡的春节,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局部。

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今年,我过了一个有趣的春节,我随着妈妈一起包汤圆。

别看这汤圆小小的,其实包也不容易呢!
首先是和面,把水和面粉倒在一个盆里,揉来揉去,原本十分松散的面粉不一会儿就成了一个面团,我也来试试和面,面可真软,我只用一点力气就把面压了下去,可提上来却不那么容易,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手给提了上来。

我又和了好长时间,终于好了。

现在要发面了,把面放在盆里,放了好几个小时面就发好了。

终于开始包汤圆了。

我从面团里揪了一点儿出来,把这个面团中间按一个洞,在里面放上白糖,再把汤圆揉成一个圆球,这样一个汤圆就做好了。

后来,我又做了好多汤圆,看着这些包好的汤圆,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

开始煮汤圆了。

在煮汤圆的过程中,感觉时间好漫长啊!“啊,汤圆熟了!〞我马上去盛了一碗汤圆,我细细地欣赏着汤圆,像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不忍心把这个汤圆吃下去。

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嗯,简直是美味!〞把汤圆咬在嘴里,糖的味道瞬间充满了口腔。

这种味道就是人间美味,就是一场盛宴。

我慢慢地品味着盛宴。

在这一刻,时间仿佛时间已经停滞了,我存在于汤圆的世界里。

年在不知不觉中来了,也在不知不觉中离去了。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

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
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
2月2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广州,下午我们做了正式旅行的准备。

2月3日抵达深圳,开始了正式的旅行。

在深圳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世界之窗,那里好似一扇很大的窗户,大的可以从那里看到整个世界。

轻轻地,晚风吹动着窗帘,窗外的树枝抚摸地窗沿,沙沙地响。

窗帘之间露出了一点儿缝隙,弯弯的月牙映入眼帘,四周没有一颗星星,望着那月牙形单影只,有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

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

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

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

每年的“除夕〞,我们全家都会到奶奶家过。

爸爸妈妈通常会带许多好吃的、用的去孝敬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也早已备好好菜饮料等着我们。

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吃火锅、涮羊肉、说笑话……爷爷奶奶会关切地询问我的学习成绩和生活,...
“砰砰啪啪“砰砰啪啪〞,一阵阵爆竹声把我从梦中唤醒了。

呀!今天是过年,我真快乐。

吃过早饭,爸爸和爷爷忙着贴春联,挂灯笼,老叔和老婶忙着洗菜、切菜、包饺子,奶奶在厨房里忙着蒸馒头。

每次听到电视上的儿歌声: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烧酒……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就兴奋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来到。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吃团圆饭。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一到,我们全家便能团圆。

在外打工的哥哥姐姐都会回来。

春节的团圆饭,餐桌上没有美味佳肴,没有燕窝鱼翅,有的仅是那些富贵人家餐餐能见,而我们这些穷人家久久才能盼到一次的美食。

20xx年放了寒假以后,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在妈妈肚子里的妹妹,一起回老家过春节。

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

很多人家都盖上了新房,买上了摩托车,过着幸福而快乐的日子。

每天都有很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人们,每个人脸上有着不同的表情:有的很快乐,有的很沮丧。

越近年关,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

大家都在高快乐兴地置办年货,有的买猪肉,水果,烟花,爆竹等等;早早地买好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和爸爸妈妈去买了好多年货,其中有好多是我最爱的糖果。

我们老家有小年,大年之说。

如果那年12月是月大,那12月29日那天就是小年;三十晚上是大年。

如果月小,那28日是小年;29
就是大年。

反正每年的小年那天,每家每户都要杀鸡杀鸭,养了猪的人家,还要杀年猪。

到年三十晚上,就做上满满一桌子的好饭好菜,全家人高快乐兴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

吃饭之前要先放一串鞭炮,再把好吃的供在祖宗的灵位上供一会儿,才端来我们吃。

吃完饭后,要拿草纸给小孩擦嘴巴。

意思是小孩说话不算数,乱说也没关系,“童言无忌〞。

吃饱年夜饭后,就开始包饺子,准备看春节晚会。

到了该睡觉的时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给了我压岁红包。

我好快乐哦!把它和新衣服一起放在枕头底下。

突然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我问爸爸是什么意思。

爸爸说:“这叫封门。

因为这里有一个传说,据说是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怕灯和爆竹声,只有放爆竹和开着灯睡觉,‘年’才不敢来伤害我们。


等到我刚刚睡下不久,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节日里不可缺少的声音把我这个瞌睡虫也给拉了起来!我揉了揉眼睛问爸爸:“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放鞭炮啊?〞爸爸说:“这叫‘开门迎财神’,看谁家迎财神迎的早,爆竹放得响,那么他家今年就一定会人旺财旺,样样都旺!〞我听爸爸这么一说,立刻睡意全无,赶紧起来,也想讨个好运气。

这时奶奶过来跟我说:“起床下地的时候,要右脚先下地。

因为男左女右嘛!这些都是老辈们留下来的老规矩。

里面都是有说头的。

〞我听完奶奶的话,伸了伸舌头说:“还好,差点两只脚一起着地啦!〞穿好衣服,奶奶给我打来洗脸水。

又跟我说:“洗完脸的水,不要乱倒,要留起来,等第二天才能倒。


没过多久,天就开始慢慢放亮了。

我看见每个人正拿着一把扫把,在扫那些放过爆竹的垃圾。

爷爷把那些垃圾全部扫在家里的大门背后,而不是装起来倒到外面去。

我就跑去问爷爷:“爷爷,您怎么不把这些垃圾倒掉呀?〞爷爷赶紧对我说:“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卿宝,这不是垃圾,这些都是‘财气’。

今天是新一年的头一天,要把所有的‘财’都往家里搬,不能往外丢任何一样东西。

那样是不吉利的。

〞听完爷爷的话,我心里直打鼓,老家怎么有这么多讲究啊?听得我似懂非懂,又生怕犯了什么忌讳。

不管那么多了,奶奶在叫我吃饺子呢!我看能不能吃到妈妈用硬币包的那个饺子。

因为不管谁吃到那个饺子,都意味着他今年有好运相伴呢!
虽然已经过去两三年了,现在想起来我还是觉得既新奇又好玩。

这是我长这么以来过得最有意思的一个年了!唉!我真想着什么时候再回老家去过年,那该多好啊!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我们家乡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很不一样,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许多孩子都很喜欢过春节,我也不例外。

而春节也会按照我们自
己的风俗习惯举行。

春节开始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在买东西祭祀祖先。

很多孩子因为那些好吃的食物,往往都不睡觉。

他们怕食物被别人抢光,只有把东西放到他们手里。

他们才能安静地睡。

春节时当然一切都得是新的。

穿新衣服……把家里清扫干净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桌子,地板,还是被子,床单都得洗一遍,这样才能迎接新的一年。

购置年货是最重要的。

大人们一大清早就出了门,上菜市场购置年货。

海鲜、蔬菜样样齐全。

年货里最常见的是苹果,象征着平平安安:火龙果,象征着红红火火: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人们个个都是满载而归。

转眼间快到三十了,可在三十的前几天,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家家都在送年。

虽然不是除夕,但是却别有一番滋味。

这几天不仅大人忙,而且小孩也不嫌着,把自己偷偷藏的私房钱拿出来,跑到小卖部买烟花爆竹。

男孩子特别爱买鞭炮,他们总喜欢做恶作剧,在别人身后偷偷放一个鞭炮,经常有很多人被他们吓倒,可他们却“咯咯咯〞笑着离开。

我们女孩却和他们不一样,喜欢玩烟花,所以都会买很多的烟花,等到除夕时再用。

大年三十除夕到了,大人都赶做年菜,我们小孩那么穿着新衣服到处乱跑。

一会儿到这家看看有什么年菜,回去和大人们“打小报告〞;一会儿又到那家偷几片香肠,说是几片,却塞得满嘴都是;一会又到另一家,搞恶作剧。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团圆饭。

在年菜当中,那红红的大闸蟹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大人们那么举着杯子,喝老酒呢!
吃完饭,我们女孩把买的烟花拿出来,点燃后,烟花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深蓝的夜空中显得格外美丽。

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都会燃放烟花,一个个小火球窜上天空,只听见“嘭“的一声,撞开一朵朵花。

正月初一,许多店铺都关门了,大家都往亲戚、朋友家拜年。

大人们一见面就聊开了,而我们只顾着收压岁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文化广场都会举行元宵晚会,现场所有的位置全坐满了。

许多超市里都挂上了灯谜,我和哥哥常常跑到超市里猜灯谜,而且还是猜灯谜高手呢!每次我们去找爸爸、妈妈……他们原先那空空的手,总会抱满许多东西。

元宵节一结束,春节也结束了。

大人们又开始上班工作了,我们也开学了。

家乡的春节总是那样热闹、喜庆、隆重。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在北京到了大年三十和全
国其它地方一样开始过春节了。

听爸爸说,在过去小孩都盼着过春节,因为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吃到花生、瓜子、糖果,才能穿上新衣服。

可是现在没过春节的时候也能吃到花生、瓜子、糖果,还能穿上新衣服。

我们现在真幸福啊!为什么会这样呢?爸爸说现在国家富强了!大年三十晚上大家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自己看了卡酷春晚,里面有伟至、彩虹、受不了、还有坏年,坏年使用了它创造的吹牛麦克风、不努力舞鞋和说瞎话饼干。

最后卡兔打败了坏年,坏年知道自己错了,它说下次还会来的,然后就坐飞船走了。

看完春晚就开始放鞭炮了,这时炮竹声特别响,天空亮的像白天一样。

大年初一早上全家吃饺子,饺子里有花生米谁吃到一颗奶奶就给谁十元钱。

我还得到了很多压岁钱呢。

大年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龙谭湖庙会,逛庙会的人特别多,妈妈还给我买了一个大佛手玩具,我举着佛手跑来跑去特别快乐。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吃元宵,放鞭炮。

这就算过完春节了。

听爸爸说春节是一年里大家团聚、休息、快乐、相互祝福的最重要的日子,我喜欢这样的日子年年都有。

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

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

这些妈妈被吵得没方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

“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

〞这时突然传来一句抱歉。

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置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

“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

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

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

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

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

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

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走亲访友:
“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
问候。

而伙伴们那么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

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

小姑娘们那么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

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那么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

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我的家乡是中国的首都—北京,按照习俗北京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节日,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北京的春节。

春节也称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听奶奶讲,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应该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然而人们并不会因为寒冷而减少对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因为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熬成的。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时,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过了腊月二十三,大家就开始忙起来,在除夕以前,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备年货、贴春联,给小孩子买新衣服,大人们忙的不亦乐乎。

奶奶每年都要在过年前炸一些年货,我和小弟弟那么有了口福,奶奶一边炸我们一边吃,整个家沉浸在过年的忙碌和喜庆中。

除夕真热闹。

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户户门外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喜庆的年画,有的人家的阳台上还挂上了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和一闪一闪的彩灯。

工作在外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早早地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家家都要团聚在一起守岁、祈福、迎春、看春晚。

奶奶说,除夕要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好,省得在正月初一再动刀,因为初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

这当然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大家是热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我们家每年三十都要边看春晚边包午夜时吃的饺子,大人们会特意包几个糖的,看谁有福吃到了甜饺子,那便预示着这一年都甜甜蜜蜜的。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在过年的时候收压岁钱和放鞭炮。

为了尽快的拿到压岁钱我都会主动给大人磕头拜年,奶奶每次都会笑的合不拢嘴,全家在一起幸福极了。

在北京,年三十放炮从下午便频繁起来,午夜十一点半至十二点半那么是到了一个放炮的顶峰。

每年这个时候,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钢花飞溅,有的似麦浪滚滚,有的好比金雨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