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内胃肠外间质瘤八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回声光 团, 多体积较大 , 直径 约 4 7c 有 活动度 , ~ m, 实质性 ,
部分合并 出血或坏死时囊性变 。 13 病理组化结 果 :肿瘤 大小 4 1. c ( - 20 m 平均 83c 。 . m) 其
中< m 1 ,~0 m5 ,1 例。 5c 例 5 1 例 >0c 2 均术后病理证实为 c m
例。
1 影像学 资料 :T B . 2 c , 超检查有意义 : 可见腹 腔内境界 清楚
作者单位 :303 001 太原 , 山西省儿童医院普外科
21 概念 :GS 是一种 间叶源性肿瘤 , . EI T 其组织形态 、 免疫表
型等与 胃肠道 间质瘤 ( IT 相 似 , GS ) 但起 源于腹腔或腹膜后腔
注 : emn 增 生性平 滑肌样呈象结蛋 白 D s i:
C D17和 C 3 1 D 4为 E IT诊断中最有意义抗体 .有较 高 GS 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 。C D17为 c kt 因原癌基 因产物 , 1 — i基 为酪 氨酸激酶受体 , 特异性为 9 %~ 0 %。C 3 5 10 D 4为人造血干细胞 抗原 ,特异性 为 5 %~ 0 0 8 %。本 文 中患 儿 C 17阳性 7例 , D1 C3 D 4阳性 5 , 例 与报道 相似 。 — i原癌基因突变 目前 被认 为 c kt 是间质瘤 形成 的重要 因素 [。 5 %患者存在 c kt 因外显 2约 0 ] — i基 子1 1的功能获得性突变 , 导致 C 1 D17过度表达 。
中女 性 3例 . 男性 5例 , 不符 原 因可能和病 例数量 及 国家等 差异有关 。E IT多发生于网膜和肠系膜 , 占 8 %。 GS 约 0 腹膜后
切除 。 推荐切除 肉眼可见的病灶 。E IT肿瘤质地较脆 , GS 常合 并 出血及坏死 , 且易在腹腔种 植 , 因此在手术过程 中 , 应该 防 止肿块破裂 , 保持包膜 的完整 。如瘤体 与周围脏器有粘 连或 浸润时 , 不要勉强分离 , 宜行包括周 围脏器 的整块 切除 , 组 本 有 2例行联合脏器切除。部分患者 由于广泛粘连以及肿 瘤播 散, 可采用姑息性手术 以达到减瘤和 明确诊 断的 目的。适 当 的扩大手术范 围是必要 的 , 不主张广泛 的淋 巴结清扫 。因 但 为淋 巴结转移非常罕见[。 甲磺酸 伊马替 尼 ( 格列 卫 ) 是一种 高选 择性酪 氨酸激 酶 受体小 分子抑制 剂 ,为 目前治疗 E IT的有效药 物。可使 GS
1 随访 : . 3 患者术后 3个 月第 1 次复查 。 以后 每 3 6 月随 -个 访1 , 次 随访 至 2年后 阴性可每年 随访 1次 , 每次随访 均行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妇科 检查 。 对发 现异 常的患者行 阴道 镜检查及多点活检 。治愈标准为治疗后半年 内无 CN病变存 I 在, 半年内无 C N病变存在 , 1 I 但 年后发现 CN者为复发 。 I
龄+ 3年。
2 讨 论
1 临床表现 : 0 年 1 至 2 1 . 1 2 0 0 月 00年 1 ,GS 0月 E I T患儿 8
例, 男性 5 , 例 女性 3 。平均年龄 6 例 . (- 3岁) 7岁 5 1 。以腹痛 就诊 5例 。 不明原 因发热并贫血 2 , 例 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 1
中国药物与 临床 2 1 年 8 01 月第 1 卷第 8 C i s R m de &Ci c,uut 01 o1,o 1 期 hn e e ei e s li A gs21, 1 1 . ns V. N8
・
97 ・ 3
的软组织 , 与肠壁或 内脏浆膜 面无关 的一类肿瘤 。 且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E IT认 识较 晚 , . 对 GS 约始于 1 O年前左
()21 5 :9 .
CN发病 高峰年龄 为 2 — 4岁 。 I 53 阴道镜 对 CN的诊断准 I 确性可达 6 %~4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宫颈浸润癌漏诊率 6 8 %.
( 稿 日期 :0 10 — 0 收 2 1- 2 2 )
小儿腹 内胃肠 外 间质瘤八例临床 分 析
李 健 石正峰
E IT G S ,梭 形细胞者 5例 ,上皮细胞 者 1 ,混合型 2例 。 例
少见。其生物学谱 为侵袭 眭, 恶型性 。
1 资料与方法
C 17 D 1 阳性 7 。 D 4阳性 5 。 例 C3 例 并局灶性平滑肌肌动蛋 白 (M ) S A 阳性 2 , -0 阳性 1 。 例 S 10 例 1 随访 :例术后 随访 6 7 . 4 1 — 个月 时死亡 , 例随访 1一6 1 5 l 个 月时死亡 ,其余仍在随访 中, 例术后无瘤生存期> 3 发病时年
C 17阳性 的 E I 肿瘤 体积缩小 , 前 甲磺 酸伊马替尼 已 D1 GS T 目
用于高转移潜能患者 外科 切除后 的辅 助治疗 , 本组有 3例术 后服用 甲醛酸伊马替尼 , 死亡 2例 ( 例术后随访 6 7个 月时 1 ~ 死亡 , 例随访 1— 6 1 5 1 个月 时死 亡) ,另 1 例服满 1 年至今未 出现复发及转移。苹果酸舒尼替尼为伊马替尼耐药者开辟 了 另一治疗新途径 . 是一种 高选 择性多靶点小分 子蛋 白激酶抑
度< m, 3 m 累及宫颈 。 阴道切缘及 淋巴结均 阴性 ; 其余 6 例术
后 3个月至 4年随访 , 均无 CN再次发生。 I
3 讨 论
[ ] 张惠娇 , 2 李玲. 宫颈锥切术在 CN中的诊 断和治疗价值 . 医 I 福建 药杂志 , 0 ,4 2 :3 1. 2 2 2 ( ) 1— 4 0 [ ] 沈铿. 3 宫颈上皮 内瘤变治疗方法的选择 . 医学杂志 , 0 , 中华 2 68 0 6
腔约 占 2%。本组 中肠 系膜 2 , 网膜 2 , 膜后 4 。 0 例 大 例 腹 例
E IT临床表现有腹痛 , GS 腹部包块 , 血 , 贫 肠梗 阻 , 发热等 , 较
一
般腹部 占位性病变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 E IT术前诊 GS 回声 光团 , 多体积 较大 , 可有一 定活动度 , 实质性 , 部分合 并 出血或坏死时囊性变。但术前不易获得定性诊断 , 确诊 困难 。 需和平滑肌肿瘤 , 维性 肿瘤 , 纤 恶性 间质瘤 , 炎性 肌纤维
体化[ E P 的治愈率文献 [] 2 ] E术 。L 3报道达 9% 9%, 1 ~ 8 我们统
计的治愈率为 9 . 与文献报道一致 。L E 37 %, E P术切缘 累及仍 是 C N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的危 险因素 ( I 病变持续存在 31 .% 发生于切缘阴性 ,1 %发生于切缘 阳性 , 1. 4 复发 91 .%发生于切 缘 阳性 ,.%发生于 切缘 阴性 ) 21 ,所 以对术后 患者应 密切随
参 考 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沈铿 , 1 郎景和 , 惠芳 , 子宫颈冷刀锥 切术在子宫 颈上皮 内 黄 等.
瘤变诊断和治疗 中的价值 . 中华妇产科 杂志 , 0 ,6 5 :6 — 2 13 ( )2 4 0
2 6 6.
例 , 例 切缘 CNI 的患者拒 绝保守 治疗 ,行 全子宫切 除 1 I I级 I
2 结 果
有生育要求 的 CNI I I级患者 , I 宫颈锥切术是合适 的治疗方法 。
锥切 范围可在 阴道镜 下碘染后进行 手术 , 可依 年龄 、 生育 要 求、 病变范 围及 病理级别 , 还有 随访条 件等综合 考虑做 到个
21 宫颈 L E . E P切缘阴性的处理及随访 :本组 切缘 阴性 1 5 3 例 (44 , 9. %)均术后进行密切随访 3个 月至 2年 , 中 17例 其 2 无 复发 , 另有 7例复发 , 复发 中 CNl级 3例和 CN I 4例 I I I 级 行微 波术 , 中 2例术后 1 、9个月 时 。 其 51 液基细胞学 检查异 常、宫颈多点检查均 CN1级 ,征得患者同意行全子 宫切 除 I1 [
・
92 ・ 7
中国 药物与临床 21 年 8 01 月第 1 卷第 8 C i s Rm d s li ,uu 0 1 o 1,o 1 期 h ee e ei &Cic A gs2 1, 1 1 . n e ns t V. N8
达 2 — 5m 切下标本 。 0 2 m,
平均为 2 最高可达到 8 %[。 %, . 9 宫颈 L E E P术 , 手术操作简单 , 手术 时间短 , 出血不多 , 患 者无痛苦 , 恢复快 , 并发症少 , 不会 发生组织拉扯 、 炭化现象 , 不影响组织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 , 达到精细 的手术效 果。对
胃肠 外 间 质瘤 ( G S )是 指 一 种 免 疫 表达 kt 白 E IT i蛋 ( D 1 )遗传学 上存 在频发性 c k 基因突变 , C 17 , —i t 组织学 上主 要 以梭 形细胞和上皮 样细胞 呈束状交 叉或弥 漫性排列 为特 征的, 发生 在腹腔或腹膜后 软组 织 , 与肠壁 或内脏浆 膜表面 无关的间叶源性肿瘤 。可发生在各年龄组 , 中老年居多 , 小儿
随访资料 , 在判断 E IT良恶性 时 , GS 肿瘤性坏死 、 核分裂象数 大 于 5 - o高倍视 野 、细胞异型性 明显 可作为较可靠 的恶 / As 性参考指标 。
24 治疗 : G S . E IT对 常规 的放 、 化疗不敏感 。治疗主要是手术
右 … GS 。E I T的临床表现无特 征性 , 明显 多于男性 , 女性 本文
术, 子宫标本经病 理检查见 C NI级病灶存在 , II I 术后随访 2年
未见异常。其余 7 例切缘 阳性患者因生育要求等原 因要求保
守治疗 , 中 1 其 例切缘 CNI级患者术后 1 II I 8个月 时 , 液基 细 胞学检查 、 宫颈多点检查为浸润癌行广泛子 宫切 除术联合盆 腔淋 巴清扫术 , 子宫标本 经病检 为宫颈早期 浸润癌 , 浸润深
断 的主要手段 。C , T B超检查有意义 : 可见腹腔 内境界清楚的
母细胞瘤 等鉴别 。除瘤细胞形态 差异外 , 多需免疫组 织化学 染色鉴别 。见表 1 。
表 1 常见腹 腔软组织 肿瘤免疫组织 化学染 色
项目 C 1 C 4 D17 D3 S Ds n MA emi S0 10 MC
制剂 , 已被美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 准上市。 参 考 文 献
[] R u ,ag KJn , .Ponscsn cneop3 1 y K n , g Je a r ot gi ac MH Y a S t1 g ii f i f5
g n t to s a d p oe n o e e p e so n l c l e a t i - e e mu ai n n rti v rx rsin i o ai d g sr n z o
术, 子宫标本经病理检查均见 CNⅢ I 级病灶存 在 , 随访 2 术后
年, 无异常发现。 2 宫颈 L E . 2 E P切缘阳性 的处理及 随访 : 本组切缘 阳性 8例 (. ,其 中切缘 CNⅢ级 3例 , I 级 1 , I 级 4 56 %) I C NI I 例 CNI
访, 尤其手术切缘及手术后的前 2 , 2 年 有 例切缘 阴性患 者 ,
随访 1 、9个 月时发 现 CNI级行全 子宫切 除术 , 51 I I I 1例切缘 阳性患者 , 随访 1 个月 时发现浸润癌行 宫颈癌根治术 。 8 LE E P是诊断和治疗 CN安全 、 I 有效 的方法 。L E E P不仅 能达到治疗 的 目的 , 而且能进 一步 明确 宫颈病变 程度 。 尤其 可诊 断易漏诊的宫颈管 型宫颈癌 , 提高宫颈癌的检 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