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青山不老
教材分析: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虐、踞、淤”等字,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
2、引导学生理解老人植树的意义,感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老”字。
大家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
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2、板书课题:16 青山不老
二、明确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治理、归宿、荡漾、肆虐、风雨同舟”等词。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能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带读。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图示)
3、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已经老了?
四、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过渡: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着地坚守大山。
这位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1)出示:“15年啊……了不起的奇迹。
”
①师:这个“奇迹”怎么样?知道一亩地是多少吗?(667平方米)3700亩等于多少平方米?一间教室大约40平方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可见有多大啊?
②指名朗读(敬佩之情)
(2)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呢?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泛着粼粼的波光。
①这景色美吗?两个“全”说明了什么?这里的比喻句把比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画面。
②指导朗读(赞美,欣喜)
(3)过渡:这真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的青山啊!还有吗?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
①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有什么作用?你能用课文的话来说吗?
②指导朗读(坚强、勇敢、生命生顽强)
抓“环境”
1、过渡: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那老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这“了不起的奇迹”的?认真研读课文
2、3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汇报
(1)晋西北有哪些气候特点?“肆虐”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体现风很大?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2)出示图片,指导看图片,谈感受。
再读句子。
(3)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再读环境与有关奇迹的句子。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这样的奇迹,年轻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这位老人却坚持住了,你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吗?
2、生答,出示句子:“他觉得……归宿。
”老人说:“……。
”(这是老人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
3、作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他放弃与女儿的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难怪作者告别老人的时候,会想到:(出示)“作为一个山……同辉了。
”
4、“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5、老人真能与山川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那样发出光辉吗?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六、拓展延伸
1、如果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你能为他写份颁奖词吗?
2、交流内容。
3、总结课文: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一样坚持不懈,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19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奇迹热爱故土,坚持不懈
课堂同步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土炕()树梢()肆虐()()盘踞()县志载()劲挺()淤泥()眷恋()
不禁()
2、填字城词
三()五()风雨()()如()如()与()()共存与()()同辉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事实上还包含着
读了课文,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