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模考试刚刚结束,文言实词仍然是我们的一大障碍。
例如“将河东行营前军”、“会援兵至”,其实“将”跟“会”我们课本出现过,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义本身的丰富性,准确把握并不容易。
因此,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几种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二、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考察题型:直接考查选择题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间接考查:(1)文意理解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
(2)翻译题翻译文中的句子
三、课前练习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文言实词在高考中考察的几种类型:一词多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语境分析法
下文中的“适”是何意?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
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大业中,为治礼郎。
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
【适:女子出嫁】
方法介绍: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文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断其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
【推断练习】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粮)古今异义
(二)知识迁移法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课文链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改变)李密《陈情表》
【方法介绍】
课本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
这是推断文言词义的基础。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有所帮助。
【推断练习】
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日薄西山:薄,迫近。
太阳快落山了。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2、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
3、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友好
利用微课介绍字形、结构、字音推断法。
五、课堂练习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绐”作何解释? (欺骗)
【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父”“左”“项王陷大泽中”“汉追及之”,可知“绐”应是“欺骗”义,此处与“丝织品”无关。
注意:具体语段中,推断五法要互为辅助,互为验证!
3、(唐太宗)叹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
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安:
5、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6、翻译下列短文中加粗的字: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学习要谦虚,要持之以恒。
六、学习小结
推断五法:语境分析法、知识迁移法、结构分析法、字形推断法、通假替换法。
注意:1、推断方法技巧往往不是单一使用的,要综合运用,瞻前顾后,合理推求。
2、所有的方法都是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的。
【注重积累,加强练习】
七、作业:运用今天所学方法,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