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检修作业标准化可行性研究与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车辆检修作业标准化可行性研究与实践探索
摘要:分析了传统铁路车辆大修现场管理的局限性,提出了实现精益生产的途径。
采用标准化建立手段,促进铁路车辆大修作业现场达标。
介绍了中铁上海局
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与探索的具体事例,反应出铁路车辆大修现场推行精益生产
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车辆;检修作业;标准化
一、标准化创建的理念和内容
1、创建理念
通过创建作业工位,规范作业行为,固化作业流程步骤,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通过整顿
工作区域,合理划分作业区块,进一步优化设备管理,改善职工作业条件。
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控制作业节拍,减少检修过程中的库存、等待、无关操作等浪费现象,降低检修成本,
提升经营效益。
2、创建内容
依据作业的性质和特点,持续改善影响作业结果的各要素。
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作业效率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1)提升作业人员素质。
为特定工位上的作业人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提升现场执标
能力,适当增加设备操作证送培和技能培训,使作业人员“一专多能”,降低人力成本。
(2)确保工装设备可靠。
在做好专用设备日常保养和检修的基础上,鼓励员工对设备
工装开展技术革新,降低设备资源成本,使作业过程更加顺畅高效,进而降低人工成本。
(3)规范工具材料管理。
改进检修工具材料配送管理,设置专兼职料具管理人员,辅
以配送车、配送模板、智能微库、二维码等,实现“一车一清点”,保障作业节奏,杜绝次生
安全隐患。
(4)优化作业方法步骤。
反复推敲优化作业流程,理清结合部,减少人、车相互等待
时间,分解作业指导书,固化作业步骤,突出对作业风险点的控制。
(5)开展作业环境整治。
进一步深化作业现场6S管理,通过区域化,使设备、新旧料、工装器具各归其位,设置现场揭示,推行目视管理,使信息、标准、进度一目了然。
(6)运用信息管理手段。
推进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手段的应用,利用数据平台对检修部
位点对点的进行跟踪,对所需物料,配件,以及相关作业人员,质量把控等进行管理。
二、标准化创建的优点
1、实现过程管理
统筹兼顾影响作业的多种要素,贯穿作业全过程。
对检修计划编排、工具材料管理、作
业标准执行、事后分析评价等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可以促进人员现场执标贯标,还能有效固
化作业流程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现场作业效率。
2、消除风险隐患
现场工料管理混乱,一直是检修作业的重大风险源。
通过标准化创建,使作业按照既定
步骤开展,辅以信息化的技防手段,能有效防止漏检漏修;通过工料配送、“一车一清点”等
现场管理手段,使物料消耗,工时核算,配件使用最优化。
3、提升经营效益
运用精益生产的理念,优化调整生产组织。
结合6S现场定置管理科学,划分作业区域,充分利用设备与场地资源,引进信息化手段,顺畅整个作业流程,打破固有观念,鼓励技术
革新,探索和推进自主化检修和配件的修旧利废,从而控制经营成本。
三、具体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2018年起,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辆系统在标准化现场作业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引入标准化“工位、工区、流水线”理念,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项目试点。
运用标
准化创建手段,提升现场作业管理水平,取得一定成效,开创了车辆检修作业精益管理新思路。
1、效率效益型
上海动车段以精益生产为目标,按照“节拍化、流水化、模块化”的原则,优化调整工艺
流程,提升检修效率,开展多能工培养、信息化应用及生产异常响应机制建设,提升专业保
障能力。
通过成本管控和修旧利废,促进节支降耗,在高级修车间建成了轮轴、转向架部件、构架等检修标杆线,经营效益得到提升。
动车组转向架检修流水线如图1所示。
图2轮轴检修标准化流水线
3、工艺调整型
合肥车辆段针对客车制动配件检修工艺复杂、步骤多等特点,优化调整合肥检修车间客
车空气制动配件检修工区。
对22台设备实行区域化、定置化管理,实现“检”“修”“试”分离,
并结合设备改进、材料配送、提炼口诀、质量追溯等手段,提升工艺管理水平。
客车空气制
动配件检修工区如图3所示。
图4动车组轮对更换工位
结束语
铁路车辆维修标准化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其结果可复制。
通过参考试点项目的成功案例,
对公司车辆检修作业标准化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必将会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经验交流,
可以参考成功的创建思路,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定制计划,实现车辆维修操作的全面优化。
把检修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体系进一步分解为工艺区,岗位,作业面和检修装配
流水线作为日常运行的参考标准。
通过目标管理、发现标准、有针对性的改进,使管理更加
准确、高效。
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不应只投资硬件,而忽视管理改进。
否则,现场管理将不会顺利进行。
第二,在新项目的推广中,要注意保持和改进已有成果,防止两者丢失,导致项目前期的倒退。
轨道车辆大修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改善车辆大修现场各作业面质量,生产衔接不合理的现象,促进管理和操作标准化,降低大修成本,从而实现精益生产。
今后在货车修理作业现场的试点应用,必将会全面提高检修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刘艳,郑琦.基于精益生产的生产现场精益化改善[J].经营管理者,2017(21):96-97.
[2]任小婧,赵晋阳,甘罗希.精益生产指导下的成本控制手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94-95.。